王琳
摘 要:《秋韵》是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一部有影响力的二胡作品,它以秋的季节色彩为视角,以质朴优美的旋律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本文将从作品创作手法、演奏技法分析及音乐内涵三方面来分析,进一步解读作品中独特的人文情怀和创新理念。
关键词:刘文金 二胡演奏 继承与创新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一生创作了400多部作品,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二胡作品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代表作为《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第二个时期代表作《秋韵》、《长城随想曲》等;第三个时期代表作《袍修罗兰》套曲、《雪山魂塑》。刘文金的二胡创作是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创作技巧的高度融合,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韵味,亲切而接地气,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种创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为二胡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将以其创作的二胡曲《秋韵》为例,从创作、演奏技法、音乐内涵等方面对刘文金先生的创作理念进行分析。
一、关于《秋韵》
《秋韵》创作于1989年,是刘文金先生受台北市国乐团委约为台湾二胡协奏曲大赛创作的决赛曲目。刘文金先生对《秋韵》的介绍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自然的色彩格外丰富。各种思绪和情调,重重欣喜和惆怅叠加在一起,有收获、有失去;有希望、有迷茫;有团聚、有离别 ……”乐曲以“秋”为主题,抒发了淡淡的忧伤之感,又透露着对生活的憧憬,细腻的音乐语言将作曲家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表现的淋漓尽致。
乐曲的素材来源于刘文金先生在太行山地区采风时无意间听到的民间小调,音乐与民歌中“对花”的对答形式类似。作曲家巧妙的将民间曲调作为了主要元素,与西方曲式结构、作曲技法相结合,同时又融入山西“晋剧”与“晋中秧歌”的音乐元素,这种创作手法使得乐曲民族韵味浓厚,旋律好听十分接地气。
二、《秋韵》创作之分析
从曲式结构来看,《秋韵》可分为四个段落:首部、中部、再现部和尾声,与我国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相吻合。纵观全曲不难发现,乐曲具有明显的回旋曲特征,使得乐曲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作曲家将奏鸣曲、回旋曲等西方创作手法与我国民族音调相结合,并加入了传统音乐中加花变奏的手法,充分发挥并提升了二胡的表现力。
“起”的部分,为F徵调式。1-14小节引子部分由钢琴演奏,15-33小节的慢板,二胡主旋律首次出现。钢琴引子部分的演奏,与二胡旋律的出现形成了“合头”的效果,即钢琴演奏的最后音符为二胡演奏的首个音符,二者自然的衔接,形成了独特的意境。34-42小节连接部,承上启下,引出了“承”的部分。
“承”的部分为乐曲43-155小节。此部分可分为四个小乐段,分别为43-62小节的主题2部分(F徵),63-83小节的连接部分(F徵-A角),84-128小节的主题2变奏部分(F徵-D角),以及129-155小节的连接部分(降B羽)。主题2变奏部分音织密集,加入了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变奏,与主题2部分的舒缓旋律形成了鲜明对比,好似情感的起伏,又好似秋风般时而微风徐徐、时而狂风大作。
“转”的部分为156-303小节,为有生气的小快板,其中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主题2的第二次变奏、连接、主题2的第三次变奏以及连接部分。与前“起”、“承”相比,此段落节奏明显渐快,调式变化也较为频繁,即A徵-B商-E徵-E角-B角-D宫,乐曲进入一个高潮的段落。层层递进的旋律推动了乐曲情绪的发展,好似从对“秋”的悲伤、人生感慨中逐渐转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最后304-370小节为乐曲“合”的部分。304-331小节是乐曲的第三个主题旋律,三连音的华彩乐段使得音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将情绪推向高潮,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和期望。332-360小节再现段,充分的体现出“合”之感,主题1、主题2的旋律均在此处再现,加花变奏的处理使情感上更深沉而有张力,如标题般,透露着秋的成熟与自信。361-370小节为尾声部分,自由的旋律不断的衍生至最后泛音,颤弓从弱到强再到弱,缓缓收尾,好似秋日里枯黄的树叶,挣扎着留在树梢,却又被无情的吹到泥土上,好似一抹叹息;一种憧憬;又好似生命的延续。
三、《秋韵》演奏之分析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绚烂的色彩、丰收的果实给人喜悦,但同时它也夹杂着一种失落,从秋天慢慢走向冬天,好似一场人生的旅程,惆怅伤感。每个人对秋天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在我演奏这首乐曲时,感觉它更像是一段深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因此,演奏中第一人称的思考和情感抒发非常重要。
慢板可分为4个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带动着速度的变化。前两个乐句徐缓的旋律,好似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对生命的感慨,要以细腻深沉的语调来歌唱,速度不要过快,要一字一句将这种感叹的语调通过弓速幅度的变化,擦弦及音色的变化表现出来。左手运用适当的垫指滑音、压揉、打音等演奏技法,来刻画这种浓浓的情思。随着音乐的推进,随后流动的慢板变奏旋律中,色彩逐渐由暗转明,情绪有了活力,演奏时要注意弓段的划分、长短变化和强弱的对比,高低八度的密集音符要注意里外弦音色的控制,以连贯流畅的运弓将如梦幻般的美好画面展现出来。整个慢板要注意句子的划分和呼吸的方式,有休止符的呼吸显而易见,而更多的呼吸是“隐藏”在旋律线之中。二胡演奏中呼吸的方式有很多种,“断”不是唯一的方式,有音量减弱的呼吸、有“嘎然而止”的呼吸、有以揉弦的力度变化做的含蓄式呼吸等等。所以,这就需要演奏者要充分揣摩音乐情绪,多唱多听,将呼吸与演奏技术的使用容为一体,恰当充分地去表现乐曲。
小快板旋律呈递进式的渐强,语气坚定,充满着对生命的赞美和渴望,要演奏的轻快,有弹性。句子的划分是关键,安排好弓段的幅度以带动强弱层次变化。转入A调后,情绪变得开阔激动,以旋律线高低为准,用长短弓變化和厚实的擦弦将音乐对比充分表现出来。随后C调、G调重复了小快版前两段的旋律加以变奏处理,要注意对句式的语气变化和整体强弱安排的把控,使音乐富有动力和生机。D调三连音行版乐段对演奏技术的要求较高,平缓的旋律推进中情绪越发激动,如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安排好弓段位置、平稳运弓以及合理的指法安排是关键,另外要划分乐句,注重张力变化。音准的把握是小快板和三连音行版中技术的难点,左手松弛自如的换把和指尖敏锐的触弦位置是关键,对跳动幅度大的音符要摘出来反复练习,在无技术负担的前提下,才能尽情的歌唱音乐。
再现段,主题1、2的旋律再次出现,虽是慢板但速度上可流动些,情感的表达更胜于第一段,在运弓幅度、揉弦力度、装饰音的韵味及强弱对比上都要更加充分,以此来表达作者历经岁月洗礼后内心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尾声要演奏的平静淡然,平稳的弓速连贯的将音乐推到泛音,最后结束在有力的颤弓中。
四、《秋韵》音乐之内涵
1.“雅”与“俗”
提到“雅”与“俗”,就会想到“雅俗共赏”一词。“雅”与“俗”可谓是不易的结合。《秋韵》的创作中,以我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与西方调性发展、创作手法相结合,通过加花变奏等细节的处理手法,在横向旋律中形成了“虚”与“实”的结合,产生了独特的“韵味”,形成了类似国画般“写意”的效果,将“秋”、“韵”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秋韵》中“雅”的体现。而这里的“俗”并非指“庸俗”,而是指“通俗”,《秋韵》在演奏技术上并不复杂,它动听的旋律让人过耳不忘,深受二胡演奏者的喜爱,已成为二胡作品中的经典佳作和专业教学的必学曲目,被广泛的传播普及。可以说,这首作品真正做到了将“雅”与“俗”融为一体。不仅仅是《秋韵》,刘文金先生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力图雅俗共赏,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他在音乐创作上真正做到了贴近生活、融入群众、创造出了属于人民的音乐。
2.继承与创新
《秋韵》中充分体现了传统音乐的元素,也体现了创新的音乐创作手法。刘文金先生的创作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地,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语言为基础,继承、发展、创新。笔者认为,刘文金先生的创作过程是对我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再创造”,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了民族的韵味情怀,更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刘文金先生的这一创作理念,不仅为二胡演奏艺术和作品创作打开了一扇窗,更为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启迪。刘文金先生曾说过“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要以深厚的文化为支撑,要经得起人民和时间的检验”。我想刘文金先生的这种信念是值得所有民族音乐人去思考和学习的。
3.情感诠释
二胡如歌般的音色,最擅长表达情感。《秋韵》这首作品与二胡這件乐器结合十分完美,作者笔下的音符情感通过二胡富有个歌唱性的演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秋韵》以太行山地区民间小调为基础,是有“基调”的母语创作,作者以其对生命的理解、渴望,将内心的情感倾注在了音符上,通读谱面我们就能感受到音符中流淌的情感,而二胡的演奏更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将情感传递给听众,与听者的联想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交融。这其中,演奏者的音乐审美、音乐表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决定着音乐效果的最终呈现。我想《秋韵》这首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做到了用质朴的源自于生活的语音,将秋天所特有的情感展现出来,正如人生般曲折而又充满希望。而作品的创新写法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二胡的乐器特性,可以说是音乐情感与演奏技术的完美融合。
结语
二胡艺术历经百年,时代进步的脚步使其不断的变化、发展。刘文金先生对二胡艺术的开拓式创新,将其表现力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其大胆的创新理念,为当代二胡音乐的创作树立了典范。他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创作手法融合的新思维影响着民族器乐的发展创新之路,这是刘文金先生所追求的信念,也是我们一辈辈民族音乐工作者所追求的道路。我们要坚守刘文金先生对民族音乐创作的理念,在继承与发展之中找寻平衡,用民族的音乐来歌颂新时代的风貌,让民族的音乐传唱世界。
参考文献:
[1]林感.继承·融合·发展·创新——浅析刘文金二胡曲的创作发展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12.
[2]商文静.论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D].太原:山西大学,2011.
[3]向玮玮.二胡曲秋韵的演奏艺术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5.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