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叙事

2017-07-25 09:18付筱茵李妮乡
电影新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都市消费身体

付筱茵 李妮乡

近年来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叙事

付筱茵 李妮乡

当下都市电影中的女性表达在商业主义、消费主义的浸染下无可避免地走向了隐晦、失真、破碎。笔者从女性主义、消费主义、身体美学等角度,对近些年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叙事方式,及背后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和探寻,试图探究当前都市电影中关于女性叙事的内涵与本质。

女性叙事 消费主义 身体美学

一、女性形象谱系

近年都市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甚至在所谓现代性外衣的包裹以及消费与商业话语的合谋中被游戏、娱乐性所解构,沦为供大众消遣的物化存在。纵观近些年都市电影中的女性,不难发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女性形象:

1.为爱痴狂的“文艺”女

在近些年的都市电影中,“文艺女”们往往情绪化地对待真实生活,内心细腻敏感,虚荣、自恋又极易自卑,易在某种自我制造的幻觉中陷落、沉溺。这股文艺清新的气息由不同的都市女性骨子里散发出来,并在“真爱至上”的信念中追求自我,展现出为爱痴狂的勇气。《分手合约》以及其煽情的“韩剧”式套路,成全了俏俏在这场爱情中的执著和奉献。《101次求婚》中女神叶熏也因为感动于“爱的付出”最终向草根黄达求婚。《我的早更女友》中陷落在爱情创伤的“早更女”戚嘉被欢喜冤家袁晓鸥暖心治愈,实现真爱的追寻。《咱们结婚吧》叶雯雯在真爱至上的坚持中收获了温暖守候的婚纱设计师陈震轩。

纵然导演在这些女性身上都投入了执著追寻爱情的勇气和意志,让她们在爱情的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并力图在自我坚持和精神追求的驱动下实现自我情感满足,以彰显女性自觉。但不顾一切地投身爱情背后折射出的仍旧是对男权社会家族传统的拥护和坚守,“将爱情作为人生的主要乃至唯一目标是几千年尚未解放的妇女被羁绊、被束缚的一个象征”①,女性因将男性为其打造的家园当做安全可靠的避风港也使其终究无法获得真正的自主性。爱情以美好的承诺和梦幻的未来将都市女性牢牢俘获,在无私的牺牲和奉献中,女性迷失了对自我的确立。女性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依旧不自觉地陷落,这场以“自我”名义的追逐终究沦为了坚实的男权崇拜和自我献祭。

2.独立干练的“事业”女

在当前的都市电影中,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精明能干、执著追寻、勇于进取、事业有成,是都市白领阶层中高素质的杰出女性群体。这类群体在职业理想的驱动下,不断朝既定的目标奋斗,以其特有的女性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如《杜拉拉升职记》中成为HR经理的杜拉拉、《一夜惊喜》创意总监米雪、《撒娇女人最好命》中的“女汉子”张慧、《小时代》系列中的“女王”顾里等。都市女性由于受到生存、名利和情感等诸多牵绊,往往无法遵循自己的内心,以致在无解的循环困境中苦苦挣扎。但纵观银幕上对这些女强人形象的塑造,却并没有太多的颠覆和超越,即她们大多都是外表美艳表面强势,内心脆弱而情绪化。影片对她们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况、心路历程以及生存状态的探寻和挖掘都显示出一种公式化和表浅化。在对都市女性奋斗历程的表现中,极大弱化了她们的生存压力,转而以华美的外表和功成名就掩盖其在真实生活中体验的孤独无助、疲乏倦怠、彷徨失落。

图1.《我的早更女友》

《女人公敌》中的女性都拥有精致、美艳的外表和精明、强干的气质,其中作为“女人公敌”的孙小美更是在承受众多目光和压力中不断奋斗、崛起,在“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信念和坚持中,将追求职业理想和塑造娇娆、性感形象完美统一。但这部以女人为主的影片却充斥着及其强硬的男性霸权意识,以一种“神话式”的刻板书写来塑造女性,全然没有对女性成长和体验的表达,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也极富男权意味。女人要么是男人的得力助手,要么是破坏家庭的狐狸精,孙小美身上那股自强的拼劲也是一种被导演赋予的“先验”存在,女性完全沦为被安排、被看的棋子。而这种对女性极为粗浅的刻画和生硬的描绘无疑透露出迎合男性对于现代理想女性完美想象的嫌疑。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更是打着女性职场拼搏奋斗的旗号,将杜拉拉塑造成为都市白领的目标偶像,除却外表的惊艳转变和升职加薪的步步高升,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被抽空,对于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探寻和对都市女性艰辛、无助的成长道路的展现更是被极大弱化,在浮华和炫目的镜像背后仅存的却是单一、缥缈的人物符号和弥漫物质崇拜的空洞都市。

这些都市女性相较于传统女性,似乎有了用于追求职业理想的勇气和能力,并未以弱小、顺从的姿态来反衬男性的强大和自主,甚至显得独立和强势。但“隐含的消极自由并未根本改变她的处境”②,现代女性在力图挣脱男性话语、谋求独立自主时常常陷入家庭、社会角色难以调和的尴尬,并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裂谷中承受着传统角色制约和自我超越理想无法统一的痛苦。尽管她们身上独立、自强、坚韧、自主等品质在电影叙事的掩盖下显得真实、可信,但刻板形象的无度复制终究泄露了“被强加”的客观事实。在厌倦了乖顺、温柔的形象之后,“野蛮女友”式的都市女强人却成了男人精神的另一种“守护”。

3.性感迷人的“拜金”女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动方式,金钱货币的价值和作用便凸显出来,金钱成为人们的注意焦点。”③拜金主义思潮迅速蔓延,“金钱至上”价值观亦悄然萌生在大众的意识当中。女性在现代都市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现状和其传统依附角色的限制,使其在自身被过度消费的环境中产生对金钱的狂热迷恋和追逐。传统价值观念的崩盘和新价值体系的迟迟未现使得都市青年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蛊惑中逐渐迷失、沉沦。以展现都市浮华、瑰丽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都市电影中,大量充斥着“拜金”女。

“男子的占有欲、观看欲和女子的被占有欲、性炫耀是互为因果地存在于父权社会的,这造就了人体审美中的一种奇特的心理不对称现象:男性喜欢欣赏女性人体,女性也喜欢女性人体。女性人体是被欣赏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近年都市电影中的“拜金”女往往有姣好的面容、性感的身材,并一再地被客体化、商业化,她们并没有太多的爱情追求和事业向往,也不介意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被安置在家中,甚至将金钱当成凌驾一切的准则,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享有奢侈的生活。正如《不二神探》中的火辣性感的戴依依,《失恋33天》中骄奢傲慢的李可,《一夜惊喜》中高雅美艳的林薇薇。她们“由于自我意识混乱,许多无意识的信念和意象被投射给他人,要做他人欲望对象的追求反倒成了自我的唯一目标”④,在影片中赤裸裸地充当性的符号吸引着男性的目光。

这类女性对于屏幕的抢占,无疑是当下身体消费、拜金思想过度泛滥的极端表现,导演在市场淘汰的商业规则中,一方面出于对观众审美、欲望的迎合让这些“空虚的花瓶”在追求自我、追求享乐的名义下堂而皇之地夺人眼球。另一方面,又普遍显露出对这类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批判的态度,要么直接在片中否定她、要么予以嘲讽和挖苦,总体上看她们的形象塑造显得较为单薄、刻板。

从上述三种女性形象的分类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年都市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化局限。在电影类型化创作的大趋势下,创作者对女性的塑造无法脱离窠臼,总体呈现出人物类型化、模式化的偏向,迎合男性视线的企图异常明显。都市电影商业类型的打造和融合,致使女性在一系列误读和想象中被推致“被看”的顶峰,并在钱色交易的默许下成为影像生产流水线上最具诱惑力的窥视对象和商业奇观。女性原本‘丰富’的内涵在这里被抽空,女性在社会中复杂的角色扮演被置换成了年轻貌美的纯粹客体,家庭关系的缺失斩断了女性深沉、厚重的身份交叠,其极具“性”吸引力的外表成为唯一筹码,并在职业白领造型的掩盖下成为一种肤浅又简单的符号性存在。

不管是“文艺”女、“事业”女,还是“拜金”女,都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下都市电影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不仅排除了非妙龄、非都市女性,而且也排除了非中产、不漂亮的女性,在这些单一肤浅、去真实的女性形象谱系背后是男权文化与当代消费主义合谋的结果。

二、女性叙事方式:物化场景与身体叙说

1.物化场景

近些年都市电影中对豪车、别墅、游艇、专机、名包等奢侈品的过度堆砌以及挥霍无度的消费行为进行的大肆渲染,将关于女性的叙事进一步肤浅和片面化。尤其将类型化的人物放置在固定的格式化空间,更是简单化了都市生活中女性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例如,职场女性的固定配置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拜金女则始终滞留在各大商城和豪华酒店、贤惠的乖乖女更多地出现在温馨的庭院、野性的辣妹则徘徊在夜店等。

近年都市影片中的女性物化场景集中体现为:(1)将“派对”作为恒定叙事场景,其中包括KTV包间、高档酒会、夜店、私人聚会空间等;(2)以对精美服饰的聚焦引发观众对于“物”的渴求;(3)通过设置旅游场景将更广泛的异域物化空间囊入叙事,虚构出浪漫、浮华的中产阶级生活景象。创作者“将一种先验性的关于‘物’的文化逻辑和文化心理预先植入到电影中,通过电影故事和情节的行进构建‘物’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体系,并激起观众的连锁心理反应与观众达成一致,以此完成一种‘炫耀性消费’的象征和隐喻功能”。⑤

《前任攻略》中花花公子孟云在极似夜店的前任婚礼上结识清新女孩夏露,在闪动的炫目灯光和极具讽刺意味的前任桌中,都市青年情感的错乱和内心空虚显露无遗。躁动的浮华感充斥着这场奢华的婚礼,前任女性们被摆在孟云和其他男性面前任其注视和评论,而紧接着慢镜头的闹场更是将女性划分为男性的猎物,归为类型化的符号象征。在孟云和夏露交往过程中,“闺蜜审查”和“生日派对”等重要的情节安排都是在KTV包房内,封闭的空间、昏暗的灯光、喧闹的呼声和肆意的舞动将都市男女在工作中疲惫的面具隐去,情感的交锋在狂欢和酒醉中愈发激烈。在罗茜精致的婚礼中,她埋藏多年的感情秘密也在坦然的吐露下浮出,这场由前任引发的情感危机由此达到了最高峰。影片中剪入层出不穷的前任女友场景,在“孟夏”情感主线中挑起争端、引发猜忌,而背后真爱救赎的主题也在这种对比中得以呈现和凸显。总体来看,影片的叙事被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段落,并以流畅的剪辑和真切的独白贯穿,将都市男女的“前任焦虑”在戏剧性的故事中剖开、放大,并在设想的种种可能中探讨都市男女的情感走向。

《小时代》系列可视为物化叙事的典型影片,影像中充斥着奢靡的“物质”意象:名牌服饰、奢侈用品、豪华汽车、高档社区等。片中类型化的女性角色塑造,女王范儿顾里、乖乖女林萧、文艺范儿南湘、搞怪花痴唐宛如,无不是贴附着名贵、奢华的物质而存在。她们被架构在一系列的物质幻境中,对“物”的迷恋已成为其体验都市生活、感知都市本质的绝佳手段。其时尚的身体亦在观众的瞩目与艳羡中,被转化成了“物”的消费符号,沦为了重构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小时代》系列中充斥着商业酒会、跨年庆、服装发布会、生日派对、订婚派对、焰火盛会等大小各异的集会,男女主角们不断游走其间,以对中产阶级社交圈的想象性融入完成自我身份、价值的确立。这类极致物化、奢靡的场域空间在华丽、丰盈的物质符号覆盖中彰显着主角隶属“精英阶层”的优越性,其间更纠葛着他们错乱交叠的情感关系与情绪冲撞。派对不仅是故事架构的核心场地,情感交汇、碰撞、撕裂的集中地域,更是姐妹们重拾、巩固友谊,化解矛盾的重要场所。而《小时代3:刺金时代》的罗马出差/玩乐镜头,便集中体现、放大了都市电影中异域文化场景的炫耀性消费本能。镜头以柔光、慢镜头、特写等手法聚焦罗马都市,女性的面孔、身体与镜头对罗马的猎奇捕获交错并置,女性体验的挖掘、沉淀散落在镜头浮掠异域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里,被由消费带来的快感与满足所冲散、削蚀。

2.女性身体叙事

“女性作为男性狂野的欲望消费对象则再一次成了为观者与市场定制的商业奇观。女人风格化的身体和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奇观,承受着来自男性的视线和欲望”⑥,女性作为大众的消费对象被投以凝视和承载欲望在都市电影中早已泛滥成灾,但在当下将女性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并作为商业卖点大肆宣传炒作,凸显女性性别符码用以满足男性的幻想和占有欲,较之过去更甚。《富春山居图》中以“百变林志玲”为噱头,花费接近200万让林志玲着以多款制服装扮,其中包括护士服、空姐装、贵妇装、学生装等,并在影片中大秀性感身材。《女人公敌》影片海报中丰腴的乳房、裸露的香肩、魅惑的眼神、性感的长腿、S型的曲线、挑逗的红唇加上一条妖娆的“狐狸精”尾巴,无不赤裸裸地充斥着“性”的诱惑。影片中普遍呈现出对女性性特点的过分强调,甚至把性感、美貌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消费符号在当今男性话语霸权的消费体系中进行编码,显露出消费市场中基于激烈商业竞争而对于大众审美和趣味的迎合。主体意识使被困于琳琅满目商品中的女性陷入麻木的浑然不觉的状态,同时引发了女性自身欲求的极度膨胀。女性不断地接受自己作为欲望对象的存在,并在不断的消费中强化这一观念。

同传统观念中女性背负沉重道德枷锁和以男性视角将女性完全以商品形式琳琅满目地呈现(如《爱情呼叫转移》)不同的是,新一代都市女性深谙作为女性“被看”的命运,在迎合传统的男性要求和眼光中不断追求更具“女人味”的形象。其“美丽”的女性躯体与足够的“女性气质”成为女性建构自我认同的首要因素。在男权强势文化的浸润中,这些外表精心修饰的都市女性坦然接受男女间的差异,并在一片“凝视”中崛起。影片中她们的生活内容大多离不开时装、健美、化妆、减肥等,除却将自己包裹起来成为男人的祭品,不少都市女性呈现出对自我身体的支配的欲望,并在努力朝完美镜像中的自己迈进时,努力证明着自己身体的价值,尤其身体的性价值。《后备空姐》以赵小凡追寻空姐梦为线索,将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与空姐职业内含女性优雅、温柔气质巧妙结合,外在形象的投入和转变直接指涉着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前任攻略2》的伊泽在爱情追求的渴望中,以身体外形的性感、美丽转变成功吸引住余飞的注意,并一步步以“性”的引诱让其“由肾走心”,实现爱情的最终圆满。在这场备胎转正的男女拉锯战中,伊泽不断“开发”自己的性别魅力,以一种富于刺激性的姿态挑逗诱惑余飞,通过唤起他的情欲对其进行“俘获”、“征服”。

只是这种平和的话语和主流价值的回归在商业性“退守”的前提下使得对女性个体生命观照和心灵史的书写变得婉转、隐晦,同时产生悖论的是片中女性敢于突破传统禁忌,自主地展现身体,客观来看却更加激发了男性观众肆无忌惮地观看和凝视。赵小凡拼搏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严格的身体规训,使自己成为标准美中的“合格”成员。空姐光环的背后更多承载的是由性感、美貌的女性特征带来的男性凝视,及暗含在资本背后的性别权力话语。伊泽外表的改变与事业的上升紧密相连,女性社会意识的崛起交织着性别身份的彰显,却助推着女性对其社会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忽视、湮没。

三、女性叙事的内涵与本质

在资本循环的全球化时代,“艺术”更多地被明码标价在商业循环中流动,当下都市电影以类型化和商业化的表达在时尚的视觉风格包裹下聚焦年轻一代的青春成长、恋爱婚姻、励志奋斗。影片整体上的爱情叙事和喜剧路线赋予现代都市乌托邦似的美好幻想,青春励志的昂扬向上也将都市生活中个人与都市的二元对立缝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让观众在爱情圆满、事业有成的梦幻中释放焦虑、填补空虚、弥合冲突、消解矛盾。这种意识形态的模糊、弥补、对接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让观众在想象的戏剧性情节中坠入调和化的美梦。影片也在轻、浅的叙述中失却批判和反思的力量,华丽的造型、明亮的节奏、团圆式结局背后却显露出深刻的文化、精神危机。

1.消费主义侵染

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中国电影的生产方式、制作模式、发行理念等都在资本快速流动的多元竞争环境下发生了巨大改变。改革开放的强力驱动促进了社会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由此也迎来了以“快餐化”、“通俗化”、“解构”、“拼贴”、“个人化”、“物化”为标志特征的围绕商品消费为主导组织起来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不仅表现为‘物’的大量生产和消费,同时还表现为文化符号、文化意义的生产和消费”。⑦消费主义文化以其极具蛊惑力的即时享乐、消费纵欲狂欢的现代生活理念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行其道。追捧商业化、娱乐化的大众消费方式亦随着时间的流逝以更为强劲的渗透力不断涌入、扩散乃至风靡,直至今日这种全民狂欢式消费已然愈演愈烈。

“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意义。”⑧而这种“符号消费特征使消费者无法拒绝消费,因为它就是个人责任、社会伦理及整个社会赖以联接的基本方式”。⑨消费社会将消费和消费行为至于主导地位,消费也成为一种与社会价值体系、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普遍的行为活动,对消费的崇拜更是一种有目的的激发大众对物质普遍、贪婪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商业信息透过精心策划、美轮美奂的广告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欲望,个体与商品的界限在消费文化的浸润中愈发模糊,本质与意义的追求显得幼稚、可笑,人通过购买物品来获得安全感,在购买体验和物质占有中获得快感,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甚至成了自我宣扬、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基础和方式,金钱与爱情的关系也在这种异化的“幸福兜售”中被不断等同化。如电影《小时代》系列中,人物对物质的疯狂迷恋和占有不仅意味着对消费欲望的填充,更表征着某种精神上的优越与崇高。每个人都被嵌入在消费社会的网络中,以对物质的崇拜言说着个体因陷于物质与感情兼求所致的双重焦虑中。情感在这种物质浸润与金钱冲刷中变得脆弱、缥缈,个体的价值也因全然依附于资本而显得空洞、虚无。

“历史上,最早被委以替代消费及替代有闲重任的依附者是妻子或正妻”⑩,自古以来女性就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男性对其地位、身份、名望的获取,女性的价值也与消费品、交换物等同。大众在消费文化的冲击下投身于消费浪潮中,女性更是在爆炸性消费中将消费冠以“性别”色彩,并在这种象征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挥霍性消费中以“解放”的名义沦为消费的奴隶。因而尽管现代女性摆脱了压抑的历史处境和制度上的有形束缚,似乎能够自主支配身体、欲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自由。但置身于整个男性中心话语体系的她们却面临着传统男权思想和大众时尚消费话语的限制和诱捕,女性在暗藏着审美暴力、资本控制、媒体诱导、商家合谋的文化夹缝中,走向审美空洞和精神空虚,女性意识的模糊和脆弱使女性在这种自由、放纵表象中更为迷失和沉沦。

2.身体美学异化

随着人权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消费主义对于传统清教观念的冲击,人们对身体自主意识也不断加强。让・波德里亚在其社会学论著《消费社会》中说道:“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在经历了一千年的清教传统之后,对它作为身体和性解放符号的重新发现……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

根据舒斯特曼的定义,身体美学是“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身体美学把身体作为主体,强调身体欲望的强力作用,在反拨意识美学的同时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身体美学的崛起,使得主体欲望化、肉身化的反理性呼声日渐高涨,身体在欲望的不断膨胀中兼具了消费品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并承载着欲望的宣泄、解放。

身体消费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的前提下,将身体审美时尚化、物质化,而其精神性和超越性却在大众消费过程中不断丧失。身体美学中关注身体内部经验的用意被消解,身体“不再扮演传统的生产力/工具角色,而是沉溺在了自恋式的快感逻辑中”。影片中迎合大众身体消费欲望的普遍做法使得影像内外的女性对于身体美学追求更为异化。如《前任攻略2》《后备空姐》等影片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灌注在外形的改变中,助推着女性被扭曲、异化的身体追求。《前任攻略2》中“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都要看外表”、“女人的温柔懂事体贴在长得好看面前都弱爆了”等话语的直接表述,将女性的外表吸引力推至首端,女性气质内涵被灌注为本质化的性别魅力。女性身体作为消费对象不仅仅是肉身的简单存在,更意味着一种交换或消费的符号,其符号化、象征性的功用被不断强调,外在的身体追求更是在“身体的地位是一种文化事实,身体关系的组织模式都反映了事物关系的组织模式及社会关系的组织模式”的意识里被推向极致。身体消费成为规训个体的新方式,“身体符号在消费语境中,慢慢演化成一种符号的暴力,形成了一种新的话语霸权”。这种规训权力日益渗透到女性的日常生活,致使其在现代化话语的要求中将美化形体的自恋行为演变为道德化的自我克制。女性气质的铭刻由以在反复的反观与认同中被强化、认可。可这种以男性为“镜”的自我型形象的建构无疑只能导致本真自我不断分裂、异化、扭曲,女性消费也在这种狂热气氛中走入表面化、庸俗化的末途。

3.去“女性意识”

李显杰、修倜在《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中详细讨论了“女性意识”,他们认为,所谓“女性意识”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影片编导或影片本文中应蕴涵、具有和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指影片编导和影片本文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而是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意识。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影叙事意义上的女性意识”。黄蜀芹认为:“女性意识一定要是女性的自我要求、自我认识、自我开发,这个女主角应该是主动的,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尽管对女性意识的界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言说,但在影片中凸显女性的心态、境遇、情感、权利、欲望、观念、心理,确定其自身本质、生命意义、社会地位,以清晰、独立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来看待生活、婚姻、家庭、恋爱,以弘扬女性意识为中心,并试图触动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却是其固有的基本特征。

近年的都市电影尽管以现代生活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为叙事契机,引入女性视角和内心独白以增强女性体验表达,并以积极态度肯定女性的事业成功,聚焦女性生活圈,凸显对女性的关注和女性话语的呈现。但商业的侵袭使得女性意识的复杂性和个体性被无情抹去,女性表达无可避免地走向了隐晦、失真、破碎。片中女性视角的引入,只是增加了观看的可能性,并未真正摆脱女性“被看”的境遇。

《幸福额度》中以探寻“爱情消费”的名义极度渲染了对金钱、物质、奢侈生活的迷恋。“要王子还是房子?要幸福还是衣服?”、“我不爱你,我爱你口袋里的铂金卡。”、“一个男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信用卡额度”、“你有本事,也找个男人帮你买单”等直白的台词将金钱与爱情的选择直接挂钩,而极端物质崇拜的姐姐晓红在“真爱”的名义下从小三转为富太太,其价值观也随之得到正名。林志玲性感美艳的外表不仅在影片中被男性观看,影片外被观众消费,也为现实中的女性塑造了一个“精神偶像”,以勾起女性观众的模仿、艳羡。影片中的女性都试图以美貌换取爱情,渴望获得稳定的物质生活,并将这种奢侈的生活方式认定为幸福,却在消费文化肆虐、侵蚀中得到默许和赞同。同时不少影片将女性价值等同于事业有成,升职加薪的职业追求与物质追求在拜金思潮的侵袭中亦有着某种亲缘性,这种单面的等价关系更是将女性拉入物质崇拜的陷阱。

大众文化时代的女性随着时尚潮流起伏,在奢侈浪费中纵欲狂欢,欲望磁场的辐射在女性自主消费和女性视点嵌入中得以直观化呈现,但片中性符号的过度强化,却更多地将女性的性解放放置在21世纪的“货架”上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性欲是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它从多个方面不可思议地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整个意义领域。一切给人看和给人听的东西,都公然地谱上性的颤音。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当然同时,性也是给人消费的”,女性欲望的表述成为空洞的、虚无的存在。

小结

近年都市电影在商业文化语境的个人化情感表述中,抛却了沉重的历史反思和偏激的边缘话语,在华丽的镜像、快切的剪辑、摇晃的镜头中以线性的流畅叙事来呈现梦幻都市的群体记忆。影片中的女性叙事打着女性的名义,实则迎合着男性的审美、欲望,在物化消费的意识驱动下,架空了女性本真的内涵,掩盖了女性自我表达的欲望。女性的言说在当下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更为艰难。

【注释】

①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北京:三联书店,1995:60转引自陈琳.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茨威格的女性观[J].青年文学家,2013,(07):50

②[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728.转引自高小弘.逃离与回归的迷惘心旅——试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逃离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92

③韩庆祥.反对拜金主义[J].求是杂志,2005,(09).46-47

④[美]波利・扬-艾森卓.性别与欲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9

⑤施斌.霓裳幻影:女性都市电影中的“物质主义”[J].当代电影2014,(08):173

⑥茜茜.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硕士论文)[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⑦张涛甫.纪实与虚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电视剧生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9

⑧陈听.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7

⑨[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4

⑩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付筱茵,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印度甘地大学访问学者。

李妮乡,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印电影历史演进与文化价值观建构比较研究》(项目号:16EC18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都市消费身体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穿越水上都市
我de身体
威尼斯:水上都市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