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一师
摘要: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将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给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学生学习地理倍感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解决了地理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静态;动态;抽象;直观
现代信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视野背景,有效的运作载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实施手段,促进了教学观念更新,拓展了教学模式,使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可以解决教学中许多疑难、矛盾与问题,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本文作者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课因其历史的原因有着特殊的身份一一“副科”,一直以来受到歧视。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学生偏科的现象仍然严重,若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唤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述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我改变以往教师把地球仪放在讲台上用手一转就是地球自转,然后教师再拿一个小地球仪绕着台上的地球仪一一“太阳”转即为地球公转的做法,而采用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当学生看到屏幕上浩翰的宇宙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舞姿”时,学生个个像着了魔似的,教室一片寂静,慢慢地窃窃私语声、谈论声响彻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地球为什么这么转?地球自转和公转会带来什么现象呢?那种迫不及待、追根寻源、“且听下回分解”之渴望爆发出来了。这就使学生以往“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那种欲罢不能的心态……
二、信息技术更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事半功倍
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重难点是否得到了突破,而地理教学中的许多重难点需借助图形的展示,可以说无图不成教。但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也难于准确完成。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展示地图、模型或手绘简图,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就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由虚变实,从简到繁来贯穿图形之中,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直观,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使学生产生立体感效应,犹如身临其境,即突破了重难点,又节省了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如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就必须了解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提供的课件,经过反复演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画面(动静状态、时段、区域范围),地球表面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状况一目了然。又如讲述我国气候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我国森林、牧草、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渔米之乡”而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的北非、西亚、印度西北部却是干旱的沙漠区。为什么相同纬度地区气候如此差异呢?如只是利用教学挂图展示学生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我便制作了一小片斷的课件,即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用红色闪烁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给学生思考,处什么气压带,一般受副高控制地区气候特点怎样),然后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及我国东南沿海用箭号显现移动的风向,学生经过认真观察、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同在一个纬度地带,一个是热带沙漠,一个是“渔米之乡”,是因为不同的“风”在作怪。
三、信息技术更利于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1)想像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都是能亲身经历或直接观察到的。而是那些必须认识而又不能感知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只能依赖学生想象的心理功能去思考、去探索、去开拓。例如讲述黄河“地上河”,用课件先打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一边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一边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河沉积带投影片(观察片刻),然后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观察时间稍长些),最后再抽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一步一步的演示,一幅“地上河”形成的画面就在学生脑海里呈现:泥沙沉积一河床抬高一加高堤坝一泥沙不断沉积一河床不断抬高一不断加高堤坝一“地上河”。
通过利用这动静结合的演示,就像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难于理解的问题。
(2)创新能力
新的课改,新的课标非常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强调的是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我特意设计了一段地球运动方向改变、地球倾斜角度改变(黄赤交角)的虚拟逆向思维情景,让学生讨论:地球的环境将与现在有何不同?又如讲完两极地区后,老师提出问题:目前世界气候有明显变暖趋势,如两极地区冰雪大量熔化,那将会出现什么状况?通过设疑引思,使学生结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新的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信息技术更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特网这一随时打开的图书馆,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摆脱了以往主要由老师“填鸭式”的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变成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综上所述,实施信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就像是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输入了一支新鲜的血液,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我坚信:这支新鲜的血液必将使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必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