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丑闻笔记》中“丑”的意义建构分析

2017-07-19 09:48马秀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

摘 要:电影《丑闻笔记》的发展主线是师生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凸显了女主人公希芭在此过程中面对种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所做出的行为选择,引发深层的社会问题。“丑闻”是对人行为的评价,折射出社会对此行为的消极否定态度。该研究通过对女主人公行为的研究分析,揭示“丑”从何来,即它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而明确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深刻地反思社会行为。

关键词:《丑闻笔记》 意义建构 “丑” 师生恋

一、基于伦理文化模式的意义建构

理想化的行为模式关注的是具有某一意图的施事者。施事者承担行为结果。意图产生行为,行为影响结果。所以人的行为都是由意图决定的。责任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行为模式上。实施者为他的行为负责,因为他的意图产生他的行为。实施者为行为结果负责,受到赞扬,责备和惩罚。行为被认为会带来好的结果,实施者就会受到赞扬;行为被认为会带来坏的结果,实施者会受到责备或可能的惩罚。意义建构的关键在于构建框架,而这些框架中的成分和关系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被连接在一起。实施者的行为会触发心理空间和相关框架的建立,通过不同的映射进行关键关系的整合。映射包括不同输入心理空间彼此之间、输入空间与类属空间之间,输入空间与整合空间之间发生的映射。通过整合这一过程,最终产生实施者的行为意义。

二、“丑”的意义建构分析

1.希芭

希芭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多岁的老师,这为她的不伦恋做了心理推演铺垫,既然她可以和自己的老师结婚,那么她的学生也有可能和她结婚。蛮横的女儿、残疾的儿子和老态龙钟的丈夫折射出她的婚姻充满不幸和压抑。十五岁的学生康纳利被希芭深深吸引,他找借口让希芭帮他辅导画画,并编出家庭悲剧的谎言,慢慢与希芭走近,希芭在他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激情,并为他着迷,最终发生了关系。事情最终被曝光,她遭到唾弃、谩骂和嘲笑,甚至女儿说希芭的男朋友比她自己的男朋友还小。

芭芭拉是希芭的一位年长的女同事,她对同事与希芭的交谈和结交充满嫉妒,嫉妒希芭受到大家的喜欢。这形成了与她自己本身现状的一种无形的对比,在学校里不是很受同事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己也非常想和希芭结交,并利用各种机会去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她对希芭的情感也是壓抑的,直到最后她对希芭说“我想要的不仅仅是友谊”,在这之前希芭是不知道的。

2.希芭与“丑”

Coulson认为,意识到哪个心理空间正在建构至关重要的。在伦理文化模式下,行为会触发相关框架和心理空间的构建,输入空间的构建是固定的,即意图、行为、结果和责任心理空间,这为意义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的成分和关系联系成为构建这一框架的关键。不同输入心理空间彼此之间的映射以及它们和类属空间之间的映射成为构建和解读意义的关键。合成空间的整合表征为对行为的解读。输入空间意图包括欲望、激情、文化、身份、婚姻受众、行为、地位、性别、年龄;输入空间行为包括事件、方式、受事者、年龄(受事者)、性别(受事者)、身份(受事者)、目的、文化、地位。类属空间结果包括好和不好,整合空间包括赞扬、责备和惩罚。希芭通过话语和身体语言给受众传达出一种信息,而这信息构建填充了不同的心理空间,如下图1。事件发生的背景是近代社会,地点为学校,人物主要为希芭、芭芭拉和康纳利。总之,希芭和康纳利及芭芭拉都有关联。希芭和康纳利的交往是秘密的爱,对方是十五岁的男学生,而希芭和芭芭拉的交往是公开的友谊,对方是比她年长的女同事。

意图和行为的不同成分是构建意义的最基本因素,成分越多对意义的确定越有帮助,信息的联系越稳定,心理空间通过映射发生联系。图2中的4个心理空间通过相互映射发生关系,希芭的意图和行为的成分按照不同的受事者分别映射。

从图中可以发现,以希芭的视角,她与康纳利和芭芭拉都有交往,但有不同的意图。同样的行为因为意图不同会有不同的行为含义。通过整合,最终确定各自的行为结果的表征。

由上图可见,同样是交往,希芭和康纳利交往的结果与她和芭芭拉交往的结果相反。对于结果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图和行为空间因素,背景知识也参与了此意义的建构。前者的交往是师生恋,年龄相差很大,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不伦之恋,是“丑”,后者的交往是友谊,是被社会认可的,是与“丑”截然相反的,原因是整合过程在此并未完成,还要进行深化和完善。首先来看深化,这里社会背景起到了关键作用。希芭和芭芭拉都是女性,她认为彼此间交往的意图是友谊,但事实是芭芭拉的意图是爱——同性之爱,这种关系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太被社会接受的,被认为是病态、边缘和反结构性的。芭芭拉敏感,嫉妒心极强,有着近乎偏执、荒谬的想法,加上是女同性恋者的身份,让她备受歧视和孤独。她希望获得爱情,获得希芭的爱,并使用特别的手段达到目的。希芭“被”同性爱。“丑”是社会对芭芭拉追求这种同性之爱过程的一种评价。

三、结语

通过上述概念整合的意义建构和基于人物对影片主题的分析,我们发现“丑”的意义建构是对两种爱的评价,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并不完全基于人物的意图。希芭和康纳利的不伦之恋,“丑”的意义主要来自意图的因素:教师,学生,已婚,四十等。希芭和芭芭拉的“被”同性之爱,“丑”的意义不仅来源于意图的因素是教师、同事、已婚和女性等,背景知识也参与了意义的建构。故事发生在近代社会,近代社会对于女同性恋的态度是保守的,甚至美国精神医学会在1952年将同性恋定义为一种精神错乱。同性恋者处于边缘的孤独人群,而且即使是同一行为,因为视角的不同,意图的冲突,也会有不同的结论。希芭和芭芭拉的交往,希芭认为是友谊,而芭芭拉则是想获得爱情,友谊与爱情在这里是对立的,这造成了“丑”。“丑”是对影片中种种关系的态度表达,是基于人物的行为、意图的一种概述,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 Coulson, S.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0.

[2] Esterberg Kristin Gay From Illness to Action:Conceptions of Homesexuality in The Ladder,1956—1965[J].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19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科学研究

项目: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意义建构研究(2016JYCKY1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 者:马秀兰,硕士,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商务英语翻译。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
主题意义建构在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答—问”:以评价促进学习的对话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基于互动假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