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摘要:本文介绍了散打鞭腿动作,对鞭腿技术动作的时序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转动力学特征,并针对其打击力度的提升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散打 鞭腿 技术动作 转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86-02
鞭腿是散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鞭腿技术动作,可有效提高打击力度。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看,散打鞭腿技术动作中,转动特征与打击力度息息相关,对其转动特征的分析很有必要。
一、散打鞭腿技术动作
(一)散打鞭腿
散打中包含的技术动作类型较多。鞭腿是散打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进攻方式的角度看,属于弧线型进攻的一种,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很难作出防御。将其用于散打比赛中,可使攻击力度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使选手获得更多的分数。[1]目前,对鞭腿动作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散打运动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二)散打鞭腿类型
在散打实战中,根据选手战斗姿势的不同,可将鞭腿技术动作分为左鞭腿与右鞭腿两种。[2]根据鞭腿打击对手身体部位高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鞭腿、中鞭腿以及低鞭腿三种,通常情况下,高鞭腿主要用于打击对手头部位置,中鞭腿通常用于打击对手以腹部为主的躯干位置,低鞭腿通常用于打击对手的膝盖位置。[3]将不同的鞭腿技术动作运用到散打运动中,需要掌握其要领,才可使动作的打击力度得到增强。
二、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时序性分析
(一)各关节的发力顺序
在散打鞭腿过程中,各动作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力量传递至末端环节,即攻击腿的发力环节,进而使打击力度得到提升,为确保上述目的可有效达成,需重视各关节运动的顺序,使各关节可互相配合,在短时间内逐一发力,提高鞭腿的打击力量。[4]髋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连续发力,是鞭腿技术动作的主要发力顺序。
(二)髋关节发力的原理及动力来源
1.髋关节发力的原理
在一套鞭腿动作完成后,髋关节共完成了两次发力。从鞭腿动作完成的过程来看,屈髋属于发力的主要动作之一,从收髋提膝,到转体,再到扭动腰部,带动髋关节的活动,最终使力量从脚背部位发出这一过程中,击打的瞬间,小腿与大腿一般呈直线,髋关节必须向击打的方向送出,才能够使击打过程有效完成。在此过程中,发动攻击者需能够通过对身体的控制,摆动肩部,才能使髋关节被自然而然地送出。
2.髋关节发力的动力来源
从髋关节发力的动力来源看,各部分肌肉的收缩,以及攻击者在自主意识的支持下,对躯干动作的控制,是为髋关节提供动力的主要途径,在出腿的一瞬间,与髋关节有关的肌肉,如臀中肌、臀小肌等,会立即收缩,配合肩部的摆动,使攻击者的躯干部位实现扭转,最终使力量集结在一起,集中在脚背与小腿等发力部位,使鞭腿动作得以完成。决定髋关节发力效果的,除了肌肉的收缩力量外,还与发力的速度以及攻击者躯干转动的幅度有关。
(三)腰部发力的原理
除髋关节的发力外,鞭腿动作的完成,同样需要攻击者腰部的力量作为支撑。躯干的转动便属于腰部发力的具体体现。腰部转动的幅度,往往决定着各动作的完成效果。在进攻的最初,应避免腰部转动幅度过大,而在提膝过程完成之后,则可增加其转动幅度,确保扣膝的动作可有效完成。合理控制腰部的转动幅度,对于攻击者保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转动特征
(一)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转动力学特征
1.支撑腿
支撑腿在鞭腿动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保证各关节力量可有效发出的关键。在整套鞭腿动作中,支撑腿的主要动作便是用力蹬伸,配合进攻腿的摆动,以使力量可有效发出。在后蹬腿蹬伸以及提膝的阶段,支撑腿必须保证具有稳定性,控制好重心,以确保下一个动作能够顺利完成。在进攻腿需抬起并发起进攻时,支撑腿重心需向前移动,配合进攻腿发力。通常情况下,支撑腿大腿与膝关节的角度,需保持在135°左右,但在进攻腿抬起之后,其度数则一般会增加到160°左右,以促使重心前移,支持进攻腿的进攻。
2.躯干
在鞭腿动作的完成过程中,躯干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转动,配合髋关节、膝关节的运动,实现对重心的转移,同时实现对力量的聚集。从鞭腿的准备阶段,到提膝阶段,躯干一般需转动130°左右,在进攻腿准备发起进攻时,躯干需转动20°左右,在出腿时,躯干则需再次转动50°左右。躯干的上述动作,是将身体重心从躯干部位转移到支撑腿的关键,是保证攻击者身体稳定平衡的主要方法,在散打鞭腿动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3.进攻腿
进攻腿是将力量传递给被攻击者,实现打击过程的主要部位,相对于支撑腿与躯干而言,进攻腿的动作更加复杂。在进攻初始阶段,进攻腿的大腿部位需要以髋关节为轴,逆时针转动100°左右,在此基础上,才可通过快速的转动,使力量可通过小腿与脚背等位置发出。 在进攻时,小腿首先需完成折叠的动作,在与大腿的角度达到90°左右时,才可向前摆动,并发起攻击,
(二)提高散打鞭腿打击力度的分析
1.控制躯干的转动过程
在散打实战中,攻击者发起的打击力度的大小,与躯干的转动速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研究表明,鞭打的角速度,与转动惯量之间呈反比,简单地说,随着鞭打角速度的提高,转动惯量逐渐减小。从转动惯量的角度看,其大小通常由肢体的质量分布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转动惯量越小,此时,鞭打的角速度便越大。在散打鞭腿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应通过对躯干转动过程的控制,实现对鞭打角速度的控制,使攻击者对攻击力量的控制能够收放自如。
2.技术叠加
将散打鞭腿技术动作,与其他技术动作叠加,同样能够达到提高打击力度的目的,以滑步鞭腿为例,该动作要求将滑步与鞭腿技术动作联合使用,在进攻腿提膝时,要求支撑腿向进攻方向做滑步动作,该动作可使机体的初速度得到增加,配合机体各部分肌肉的收缩,可使打击的力度得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在滑步鞭腿的过程中,攻击者必须控制好滑步的速度,避免适得其反。技术的叠加,
必须保证具有合理性,需保证两种技术动作叠加之后,可相互融合,并互相支持,使两种技术动作的效果与功能均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到重视。主要注意的是,作为散打中的关键动作,鞭腿动作在攻击力、攻击范围以及攻击技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优势,由于技术隐蔽性较强,因此攻击效果较好,在散打实战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四、結论
综上所述,应在了解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转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提高鞭腿的打击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勇.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转动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8-89+106.
[2]刘存忠,陈婷婷.散打鞭腿技术进攻腿三维运动学与表面肌电特征同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68-71.
[3]张江龙,韩伟,张欣然.散打鞭腿动作技术的二环节链模型的运动学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7):56-59.
[4]刘劲松,刘世海,李正中,李玉玲.我国优秀小级别散打运动员前侧踹腿和后鞭腿技术预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128-13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