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2017-07-20 16:32朱志媛
科教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组织机构大学

朱志媛

摘要 文章在解析现行大学组织机构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大学组织机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 组织机构 党政双轨制 委员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12

大学就其职能而言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地方,同时,它也是一个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不同群体组成的小社会,是一个社会组织,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原因其行政单位的特点还如影随形,而大学组织机构正式这些功能、属性共同作用的物化表现形式。

1大学组织管理机构的特点

(1)政治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党政”双轨制管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最根本的特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2)行政性。我国的大学组织机构带有较浓郁的行政特色,这是由大学的历史沿革形成的。大学历史上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虽历经数次高等教育改革,也实行了现代大学制度,但毋庸讳言,目前大学的行政色彩依然很浓。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对大学过多的行政干预、行政领导,使大学缺乏自主权,体现在组织机构上就是大学为了便于接受和完成其上级行政部门的任务,也相应成立与上级行政部门相对应的部门机构,即大学内部机构设置与政府机构设置高度同构,如大学的宣传部、学生处、基建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人事处等都是与教育部相对口的机构。二是大学内部的行政化,以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导致大家对做官的兴趣大于对做学问的兴趣,价值取向扭曲,这体现在组织机构上就是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各种处室繁杂,各种处长、科长众多。

(3)学术性。大学是一个学术专业组织,是由众多高知人群组成的,从事学术传播和学术研究和以学术知识服务社会的机构,高知是大学占绝对支配地位的特征,其组织机构自然而然具有很强的学术色彩,比如设有各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有学术委员会、有科研处等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构成了大学的二维权力机构,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特征。

(4)大学各类委员会的权利与作用日益凸显,“党政+委员会”的三维架构正逐渐成为大学的核心管理机构。大学组织内部的委员会机构本质上是属于代表制机构,委员会的构成人员是由各部门、院系代表构成,以谋求权力、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分。各类委员会的权利几乎涵盖了大学组织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有学术管理委员会、也有非学术事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虽不是实体机构,但其决策、咨询与监督管理权是至高无上的,党政实体性机构只是执行其决定的机构。例如学术委员会是大学学术权力的最高决策机构。

2构建大学组织机构的影响因素

(1)大学的功能首当其冲是影响大学组织机构的主要因素,大学的组织机构首先要服务于大学的功能,围绕大学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大学的主要组织框架就出现了,围绕教书育人的功能大学设立了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就业处(有的大学后三出是合在一起的)、研究生处、团委等等;围绕科学研究功能大学设立了科研处(或科研院),各级各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围绕服务社会的功能很多大学都设有校企办,珠海研究院、苏州研究院等。

(2)新形势下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对大学组织机构的设立具有相应影响作用。大学由原来的国家单一拨款发展为由国家拨款、社会集资、学生个人承担一部分学费的经费新体制,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为此,很多大学成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等。

(3)大学的上级机关的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机构的设立。为了办事方便、沟通顺畅,大学自然而然地会设立一些与其上级领导机关——教育部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这也无可厚非。再者,大学在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之前本身就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现代大学制度之后,老实说,大学行政事业单位的形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除了学术属性外依然具有一定的行政属性,这在现在的大学组织架构上必然有所反映。

(4)国内大学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与国外联合办学的高校越来越多,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大学的国际合作处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現行大学组织机构的优势及问题剖析

3.1现行大学组织机构的优势

(1)党政双轨制,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保证了党对大学的绝对领导,保证未来接班人的红色性质,保证了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握学校的思想政治领导权、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重大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权,又能充分调动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2)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制定,既能保证决策的相对稳定性,又能通过人员的进出流动,不断推陈出新,保证血液的新鲜,避免了机构僵化。

(3)管理机构架构在稳定中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组织机构的架构总体是稳定的,但并不僵化,稳定中有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学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新增设了一些机构,如学生招生与就业处、发展规划处、国际处等,管理机构架构在稳定中不断发展进步是我国高等教育获得如此迅速发展的组织保障,这无疑是成功的经验。

3.2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重叠、职责交叉,管理队伍臃肿,效率低下。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数目较多,机构设置的幅度较广、层次较多,管理人员数量庞大,大学机构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随之带来很多问题,如部门职责界定不清,组织分工过细、机构重叠、多头管理,内耗较大。部门之间的协同不够,各自为阵,办事流程繁琐复杂,服务质量低下。许多高校的机关“门难进,事难办”、拖拉作风、推诿扯皮、官僚主义、文山会海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教育资源受到严重浪费。

(2)行政色彩浓厚。虽然大学去行政化,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提了不短的时间,在实践中也有所推进,但毋庸讳言,我国大学中的行政色彩依然浓厚,在机构设置上的表现是政府机构设置高度同构且管理人员官级化,这虽然有历史与客观原因,但看到这样的机构设置仍不免使人联系到政府机构、行政化。反映在校风上则是管理者官僚化,利益分配侧重于根据官级和权力大小,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内部人员对权力的崇拜甚于对学术的崇拜。

4关于大学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术权力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不是一般的组织,是由众多学者组成的共同体,是探究、传承高深学问的地方,因此,要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要强调科学、民主管理,要充分尊重学者的意见,给学者以足够的权利,不能搞外行领导内行。

(2)实行大部制是大学实现精兵简政的有效途径。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依照“少处室、大职能”的原则加以整合。对于职责相互交叉的处室要根据具体业务性质和职能进行合并,以减少扯皮现象,通过办事效率,确保政令畅通。

(3)委员会制度被实践证实是很好的组织制度。委员会制度具有灵活、高效的特性,应进一步加强,应健全各级各类委员会,例如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等,强化委员会在参与决策、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4)行政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厘清和分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可以引进一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这样既可以避免大学成为小社会,机构臃肿、庞杂,又可以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效益,使大学集中精力抓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用专业的人干其专业范围内的事。

(5)实现人员一专多能,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是提高大学效率的关键。一个机构办事效率取决于由其组成人员的办事效率,因此,强化在岗人员的岗位培训,实现人员的一专多能,实行多元化的人员聘任方式是提高机构办事效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组织机构大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公安机关组织机构改革研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优化
基于来源的组织机构元数据构建研究
现阶段做好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的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中心运营模式的实践研究
核电工程建设期间的移交接产管理探讨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