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学同样如此,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简单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想象是指人们在经历过客观事物或现象后,在大脑中对这种客观现象或事物进行再加工,而后创造出一种新形象的过程。文学艺术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有人会觉得数学和想象力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学习数学更需要想象力,甚至对想象力的需求比文学更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增强他们的直观体验。只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实例和场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物体分类”时,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辨别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图形的特征。这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如文具盒、积木、茶叶罐等,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物体,使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品,让学生明白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从而使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提升。
二、教会学生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通过这两句话我们足以看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敢于质疑、会质疑,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敢于向权威挑战。只有当学生提出质疑后,他们才能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有没有同学知道时针的转动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几分之几?”题目刚出完,就有位学生立马起身回答道“六十分之一,因为1小时等于60分钟,所以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六十分之一”。听完这位学生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认同。接着笔者又问道:“有没有同學有不同见解呢?”这时,有几位学生在低声议论,一位学生回答道:“老师,我认为应该是十二分之一,因为时针一个小时只转了一大格,而分针一个小时却转了12大格,所以应该是十二分之一。”听完这位学生的回答,我首先对他的答案进行肯定,他的答案是正确的,同时对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提出了表扬。这时,又有另外一位学生补充道:“老师,我知道了,如果这道题目改为分针转动的速度是秒针的六十分之一就对了。”笔者听后十分高兴,因为学生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他们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后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培养创新意识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应当融入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拉近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所教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练习
练习是实践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练习除了要巩固、运用旧知识外,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思维也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的体积”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尺子、绳子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容器,让学生利用这几样物体,求出圆锥体模型的体积。练习布置下去后,学生开始积极讨论,最终得出了多种求圆锥体积的方法。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圆锥体体积的算法,同时对整个推算过程更加了解,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如果经常给学生布置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3]韩树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张培涛.小学三年级学生数感状况的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