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近代陶艺设计教育与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

2017-07-19 12:11田鸿喜
艺术设计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艺术

田鸿喜 田 丰

⊙ 教学园地

俄国近代陶艺设计教育与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

田鸿喜 田 丰

本文简要回顾了俄罗斯沙俄时期陶瓷工艺美术教育的起始与发展过程,以及在前卫艺术影响下的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Вхутемас)陶艺系(1920~1930年)10多年的艰苦历程。希望通过对陶艺系教学体制的分析以及学生作品的研究,回顾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的历史,并呼吁应正视其对世界现代陶艺设计的重要贡献。

陶艺设计;Вхутемас;设计教育;宣传主题

在沙俄时期,传统陶瓷领域并无单纯的“造型设计”概念,传统陶瓷的生产“工艺”往往是指具有技艺的工匠所从事的创造活动,这种活动是设计和制作的统一,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师徒相授”传授知识的方法因人而异,不仅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有时师父为防日后徒弟对自己造成威胁,在传授时常有所保留,因而不仅在技术上缺少创造和变革,还时常面临技术倒退的境地,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这种传统传授模式可以基本满足社会的日常需求,从而延续了近千年的时间。

一、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陶艺系的前身

到了17世纪,出现了俄国最早期的手工艺造型艺术学校,主要训练培养绘画、圣像画、陶瓷画匠人,以保证相关手工艺产品不间断地生产与供应,属于新生的狭隘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直到18世纪手工业艺术学校才开始系统地组织艺术专业化训练。1725年开始,沙俄官方政府开始重视工业造型艺术教育,教育发展成为国家行为,当时成立了国家艺术科学院,专门设立绘画、雕塑与印刷等不同部门,国家科学院被看作工业艺术高级机构,不仅培养行业内高级人才,而且积极扩展从事实际生产,产学结合同时相互提高审美品位与宣传应用艺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765年)还成立了一些驻厂工业艺术教育机构,如:皇家陶瓷厂附属学校(圣彼得堡),主要是为了培养陶瓷业艺术匠人,以保证皇室日用陶瓷的供应,或根据沙皇本人的爱好设计定制瓷器。这些艺术专门学校的出现渐渐打破了其传统的以父传子、徒承师为主, 以及行业之间技艺互不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技艺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或满足俄国近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

在1812年,俄法卫国战争10年之后,一大批俄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当下社会的俄罗斯文化并且试图找寻一条改革传统艺术与工业应用艺术的途径。斯特罗干诺夫(Сергеи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Строганов ) 是俄罗斯历史上清晰地理解并定义工艺美术或应用艺术目标与任务的第一人,并且独立从事与工业艺术相关的活动,提倡简单的功能主义艺术。他非常注意国外与俄罗斯国内关于工艺美术及其艺术教育方面的经验,1800~1811年间,他的亲戚А. С. 斯特罗干诺夫是艺术科学院的主席,因此他便于了解教学大纲与教学经验,收集了完整的艺术科学院的有关资料,完善了他对现代新型教育机构类型的了解。1825年,他决定在莫斯科成立斯特罗干诺夫艺术和手工艺绘图学校。他认为,俄罗斯对欧洲的开放与自身改革,并且跟随欧洲的工业与工艺美术发展已有大半个世纪,有着进入工业时代的必然性,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相比贵族阶级较早也较好地了解欧洲的工艺美术。斯特罗干诺夫艺术和手工艺绘图学校建校之初, 斯特罗干诺夫就简明地提出未来几十年的学校任务:“引导手工艺者与商人使用科学与艺术协助改善产品的品质”。

1830年开始学校就设置了不少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如:“风景绘画与陶瓷绘画” (2年级),“雕塑装饰与黏土装饰物(4年级)学习,“黏土装饰,造型和陶瓷绘画实践”(5年级),而到了6年级最主要的课程就是在瓷器上面绘制图案实习。1836年特别设置了师范类绘画课程,学校不仅正式为陶瓷厂与陶瓷工作室培养画师与设计师,而且同样培养绘画老师和书法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职业来选择学习的方向。1843年学校转交国家接管,改名重组为莫斯科第二绘图学校,在这个期间,传统的工匠教师人员被替换为学校的毕业生或受过专门工艺美术教育的人员。同时期,学校开始公开招募女性学员,所有女学员还有一个星期三次的独立分班教学课程。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先进且重要的,在本质上扩大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劳动范围,且个别女学员毕业后留校任教,这在俄罗斯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1860年,莫斯科第二绘图学校与莫斯科第一绘图学校合并成为斯特罗干诺夫工艺美术学校,着重指出学校目标是“为工业生产培养最高水平的绘图与艺术设计人才,以及为社会培养有应用艺术能力的艺术家。”确立了新的教学规章、条例,学制是5年制,最后两年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艺术专门化教育。

在这个时期学校新开设了许多工作室,包括织布工作室、印染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油画工作室与石板印刷工作室,而陶瓷工作室到了1867年才开设。1860年之后,俄国积极学习西方,大量学员被派往英国和德国学习陶瓷技艺。他们回俄后,将西方学习的一系列教育模式带回国内,因此陶艺系的陶瓷教育体系如学制、课程最初基本上是移植自德国。教学中对于借鉴欧洲其它各国教育体系的学习与尝试也逐步增多。到20世纪初,斯特罗干诺夫工艺美术学校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制度,学制8年,开设基础预科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造型基础知识,然后是高级的专项陶瓷艺术教育,斯特罗干诺夫学校不仅在艺术教育思想的积淀方面有很大贡献,生产艺术创作体系也是该校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如陶瓷工作室下分注浆小组、铸造小组、装配小组、纪念品小组、塑造小组、珐琅小组等。工作室完整的艺术创作体系及其思想,连同经验丰富的技师,以及原有工作室的设备、材料、职业传统、经验等一同被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所继承,这也造就了学校日后向生产、工业领域造型艺术方面的发展。

二、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的造型教育

在1918年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整个艺术教育系统发生了根本变革,人民教育委员会废除了斯特罗干诺夫斯基工艺美术学校的皇家政体系统,改组成第一国立自由艺术工作室。1920年7月7日,第一、第二国立自由艺术工作室(前身为莫斯科建筑、雕塑与绘画学校)合并成莫斯科国立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工作室在造型艺术方面有着重大进步,设有对建筑、绘画、雕塑以及陶艺设计等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部门,此外还有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培训部门。在预科部除了绘画和素描课外,还有4门重要的造型艺术基础课—《立体》《空间》《色彩》和《平面》。

图1:装饰瓷盘,20世纪初,材料:乌釉、钴、金,全俄实用装饰与传统艺术博物馆馆藏

图2:装饰雕塑,裸体坐像,1905年,材料:陶、乌釉,左上底款 «СУ»代表Строгановского училища(斯特罗干诺夫斯基工艺美术学校)的缩写,私人收藏

图3:“伟大的胜利”宣传主题陶瓷盘,1921

“立体”基础课程由三位雕塑家负责教学,分别是科罗廖夫、拉文斯基和巴比切夫。他们是“客观教学法”的拥趸者,课程初级阶段先让学生运用立体主义的研究成果分析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它们的组合,分析时可以运用立体主义的研究成果。学员不仅要直接用粘土完成立体构成作业,更要求学生对其作品的独特和形体美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课程有三大根本任务:1、了解立体对象(建立物体三维模型、物体立体特征, 如延展度、垂直、水平、比例等);2、体积间的相互关系(质量与重量,在协调的物体中的可塑活动轴,通向统一直觉运动系统的不同轴间的体积平衡);3、建筑可塑形式(形态组织特点、物体结构、物体的运动机械学)。1923年之后“立体”课程逐渐摆脱了立体主义的影响,课程角色也从基础课程向跨学系基础课程转变。“立体”基础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不论他们以后去什么专业院系学习,都要教会学生用三维模型来分析思考任何客观对象。陶艺系、金属制品加工系、木制品加工系与建筑系一年级的“立体”课程考虑到其未来专业,及需要解决立体构成与组织的抽象问题,着重训练学生使用一组特定的对象或形状(如球体、立方体、圆柱、圆锥等)抽象创建组成不同的对象或形状。

图4:《РСФСР》,1920

而“空间”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心理分析法”,拉多夫斯基、科林斯基与多库奇耶维于1920~1923年在建筑系试点采用过该方法教学,之后在基础课程中使用。心理分析法试图在学生跨入校门那天起就逐步发展和培养它作为一名设计师所具备的空间形体思维能力。在设计教育开始阶段让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的基础上对各种构图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心理分析课题包括:1、分析形象的几何特性;2、分析形象的物理机械特性(质量与稳定性,质量与均衡等);3、分析并表现质量与重量;4、分析结构;5、分析空间;6、分析水平方向动态、韵律、相互关系和比例;7、分析垂直方向动态、韵律、相互关系和比例。课程“从抽象到具体”包括两部分。开始阶段不需要给学生太多知识、事实和细节上的负担,而必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最重要的是创作思维的方法,而不是手法的选择,并让学员尽快地掌握一些逻辑模型和形象模型。拉多夫斯基还对设计创作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有浓厚兴趣。他认为,人类对形象、空间、色彩的心理生理感觉规律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他试图在创造空间体型的过程中,不仅发现情感的成分,而且找到理性的因素,使设计师在进行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心理感觉的理性规律,使实际的产品创作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全体学生接受基础部门规定的两年时间的预科教育(1923年开始改为一年),之后再进入陶艺系专业学习。

三、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陶艺系

1920年8月,原第一国立自由艺术工作室的陶艺教授、艺术家教育家菲利波夫(Филиппов А.В,1903年毕业于斯特罗干诺夫工艺美术学校)会见了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拉夫杰里,建议在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设立陶艺系,拉夫杰里接受了菲利波夫的意见,委托其本人在国立自由艺术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陶艺系。菲利波夫为陶艺系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他认为陶艺系要培养高水平的陶器、赤土陶器、瓷砖和水晶玻璃生产专家,而非陶瓷工。若想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高素质的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菲利波夫制定了陶艺系的第一个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他计划成立制瓷部和玻璃部,并且在杜耶夫斯克陶瓷厂成立了 “Абрамцево”陶瓷工作室。1920年10月,陶艺系接收了27名一年级新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陶瓷艺术理论和生产技术两类课程。陶瓷艺术理论课程包括《陶瓷艺术理论》《陶瓷史》《色彩》《绘画》《雕塑》《素描》和《专业构成》课。生产技术课包括《陶瓷工艺技术》《机械学》《制瓷厂设备》《组织陶瓷生产》《物理》《普通化学》《胶体和硅酸盐化学》《制瓷原材料研究及无机物生产工艺》等。陶艺系共有三个教研室,分别是设计、工艺技术和艺术构成。菲利波夫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陶艺系与生产企业频繁互动,教师在教课的同时前往工厂工作,学生也积极去杜耶夫斯克瓷器厂实习。学生对待驻厂实践部分课程学习的态度非常认真,还积极推动企业与陶艺系建立互动联系,时常举办学术辩论会与讨论会,不少学员的毕业设计实物就是杜耶夫斯克瓷器厂生产的。大部分毕业生直接留厂工作,达到了当今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

20年代前期,陶艺系的学生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创作流派和创作探索对其产生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找到立体主义和立体未来主义的痕迹。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探索和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从复杂的植物图案装饰到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在菲利波夫的指导下,从生产工艺技术、构成方法、比例、消费合理性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陶瓷器皿的形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新型陶艺制品:茶杯、碗和不易碎的陶瓷器皿的盖子等。由菲利波夫指导设计的餐具器皿的确与传统的区别很大。纯理性主义简化是学生创作作品的最大特点。

陶艺系既是生产系,同时也是造型系。教师不仅教授学生构建器皿的形状和装饰图案的方法,而且还传授他们造型、绘画和制造大型乌釉陶器结构的技巧。学生既要完成实践作业,又需完成艺术造型作业。塔特琳惊人的粘土制品造型能力和独具匠心的构成形式理论也吸引了大量学生。塔特琳在探索新形式的过程中发现了手工对陶瓷制品新形式的推动作用。他教导学生以《材料文化》课为理论基础进行创作,而《材料文化》课主要研究材料的美学属性,学生们用玻璃、木头、金属和铁丝等制成抽象雕塑。(类似于今天的“综合构成”或者“装置艺术”,也就是不同材料与物品的部分和碎片的混合组合)。 除了科学工艺技术课程外,陶艺系依旧十分重视 《绘画》《雕塑》和《素描》课的教学工作。艺术家库兹涅佐夫、A·库普林、B·法沃尔斯基、R.施泰因贝格,雕塑家N·叶菲莫夫、H · 恰伊科夫和H·穆西娜都在陶艺系工作过。而B·穆西娜(雕塑系二年级任教)、H·叶菲莫夫(雕塑系三年级任教)和H·恰伊科夫(雕塑系四年级任教)也同时是雕塑系基础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恰伊科夫早年曾在巴黎、基辅学习工作过,1922~1923年间,在柏林与李西茨基参加了德国青年艺术家展览会。恰伊科夫早期作品表现出其对纪念建筑物的偏爱。20年代初期,他对造型形式的工业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立体主义方法把构成主义元素组合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恰伊科夫在雕塑系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深入了解雕塑对象和提高造型能力,并一直致力于探索“内涵的结构表达”工作。他认为,解决形态问题的外在方法与挖掘其潜在的造型能力同样重要。在肖像雕塑教学阶段,表现模特的个性特点也是十分必要的。他的这些思想也带入了陶艺系。

在加强陶艺系生产实用性方面,装饰图案和制品形状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形体形状比装饰图案重要得多,只有改变制品的形状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这里的装饰图案是指传统的绘画。20年代后期,在陶瓷器皿上绘制主题图案开始流行起来。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在制瓷厂工作的青年艺术家经过仔细比较,最终把主题图案大规模应用于日常生活器皿之中,放弃了传统装饰图案。改革后期,由于主题图案过于华丽,且艺术潮流转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它未能逃脱被压制的命运。20年代末,在设计新主题图案的同时,陶艺系的学生也在积极探索新造型。

由上可见,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整个课程结构设置全面化、系统化,新式教育设置的课程丰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又推进理论的发展。为使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在大力培养陶瓷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极力推广新技术,建立教学试验工厂,进行机械制瓷、注浆、成型等试验和教学。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研究中,陶瓷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这对于扩大学员的知识结构有着极大帮助,也更符合陶瓷教育的发展及陶瓷业的需求。因为陶瓷教育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制瓷人才,而是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及美术理论的通才。其它诸如史学类课程的增加及博物学课程的开设,更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与历史知识,使他们能够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陶艺系与苏联宣传主题陶瓷概述

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的师生们,在陶瓷图案创作中大胆创新,出现了一系列打破常规的设计,当时的图案设计到现在看来也令人眼前一亮,不由得赞赏和钦佩当时艺术家的高超构思。宣传主题陶瓷其热情洋溢充满革命精神创作,成为陶瓷专家、陶艺家与设计师关注的焦点。宣传主题陶瓷的出现不仅是见证十月革命诞生后这段激情岁月的时代,而且是积极宣扬革命思想的工具。试图向西方表明发生在俄国的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正义性,积极展示革命的正面效果并强调社会与国家改变得更好,人民喜欢这种变化。宣传主题陶瓷成为致力于歌颂革命、坚韧、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喉舌。

苏维埃的宣传主题陶瓷从思想上而言,受到共产主义运动和十月革命的积极影响,是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艺术家希望发展代表苏维埃政权的新风格的创作。从形式上来看,受到西方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综合发展而来。这两个方面的冲撞与组合,喷发了崭新的火花,即否定一切传统风格,从艺术与革命的意识形态相融合的过程中,建立新时代的新形式。宣传主题陶瓷图案的设计源泉主要有三个,首先是黑板画,墙壁上的各种宣传标语;其次来源于宣传海报和革命节日装饰图案;三是镰刀、锤子、齿轮等各种口号甚至有文字变性组合的图案。如图3、4:锤子、镰刀、钉耙,虽然经过陶艺家库兹涅佐夫的装饰变形以适合圆盘造型,但仍很容易辨认出它们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工具,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主体。工人农民团结起来就是力量,无坚不摧。

1921年,陶艺系获得第三共产国际大会的定单,需要生产一批瓷器赠送给参会会员。学生创作组的导师开始创造性地在陶瓷上应用了宣传主题图案,一共51个图案参加评比,选出了前三名,最后选择应用了12个主题图案。在之后40天时间里学生们在杜耶夫斯克瓷器厂加班加点,共生产出1750件餐具,每一件都绘制有学院陶艺系的底款,其中部分产品参加了全俄生产艺术工作者联盟产品展览会并获奖。其中最著名的系列产品是татевосян设计的盘子,主要应用红色、黑色和绿色色调。图像描绘的是解放远东的场景, 盘子边缘用阿拉伯语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革命后常见缩写简称词的字母或词组构成的图案也都变形成为设计家们应用的元素,他们认为陶瓷纹样设计中的字体不仅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看的,文字应作为纹样设计整体的一个部分进行专门设计处理。如 1929~1932年间的“РСФСР”主题陶瓷就是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的缩写“РСФСР”, 还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的缩写“СССР”。如“РСФСР”纹样根据需要采用加粗的、增加力度感和便于大众识别的艺术处理的花体字(图3、4)。这些产品都是苏联宣传瓷器的典型例子。

宣传主题图案所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如:“10月革命”“工厂”“建筑” “水兵” “走向社会主义”等,俄罗斯宣传主题陶瓷风潮由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陶艺系师生率先发起,并得到圣彼得堡陶瓷厂大批驻厂艺术家的支持与设计制作,包括陶瓷艺术家Суетин和И.Г. Чашник,С.В. Чехонин. К.С. Петров-Водкин. М. В.Лебедева, П.В Кузнецов,А.Р. Голенкина, М.М.Адамович, З.В.Кобылецкая, Л.В. Протопопова等。

结语

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陶艺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突破了传统手工艺师徒制的陈规,摆脱了师徒间的依附、雇佣关系,将专门化的设计教育与一般性的技能培训相分离,为现代机器工业生产输送了大批专门设计人才。教学大纲趋于大众化、合理化,并且通过各种课程设置的改革和不同类型教学模式的尝试,逐渐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该校教师强调教育的实用主义,设有较为完善的实习场以配合教学,让学生通过心、手、脑的并用在实践中掌握设计原理。同时,学校式的教育博采众长,借鉴国外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模式加以改进利用,使之更加有利于陶瓷工艺这门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对俄罗斯陶瓷艺术与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当时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因素的干扰,陶瓷教育的发展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发展的过程却为当今陶瓷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陶艺系师生发起的苏联宣传主题图案的风格,突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而更具创新意识,对现代主义图案设计及其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Α. Η. Лаврентьев,История дизайна: учеб. Пособие, М. :Гардарики, 2007.

2、Хан-Магомедов СО. Пионеры советского дизайна,М.: Галарт, 1995.

4、Хан-Магомедов СО. ВХУТЕМАС Книга 1. -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адья, 1995.-344 с,ил.

5、Хан-Магомедов СО. ВХУТЕМАС Книга 2. -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адья, 2000.- 488 с,ил.

6、Рунге В. Ф. История дизайна, науки и техники, 2007,-294

7、田 豐 、芭尤洛娃·玛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与构成主义纺织品设计》,《艺术设计研究》,2015年,春刊。

8、田 豐 、芭尤洛娃·玛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柳波芙·波波娃与构成主义纺织品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艺术设计研究》,2015年,夏刊。

9、李波:《俄罗斯近现代纺织设计教育与莫斯科高等艺术技术工作室(Вхутемас)纺织系》,《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夏刊。

田鸿喜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田 丰 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学员

The history of Russian ceramics art education and the ceramics Department at Moscow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

Tian hongxi Tian fe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history of modeling ceramics design education in russian ancient times.and the history of USSR Senior Ar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orkshops ceramics school(1920-1930) , over a decade of arduous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new design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ceramics school,recall the history of USSR Senior Ar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orkshops ceramics school,and emphasize it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world modern ceramics design thoughts.

Modern ceramics design; Bxytemac; Design education; Thematic and propaganda

J124-4

A

1674-7518 (2017) 02-0124-05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艺术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爆笑街头艺术
陶瓷鉴赏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