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7-07-19 10:08:58柳要伟
关键词:脑干缺血性年龄

柳要伟

(新安县人民医院,河南新安 4718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柳要伟

(新安县人民医院,河南新安 47180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吞咽困难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吞咽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发病3 d均出现吞咽困难情况,发病14 d,10例(22.22%)患者依旧存在吞咽困难。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情况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比例增大;双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发生吞咽困难的几率较高,与其他病灶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与年龄、病灶大小及部位密切相关,且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可能性较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相关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闭塞、脑供血不足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预后效果差[1-2]。吞咽困难是该病症典型的症状,可引发营养不良、心理障碍、脱水,甚至窒息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3]。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对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吞咽困难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均伴有该病症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排除存在其他重大脏器病变的患者,同时排除发病前已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中高血压59例,糖尿病31例;左侧大脑半球梗死16例,右侧大脑半球梗死10例,双侧大脑半球梗死52例,脑干梗死12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33例,脑梗死51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62.34±2.16)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2.97±2.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CT及MRI检查,仔细观察病灶大小及病变部位,根据病灶的缺血情况判断脑梗死面积,如缺血病灶直径为0.2~15 mm则判定为腔隙性脑梗死;15~40 mm为脑梗死;≥40 mm为大面积脑梗死。观察患者病灶情况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测定,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的方式,于入院3 d及14 d进行测试,测试前使患者保持最为舒适的体位,给予30 ml温水,观察患者全部饮完的时间。

1.3 评价指标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困难进行评估[4],正常:表示患者可在5 s内饮完30 ml水,且无呛咳;可疑:患者饮完30 ml水所用的时间>5 s,分两次饮完,无呛咳;异常:患者需分多次将30 ml水饮完,且存在明显的呛咳。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患者糖尿病、血压、年龄及病灶部位、大小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吞咽困难发生情况 观察组45例患者均在发病3 d及14 d参加洼田饮水试验。发病3 d,所有患者均出现吞咽困难情况;发病14 d,10例患者依旧存在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2.22%。由此可见,35例患者在发病14 d后吞咽困难可恢复正常。

2.2 吞咽困难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情况显著多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吞咽困难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关系[n(%)]

2.3 吞咽困难与年龄的关系 观察组45例吞咽困难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比例增大。

表2 吞咽困难与年龄的关系

2.4 吞咽困难与病灶部位及大小的关系 左侧大脑半球梗死发生吞咽困难2例,发生率为4.44%;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发生吞咽困难4例,发生率为8.89%;双侧大脑半球梗死发生吞咽困难25例,发生率为55.56%;脑干梗死发生吞咽困难9例,发生率为20.00%;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吞咽困难5例,发生率为11.11%。由此可见,双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发生吞咽困难的几率较高,与其他病灶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对吞咽动作的控制,是由脑干对感受的整合后反馈给食道、咽喉等局部反射机制,通过大脑皮质自主启动及吞咽中枢实现[5]。目前,医学上对吞咽困难的致病因暂无明确的定义,大部分认为与脑干相关核团受损及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密切相关[6]。大量数据表明[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68%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但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4周便可逐渐恢复。由此可见,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自行恢复,且吞咽困难大多集中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8]。

本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出现,对所有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通过患者饮水时的表现判断吞咽障碍的程度。随着临床治疗的推进,患者在发病后14 d内吞咽障碍得到较好的缓解,发生率大大降低,表明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在康复期内通过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自愈。分析吞咽困难与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发现,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可能性较大。分析吞咽困难与年龄的关系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几率越高。究其原因在于年龄的增长,造成患者身体各机能均处于退化的状态,且吞咽属较为复杂的生理反射的过程,需在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高级神经功能参与才可完成,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吞咽及反射功能的失调,高级神经功能退化,无法完成正常的吞咽动作,最终出现吞咽困难。统计吞咽困难患者病灶大小及位置发现,双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病灶位置的患者,分析原因在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主要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伤两侧的皮质脑干束,且大面积的脑梗死损害中枢神经范围较广,损伤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结构几率较高。此外,脑干内神经纤维密集,卒中后神经损伤造成吞咽障碍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与年龄、病灶大小及部位密切相关,且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可能性较大。

[1] 王桂碧.针刺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33-736.

[2] 何园园,周相莲,张小秋,等.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12):981-985,1042.

[3] 肖韩艳,徐婧,董嘉楠.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17-19.

[4] 江云,胡贝贝,叶晔,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7):501-503.

[5] 王娟,蔡文智,王静新,等.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9):927-931.

[6] 魏海棠,彭涛,杨丹,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08-1810.

[7] 姜海波,阮肇扬,王小川,等.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706-2708.

[8] 陈佳,李国扬,张晓云.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5):667-669.

柳要伟(1971—),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R743.3

B

1004-7115(2017)07-082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7.042

2017-04-02)

猜你喜欢
脑干缺血性年龄
变小的年龄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7:3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