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2017-07-19 13:20曹子坚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曹子坚,刘 雪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曹子坚,刘 雪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论文简述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优势与劣势分析,并根据甘肃省36个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得出各市区各产业的发展顺序,利用ARCVIEW 3.3对甘肃省未来规划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渐变色分类显示,得到甘肃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分布特征,指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从“点、线、面”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建议和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布局原则;发展战略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夯实本地原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转型、项目引进、企业引进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的构建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破原有产业发展模式,开创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蓝图。根据2014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的《甘肃省关于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甘肃省确立了未来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8个领域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依靠“一五”“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政策的推进,形成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基础,工业发展基础雄厚[1]。但近年来由于资金、交通、技术等多方面的掣肘,后天发育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对于甘肃省促进产业转型及升级是一次契机[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李金华[3]提出科学技术、人才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分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韦福雷和胡彩梅[4]则认为从全局的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布局,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且经验表明,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张小平[6]分析了甘肃各经济区的产业调整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甘肃省地形特殊,地貌差异较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分布差异较大[7]。其他学者也对甘肃省的战略发展做了大量研究[8-10]。研究甘肃省的产业布局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对策,对于未来合理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原有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发展基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发展现状势头良好,但仍存在较大弊端。

(一)优势分析

1. 产业化程度明显加快

结合甘肃省资源、技术和产业优势,在各个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了产业化专项,突破了以往的零散和低附加值的发展局面。

2. 产业链建设成效初显

以往甘肃省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链不全,产业链断裂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配套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链已经逐步开始完善,增长极带动作用加强。

3.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全省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科技成果显著,为甘肃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近年来,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成绩显著。

4.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果显著

通过加强技术引进、技术研发,甘肃省积极利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原有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重新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另有一批新兴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劣势分析

1. 产业规模偏小

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具有较为广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产业集聚虽已初显成效,但仍不显著,无法发挥对甘肃省整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

2. 产业链建设相对落后

甘肃省目前实施了特色生物资源产业链建设,新材料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刚刚起步,其他领域还尚未涉及。高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着“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注重建设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忽视上游的基础研发和下游的技术应用,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3. 高端人才资源短缺

由于西北地区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空间较小,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落后导致人才引进、人才培育都很困难。高技术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人才匮乏严重阻滞了技术研发的力度和速度。

4. 自主创新体系有待完善

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直接面向市场的高技术成果较少,特别是原始创新性成果不多,产、学、研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同国内外高技术企业之间合作较少,层次和水平较低,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困难。

5. 企业的管理体制滞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肃省高技术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不健全。民营高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三线”企业改制牵涉因素较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政企和银企关系不顺、管理方式老化、制度建设滞后、整合能力低等问题。

三、产业空间布局原则

(一)统筹兼顾

产业空间布局的目标是使产业在整个地域内分布合理化,实现整体综合利益的最优,而不是局部地区利益的最优。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必须根据发展条件,确定各地区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明确各地区的角色和地位,特别是要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重点地区。

(二)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因此不同地域适合不同产业的发展。在确定地区专门化生产部门时,应该根据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条件,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形成最能提升地区增加值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三)分工协作

空间布局就是指产业间的分工和协作。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必然产生分工;而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专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不同企业之间、各个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会变得愈加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四、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甘肃省36个产业园区对各个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优先和重点排序,进而开展空间布局分析。分析了甘肃省现有36个国际级及省级产业园区的布局规划。由于甘肃省36个园区定位大多数仅仅落脚于第二产业,并未将第三产业纳入范围之内。因此并不能全面说明各市区的发展状况。在考虑到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并兼顾各市区发展状况下,根据各地区各产业发展程度对各个产业进行赋值,排在第一位的赋值为8,第二位为7,依次类推。没有提及的产业赋值为0,利用ARCVIEW 3.3软件,按照0到8数值进行渐变色显示数据分类,得到结果如图1~图8所示。

图1 新能源产业分布图

图2 新材料产业分布图

图3 生物产业分布图

图4 信息技术产业

图5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图6 现代煤化工产业

图7 节能环保产业

图8 生产性服务业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基本上呈现西部经济区(河西走廊)、中部经济区(兰—白经济区)、东部经济区(由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组成)和南部经济区(临夏、甘南少数民族经济区)四大区域。这种空间布局模式是甘肃省传统产业布局、交通干线的分布格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集聚现象不明显

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于兰—白经济中心和河西走廊经济带;新材料产业主要布局于白银、河西、陇东等地区;生物产业由于甘肃省农业种植分布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就近原则等原因,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发展格局;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兰—白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在酒泉、天水等地区较为发达;现代煤化工产业则依靠煤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平凉、张掖等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分布在白银、天水地区;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配套产业,产业性质特殊,各地区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图1~图8明显表明:甘肃省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集聚现象,各产业分布较为分散,各个不同的增长极之间相距较远,辐射效用不明显。

(二)资源依赖性过强

结果分布表明,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空间布局。这种发展模式对增强甘肃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传统产业的发展过度依托自然资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能耗物耗过高。特别是经过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甘肃省资源短缺、资源枯竭的现象日趋严重。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布局发展模式,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限制。从总体上看,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必须防止过强的原料地指向性诱发的自然资源禀赋“陷阱”。

(三)地区优势不明显

在依赖自然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甘肃省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雏形。但地区产业雷同现象较为严重,并没有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如平凉的煤化工产业、甘南的生物产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五、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数据与分析,坚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考虑各地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甘肃省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点”的集聚

进一步彰显兰州的区域优势,把兰州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依托兰州的综合科技优势和基础工业优势,发挥产业聚集程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中心城市地位突出等比较优势。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特色园区、孵化器建设为突破口,巩固原有高技术园区的基础地位,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推进酒嘉、天水的产业化示范工程,打造甘肃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点。依托酒泉、嘉峪关两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天水地区的原有基础,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电工电器设备、大型装备。

充分利用平庆、甘南、陇南、定西、金武张等各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培育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各地区相互协调发展,共同打造煤化工、新材料、农作物育种及加工等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线”的形成

充分利用原有西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以及各大国道的作用,建立横贯东西的一级轴线。连接轴线上的各个城市,充分发挥交通干线的连接带动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推广。

充分利用新的交通干线,连接以往交通掣肘地区,打通全省交通网络。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明年建成通车后,将陇南山区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将彻底打破陇南交通制约瓶颈,助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青兰高速公路2013年通车,青兰高速公路的建成,解决了六盘山路段连接我省东部时“卡脖子”的问题,解除对平凉、庆阳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制约。

平凉市位于陕甘宁三省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甘肃省向中东部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平铁路的建成,将对甘肃省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这些新的交通干线,大力发展如平凉市、临夏市等交通不便的地区,解决此类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掣肘,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全省协调发展。

(三)“面”的发展

在东部集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的深加工等。重点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封装、半导体器件芯片设计制造、高低压电器元件、电子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

中部占据核心地位,应集中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实现全方位的发展。重点是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等。

利用西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集中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是高性能材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核电及核燃料设备等。

将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全省的统一发展规划之中,集中发展当地特色矿产资源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是铅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特色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链的延长等。

[1] 王存教. 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兰州学刊, 2002(4): 27-29

[2] 张文学, 刘赟. 谈西部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J]. 甘肃科技, 2004(9): 5-7.

[3] 李金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雏形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 14-21.

[4] 韦福雷,胡彩梅.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9): 112-5.

[5] 李兴江, 褚清华. 兰州中心西陇海"一体两翼"发展战略[J]. 中国城市经济, 2004(1): 28-31.

[6] 张小平. 甘肃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空间结构优化[J]. 开发研究, 2003(1): 39-41.

[7] 赵雪雁. 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6): 17-21.

[8] 杨鹏,杨林,马研君. 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西北人口, 2013(2): 126-129.

[9] 周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J]. 统计研究, 2012(9): 24-30.

[10] 徐生云. 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J]. 甘肃科技, 2012(5): 1-5.

(责任编辑:周吉光)

Study on the Space Layou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of Gansu Province

CAO Zi-jian, LIU Xu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of Gansu Province was described briefl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36 industrial parks of Gansu province, the result of the gradient color classification was obtained by the software ARCVIEW 3.3. Then the layou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Gansu Province were gotten.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dustry space layout,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of Gansu Provinc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ayout space; layout principle; development strategy

F061.5

A

1007-6875(2017)02-0058-05

��日期:2017-02-21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2.010

曹子坚(1967—),男,甘肃会宁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空间布局图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