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后勤市场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7-19 10:06魏蓝涛
青苹果·高一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市场化

魏蓝涛

高校后勤市场化主要是指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将自身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引入市场竞争,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后勤社会改革其主要表现为后勤市场化,纵观全国各地高校后勤改革现状,可以说成效显著。然而,我们在看到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伴随着高校后勤市场化的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后勤服务被少数团体垄断、后勤收费大幅度上涨、高校后勤产权关系不明析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后勤市场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探究我国高校后勤市场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诣在更好的完善我国高校后勤工作。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大力支持,但是政府每年给予院校的资金是有限的,仅仅够维持高校日常教学和基本科研经费。当然,除了政府财政拨款,高校收取学生学费也是高校收入来源之一,然而教育本来就具有很浓厚的公共产品属性,依靠征收学生学费补充满足办学资源的需求这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公立高校资源的稀缺性,与高校资金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这一矛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综合考量,通过引入市场多元主体进驻高校后勤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一方面它激活了原有的后勤机构,另一方面利用社会资金兴办高校后勤。

1 高校后勤市场化的历史背景

高校后勤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早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出现了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后勤管理工作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也是主要由高校自己包办,自己经营。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高校出现了扩招现象,而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包办后勤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行的高校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后勤资源的短缺,服务水平较低以及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2 高校后勤市场化的现状

当前,从我国高校后勤市场化发展程度来看,我国高校己基本摆脱了过去政府管控下的垄断经营方式,市场竞争观念大大增强,市场机制正逐步走向成熟。[2]高校后勤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原有后勤服務部门为主,将原来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师生服务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优化整合,进而与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构建新的具有企业化管理性质的后勤集团或后勤服务中心,这样的后勤服务实体必须得到高校的直接授权才能行使为管理高校后勤服务的职能。

3 高校后勤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市场化创造了一个大的竞争环境,增强了后勤管理的灵活性,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后勤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提高。事实证明高校后勤引入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可以说是解决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后带来的后勤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低效有效手段,可是,我们在看到市场化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此而产生的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3.1 高校后勤实体垄断校园市场

高校后勤市场化吸引了大量社会元素进驻校园市场,各类主体相互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就会是大的实体兼并小的实体,最终形成自由垄断。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垄断组成势力非常强大,在高校内部可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甚至是得到更多来自高校的政策性优惠。为了改变高校后勤被部分社会主体所垄断的局面,国内一些高校开始了一些创新试点工作,即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了校际间的集团型后勤模式,这种集团化尽管在一定程度下形成高校主体与高校后勤的局面,同时它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垄断性。

3.2 高校后勤收费明显上涨

企业是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市场经营主体,追逐利益是企业的本质,也是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高校后勤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许多社会企业进驻高校后勤市场,承办了许多高校后勤服务业务。一些高校招商引资,比如高校食堂,学生宿舍,后勤办公场所等等,而企业为了收回成本,这些费用会转嫁到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身上。总体来说,高校学生宿舍环境相比以前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高额的住宿费对于一些普通家庭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来说实在不堪重负。

3.3 高校后勤产权关系不明确

尽管高校后勤引入市场竞争,一些实体组织进入校园市场,承办了各类后勤服务,可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后勤实体并没有登记注册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正因为如此,这些后勤实体无论其是自建还是承包下来的基础设施原则上都是属于高校的资产,后勤实体对其不具有所有权,而仅仅具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样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管理。

4 完善高校后勤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4.1 培养行政后勤企业与社会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特色在于竞争,有竞争才会有活力,才会产生更高的效益和品质。高校后勤要真正实现 “非内部化”,必须创造出使得校内外企业具有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氛围,校内后勤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3]我们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并不是完全的否定原有的行政后勤,而是在原有的体制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些社会企业承担起高校的后勤服务,让高校行政后勤和社会后勤平等竞争。

4.2 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关系

高校后勤服务从本质上来具有浓厚的公共产品性质,虽然我们提倡高校后勤市场化,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抵制社会企业为了获取暴利而随意涨价的行为。高校和政府应切实保障高校后勤公益性的基本准线,绝不动摇,在扶持社会企业承担后勤服务工作同时要理性考虑价格、服务质量与师生经济承受能力这些因素。

4.3 明细产权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产权关系尤为重要,它是其实长远发展的根基之所在。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后勤市场化试点取得了不错成效,然而产权关系模糊不清是这些成就背后的一个缺憾。目前,很多后勤企业得到高校授权后兴建建基础设施,然而这些工程项目竣工后产权如何界定,是属于高校还是属于后勤企业,这是一个必须需要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挫伤后勤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只有使资产归真正的所有者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市场化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