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161-01
0
引子
萧伯纳:“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下面是在胡陈中学开展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同课异构研训活动。
点击课堂
案例一:(冯老师)
课始,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欣赏结束后老师问:“你们觉得视频中的花漂亮吗?”
学生齐声回答:漂亮
师:“我们把这类图案称之为花卉纹样,今天这堂课就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花卉纹样设计!”板书课题:《花卉纹样》
教师出示两朵花(图案花和现实中花)问:“比一比,这两朵看上去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一:图案花看上去比较规整,而现实中比较随意
学生二:图案花与现实中花有点相似
老师小结
点击屏幕出示一朵单层花问:这朵花有什么特征?
学生:花瓣形状有点象心形,七个花瓣。
老师:我们找到了花的外形特点,接下来可以用简化概括手法把花瓣进行变形。(动画示范,取其中一个花瓣然后简化成不同形状),还可以用几何化手法进行变形。(用动画示范,取其中一个花瓣再几何化成不同形状)
动画演示结束后问:“如何将花瓣重复排列呢?”
学生:拷贝纸
教师电脑示范用拷贝纸重组图案效果。
试一试,请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选择其中一幅用简化和几何化手法进行变形设计。
案例二:(谢老师)
课前:PPT展示“桃花三月下胡陈”伴着音乐。
导入语:“桃花三月下胡陈”,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桃花乡——胡陈。花是植物的生命力最直接、最美丽的绽放,它点缀着自然之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但终究会因花期的消逝随风而去,怎样让花继续扮靓我们的生活?
板书:花卉纹样的变形
教师设问:“花卉装饰图案是如何由自然中的花“变身”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踏上花卉装饰设计之旅,第一步我们先要做些什么?”
点击屏幕出示莲花写实照片
教师:花卉纹样一般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第一步是写生,要注意观察花卉的整体气势,局部细微变化,然后用线描法画下来。(板书写生)然后动画展示线描法画出来莲花图
教师:“写生好后,根据写生的自然形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而成,我们可以用简化手法,为了使花卉的形态更加单纯突出,形象特征更加典型,要将写生的自然形态中不规则的部分规则化;繁琐雷同的部分,或者是某些细节简化、单纯化。”
动画演示
板书:简化
教师点击屏幕问:“比较两张花卉纹样有什么不同?”
学生:“中间花瓣大”
教师:“这是夸张法,在简化法的基础上为了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生动,把物体最具特征之处提炼,使长的更长,圆的更圆。但是夸张要适度,不过分。”
动画演示并板书夸张
教师问:在简化的过程中,用近似方形、圆形、三角形以及直线、几何曲线等几何图形去归纳、概括自然形象中的各个部分,使其外形更简洁、更大方,特征更明确,这是什么方法?
学生:几何化
教师板书:几何化
接下来:练习一:选择其中的一朵花,尝试运用简化、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教师提供是月季花和多瓣的菊花)
赏析与商榷
“同课异构”由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以及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这种“同而不同”教学方式让我们从“比较”中看到了“不同”,从“不同”中找到了“突破”,从“突破”中寻到了“借鉴”,从“借鉴”中获得了“同归”。
一、“同而不同”探求异构中的“同”,最终实现目标的一致。
1.教学目标的定位上,都是运用变形的手法设计出花卉纹样,同时都选取了变形中简化法和几何法,降低教学难度,更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情况。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动画效果使学生对画面有个非常直观的了解,很好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二、“同而不同”探求同课中的“不同”,能張扬教师个性。
1.教学导入的“不同”。冯老师用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设计师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漂亮的画面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辅垫。而谢老师巧妙地利用地方资源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改为“桃花三月下胡陈”马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解决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冯老师运用单瓣花卉为例子如百合花、太阳花等传授花卉变形手法,而谢老师则是选择多层花卉如莲花、月季花等解决花卉纹样变形手法。
3.教学风格的不同,冯老师是属于85后教师,教学风格相对活泼会采用一些大胆又创新教学手段,如最后的作业展示放在课前粘贴在窗框上的一次性纸杯上,比较新颖有趣。而谢老师属于是75后教师教学风格比较传统沉稳,注重美术技能的传授,如在讲解花卉变形手法时用了比较专业的语言来解释。
三、“同而不同”探求教研过程的同和不同,能实现有效教学。
1.“同而不同”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了“同归”。
在研训活动之前,我与西片其他两位教师共同组成了备课组,在课前一起探讨学情、制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问题共商,以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后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针对这两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方式,形成了教学合力,从而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同而不同”实现了信息共享,促进了教师间的信息“同归”。
知识是一种信息,信息的传递要靠我们共同的交流,发生心灵的撞击,智慧的交织,共同享受的途径。通过本次活动,建立一种平台,自然形成了不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
尾声
虽然这二节课的教学风格迥异,但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而“不同”是否成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实现教学相长。那我们就能在“不同”之外找到道,就能归于此途,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变成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