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杏 李晓帆
(广州血液中心机采成分部,广东广州 510095)
广州市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回顾性分析及对策探讨
刘 杏 李晓帆
(广州血液中心机采成分部,广东广州 510095)
目的 探讨广州市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及对策。方法 通过广州市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及献血登记表查询,分析我市2014年采集的血小板52877单位,2015年采集的58503.5单位,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采集的血小板41539.25单位的报废率及报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我市机采血小板报废主要在于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与ALT异常,占比达71.29%;血量不足居报废原因第二位,占比12.28%;其他保密性弃血、过期及采血过程不良导致的报废占比为5.73%。结论 血小板报废以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ALT异常、血量不足等因素为主,可通过提高采前筛查标准、提高采集人员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护理队伍等对策进行改善,以最大程度避免血液资源及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机采血小板报废率。
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对策
血小板输注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临床用量呈持续增长趋势[1]。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高、浓度高、受血者机体不易产生HLA抗体及血小板抗体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但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复杂、保存期短、献血人群小等特点,使得分析血液报废原因、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血液中心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机采血小板报废率及报废原因,同时给予针对性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我市采集血小板52877单位,2015年共采集58503.5单位,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采集血小板41539.25单位。通过我市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及献血登记表查询,分析报废率及报废原因。
1.2 方法 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小板采集后产品送至供血科,标本送至血液筛查室行血液检测,挑选不同工作人员进行初、复检,同一指标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机采血小板总采集量、总报废量,计算报废率,分析具体报废原因并分类汇总。
2.1 报废率 广州市2014年机采血小板报废率为1.39%,2015年为1.30%,2016年为1.39%。见表1。
表1 2014—2016年各年度机采血小板采集量及报废率
2.2 报废原因 广州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各年度机采血各报废原因单位数、报废率及占报废比对比。见表2。
2.3 报废原因汇总 广州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各年度机采血报废原因综合分析对比。见表3。
机采血小板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供体分离和采集血小板成分,较传统手工血小板具有输血反应低、输血后传染病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4]。但机采血小板价格昂贵、过程复杂、保存期短、捐献人群小,使得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小板报废率,改善产品质量成为目前采供血机构急需解决的难题[5-6]。
本研究对广州市采供血中心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采集的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我市年度采集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废率较为稳定,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我市机采血小板基数大,报废率1.30%意味着血液资源及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献血者热情,不利于采血工作的开展。表2、表3中显示,我市机采血小板浪费主要存在于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与ALT异常,占比达71.29%;血量不足居报废原因第二位,占比12.28%;其他保密性弃血、过期及采血过程不良导致的报废占比为5.73%。在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或ALT异常而导致的报废中,以HBsAg阳性最为关键,与苏荣等[7]研究中广东乙肝感染率相对较大相符合;另外抗-HCV阳性、核酸阳性、梅毒抗体阳性占比也较大。国内相关研究指出,血小板报废主要原因为转氨酶不合格[8],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与我市近年来采集前ALT检测较为规范、严格有关。
表2 机采血小板报废具体原因分析
表3 报废原因汇总分析
注:血液状态不合格包括:血小板聚集、脂肪血、溶血、冷凝集;其他包括:保密性弃血、过期及采血过程不良导致的报废。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对我市机采血小板工作进行改进:(1)强化初筛。加强采前血液感染因子筛查工作,培养筛查人员责任心,切实改善其工作态度,操作严格依照规程,定期维护、校准设备,从而降低因初筛漏筛血液感染因子或ALT异常导致的报废率,有效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2)脂肪血辨识的准确性。研究证实,轻度脂肪血一般对血小板采集和输注影响较为轻微,但个体脂肪代谢能力不同会使得采血时血脂情况不稳定,容易导致产品报废。因此,应加强采血前征询筛选工作,针对6 h内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献血者,采取暂不采集的措施,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脂肪血报废几率。但在告知采集者暂不采集的决定时,应高度注意说话语气及方式,保护好献血者积极性。(3)专业培训。对采血人员进行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培训,提高其对采血机器认知水平,保证机器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减少血量不足等人为原因导致的血小板报废;营造舒适、卫生的献血环境,提高献血者热情;建立专业护理队伍,给予献血者心理护理和安慰,仔细观察献血者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安全,提高献血舒适度;提高采集人员对采血管路及血袋完好性的鉴别能力,避免因血袋漏而导致的报废。
综上所述,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ALT异常、血量不足、过期、采血过程不良是机采血小板报废主要原因,针对性提高采前筛查标准、提高采集人员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护理队伍等措施有助于降低上述原因引起的机采血小板报废,有效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1] 徐焕铭,赵冬阳,郝一文,等.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3):856-860.
[2] 杜春红,黄海涛,苑广洋,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T、B淋巴细胞抗原和血小板抗体表达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238-241.
[3] 金泉,武培彪.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比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90-91.
[4] 曹琰.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386-388,391.
[5] 孙绍秋,魏中菲,毛秀军.唐山市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项目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3):236-237.
[6] 李军,杨培,代华友,等.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2770-2771.
[7] 苏荣,杨延斌,黄婉琳,等.广东地区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检测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6):1092-1096.
[8] 袁小玲,吴立炯,杨卫红,等.宜春市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65-867.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41A010058)。
刘杏(1980—,女,湖北松滋人,硕士研究生。
R457
B
1004-7115(2017)07-0783-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7.022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