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100)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设计虽精彩纷呈,但有时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我们忽略了教学三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特别对于小学品德课来说,它是面向学生生活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课堂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今后多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有备无患;精彩导入,事半功倍;活动引领,高效组织 三方面谈如何优化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品德教学 课堂管理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设计精彩纷呈,可有时会发现,即使课堂教学再出色,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教学设计研究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学三要素中除了教材和教师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我们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他们而研究,尤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小学生,特别对于小学品德课来说,它是面向学生生活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课堂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优化课堂管理,提升教学实效,至关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如何优化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课前准备,有备无患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说:“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因此,认真精心的课前准备是课堂组织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1.认真备课,精选素材。
品德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或不适合本地学生的生活等状况,该如何解决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和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最好选择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作为素材。例如在教学五上品社《心中有规则》一课时,书上引用的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而对于2003年以后出生的学生来说,根本就不清楚这一事件,所以我将之换成学生曾经经历过的“禽流感”事件,如此,在体现规则的力量这一主题时,就更加有厚度。
2.提前候课,创设环境。
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做好课前准备,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很难把课上下去。”
提前进入课堂候课,可谓好处多多,首先可以检查一下学生的书本学具有没有准备好,也可以事先将课堂上要用到的练习纸发给学生。例如,品社课上有很多的课外资料、调查表、活动表等,都可以提前发,为课堂活动节省时间;其次,品德课有很多学生课前预习和资料搜集等任务,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就可以有重点、有方向性地进行引导;再次,可以利用该段时间,针对本节课内容,选择一个话题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备在课堂上围绕目标有效引导,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这就是所谓的“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二、精彩导入,事半功倍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热点事件导入。
热点事件是当前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事件,也是学生平时讨论最多的事件,用此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整节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苏教品社五上《心中有规则》一课时,刚好是在9月份,我就利用暑期刚发生的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人案件导入,课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接着上课以后抛出问题“到底谁该为老虎咬人事件负责”,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从心底真正感知规则的重要性,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正反对比导入。
很多人写文章时,喜欢用到正反对比引入,以激起读者的阅读热情,课堂教学设计同样如此。例如,我在教学苏教品社《天有不测风云》一课时,首先展示了四川省汶川县三江旅游风景区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优美画面,紧接着播放地震后断瓦残垣、满目疮痍的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自然地引出课题“天有不测风云”,并且很自然地过渡到自然灾害这一话题,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3.生动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创造生动的外部环境或者任务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伊始便积极参与其中。例如,讲到有关节日的话题时,可以用春节、圣诞等节日的视频及歌曲导入,还可以布置教室,营造濃浓的节日氛围;又如,教学一些历史或地理知识板块的课文时,我会在一开始设置一个闯关寻宝或仿照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让学生完成任务单获取礼物等任务情境,并且将此贯穿整节课的每个环节,如此学生从头至尾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课堂实效。
总之,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他们的心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使课堂走向高效,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活动引领,高效组织
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不是只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教授的,而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参与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1.明确目标,合理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标准之一。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是其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活动。
如教学苏教品社《天有不测风云》一课时,整个课堂教学围绕三个活动展开:活动一:认识灾害,天灾无情;活动二:面对灾害,人间有情;活动三:抵抗灾害,绝处逢生。在这三个大活动中,我还穿插了一些小活动,如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地震现场演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感受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并且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救难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很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以趣促学,精选教学活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发掘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努力“放大”兴趣点,设计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以提高课堂实效。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品生《我的好习惯》一课时,就以藏宝箱探宝这个大活动贯穿整节课,因为探寻宝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点,所以我将之放大,上课伊始便拿出一个精致的藏宝箱,里面藏着“好习惯宝典”,在开始环节将之作为一份大礼送给学生,并在箱子上加一把密码锁,每完成一个环节就会得到一个数字密码,最后请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几位学生打开藏宝箱,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就会更高一个层次,整节课每位学生兴趣高涨,为了得到宝藏,都能高度参与,课堂氛围热烈,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实效。
3.以人为本,优化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必完全套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自觉、直接地参与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设计一些生动的富有时效性的教学活动,同时合理地进行活动组织,以提高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例如教学五上品社《心中有规则》一课,教材在体现规则的重要性时,通过两个正反对比的故事,让学生阅读说理,而且引用的是学生没听说过的“非典”时期的例子。所以我重新找了两个例子进行对比说理,分别采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奇迹——桑枣中学案例,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到2300名师生仅用了1分36秒就安全撤除危險区,并且无一人伤亡,主要靠的就是规则;接着采用近几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的校园踩踏案件,以表格的形式从反面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就比书中呈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具说服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此外,还可以巧妙地进行一些课堂的细节处理,例如对于走神学生、打瞌睡学生的巧妙处理;对不愿开口发言学生的积极调动;对学生课堂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偶发事件的巧妙化解等,都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管理、提升教学实效的作用。
总之,课堂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高效课堂的追求任重而道远。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小学品德课堂,我们要努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课前精心准备,并且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引领,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下,合理巧妙地组织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习真正有所得,从而逐步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训林.名师课堂的生命高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