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身体健康等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果在体育训练中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一些运动性损伤、疾病。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注重运动损伤的预防、减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预防;减少;运动损伤
一、前言
运动损伤主要是指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出现的身体损伤情况。体育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疏导学生负面心理,并放松学生的身心。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考虑不全面,就会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发育期,很容易受到创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注重小学体育课堂运动损伤的防范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损伤、意外碰伤等。其中,肌肉拉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其产生原因是学生的肌体能力还没有达到运动的要求就进行强烈运动,瞬间爆发力过大从而对肌肉组织造成了破坏,引起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经常发生在短跑、球类等项目中,这些项目对学生的踝关节承受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容易引起损伤。此外,在体育课上,还有很多技术性动作,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技术精髓,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碰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其中主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不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学生都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防范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教育,也没有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导致很多学生在运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冒失行为,忽视自我保护及防范,从而发生各种运动损伤事故。
第二,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比较剧烈的体育运动时,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工作,这样才能加大学生关节灵活性,减少关节损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学生没有做好热身运动,身体没有活动开,在进行运动时就会出现运动损伤。
第三,身体素质问题。身体素质,主要是指个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各个器官所展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比较差,身体协调性、肌肉力量、跑跳能力等都不强。在体育教学中,在一些技术性比较强、难度比较高的运动中,学生经常会由于动作不达标而引起损伤。从运动技术形成规律的角度看,个体的运动技能可以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两个阶段,而小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到运动技术,在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多余动作,在运动中也容易发生损伤。
第四,身心状态。小学生在没有休息好,或者生病刚好时,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体育运动,协调性、反应能力、肌肉力量都比较差。如果运动不当,就会出现运动损伤。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对运动情况带来影响,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情绪比较激动,呼吸也比较快,在运动中容易出现失误,从而造成损伤。此外,学生在情绪低落时,也容易发生运动失误,引起损伤。
引起小学体育运动损伤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及区别对待学生的教学原则,并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体育技巧,同时还能有效防范、减少运动损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结合实际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安排运动量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法,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一些损伤。
第二,学生动作不规范。很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心不在焉,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进行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如跑步、足球、篮球等,经常因为运动不规范而出现摔伤、挫伤等情况。
第三,场地设施不合格。体育教学对运动场地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场地过硬,缓冲性不強,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冲击。此外,运动场地存在凹凸不平、裂缝等情况,或者运动器械陈旧、安装不牢固等,也会引起运动损伤。就目前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场地设施不合格的问题,这就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隐患。
三、小学体育课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运动损伤,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管是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都是可以通过相应手段来避免、减少的。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意识到防范运动损伤,充分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及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制订对应性的策略,减少运动损伤。
(一)加强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在给小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使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应根据相关教学规定进行教学,教育学生安全第一,必要的时候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
(二)加强运动前准备活动
在正式进行体育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充足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开展准备活动。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应该注意活动内容,活动要符合学生身体状况、天气等各方面因素。同时还要注意准备活动的时间,并在准备运动中加入适量的力量训练、伸展性练习等,提高学生肌肉弹性,减少运动损伤现象。在体育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本次知识讲解的重点、难点,预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做出应对,避免出现运动损伤情况。
(三)合理组织教学、训练
教师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比赛和体育锻炼等,就应该从多方面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应认真仔细地备课,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状况和安全状况等,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上体育课时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确保运动场上没有除教学需要器材之外的其他异物,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事故。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严格检查器材的安全性,在采用器材进行锻炼的时候,规范学生动作要领,指引学生根据相应要求进行锻炼。因此,在给小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和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
(四)区别对待学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区别对待“吃不饱”的学生和“吃不了”的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应该在体育运动中妥善安排休息;对于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不高的学生,要适当地降低要求,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机能有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发现学生在运动中有虚汗满面、脸色苍白、走路不稳等情况时,要立刻让学生休息,并对其身体变化进行观察。同时,体育课安排在上午、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时,学生处于空腹状态,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不太充沛,教师需要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出现意外。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当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后进行正确的处理,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
(五)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技能
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如场地设施问题、气候问题等,所以体育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体育运动具有社会性、竞技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有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体育运动存在恐惧感,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总结
增强学生体质是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应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并积极有效地指引学生科学合理地运动和锻炼,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给学生带来损伤,使体育教学任务完成更好。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客观看待关于运动损伤问题,运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进而确保学生身体健康,使小学体育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湛志权.小學体育课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9):216-218.
[2]肖姗.探析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策略[J].体育时空,2016(09):66.
[3]张增来.小学体育课中如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63.
[4]郑双双.谈农村中小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子(中旬),2013(09):248-250.
[5]刘宏泉.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风险的预防[J].新校园(中旬),2011(01):93,140-141.
[6]马志芳.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读与写,2015 (14):386,388.
[7]杜少堂.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早期处理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07):17-18.
[8]奕雅萍,应小琳.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