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7-07-25 10:29彭金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

彭金芬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教育工作站,甘肃武威,733108)

摘 要: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形成原因复杂,危害性严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教育对策

怎样才能有效地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护与教育,其意义重大。我们知道孩子越小越容易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監护人用积极强化的手段给予他们的行为以愉快的刺激,从而更加有力地促进留守儿童积极行为的出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一个“爱”字,这是他们最想要的,作为老师,应用自己的爱来弥补他们心灵深处早已失去的父母之爱。一代师表霍懋征说过:“父母之爱是血缘本能,天下之理;老师之爱是道义和美德,更加神圣和崇高。”

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形成原因复杂,危害性严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到儿女的成长情况,监护人或代养人只管留守儿童的生活,吃得饱,穿得暖,就认为自己尽到了责任。其实不然,正是这种有缺失的教育,养成了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的习惯,缺乏道德约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了不讲卫生、不拘小节、乱花钱、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在家,没有人能管得了孩子。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情感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僻、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据报载:某镇留守儿童王某因为缺乏监管,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是留守儿童的不良少年发生冲突,被砍死在一网吧内。

2.学习教育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的客源90%是在学校读书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为了凑足上网的钱,经常去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由此也会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3.道德教育问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模仿父母,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坐标。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决定,由于小孩子是非观念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和不良的品行。

4.生理教育问题。在中小学,生理教育一直是个难题。现在的孩子成熟早,性成熟时间一般是14岁左右,这个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试,但是又不知道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现在少年儿童性教育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七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各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建立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基础上,将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录入信息管理库。

2.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指导制度。在学习指导上,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科任教师备课要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材特点、难点、重点,明确双基训练任务和方法,明确教学思路;上课要做到“五个精心”:精心设计导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法,精心使用教具,精心设计练习;作业要做到“三批三改”:基本题多批多改,重点题精批,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要面批。

3.建立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制度。主要让留守儿童认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4.建立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制度。班级要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一是开展“师生帮扶结对”活动,每位教师必须做一到五名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或妈妈,尤其是做无人监护或问题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或妈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二是开展“生生结对帮扶”。要动员、组织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与重点留守学生开展“姐妹结对”或“兄弟结对”“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通过品学兼优学生的真情实意带动,增强学生间的友谊,激发留守学生生活学习进取心,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各班应结合实际建立“爱心驿站”,由班主任担任站长,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牌子,具体组织和协调“爱心驿站”关爱活动的开展。主要任务是:搭建留守儿童心灵沟通、情感宣泄、正面引导、正面教育的平台,构筑起师生尤其是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学习、生活帮助的桥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不良、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订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建立留守儿童亲情交流制度。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让我们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健康快乐成长的天空!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