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现代性成为当今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在现代性理论的引导下我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但是,中国的现代性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厘清。发端于18世纪的文化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创造本质和自我设计,这寻究到了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可能路径。
【关键字】文化哲学 中国现代性 理性精神
一、现代性与现代化
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现代性是出现于17世纪欧洲的一种组织模式或者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而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现代性是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表述那些在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处于最先进水平的国家所共有的特征。”对于现代性的划分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启蒙现代性,它的最根本特征是推崇理性,核心价值是自由个性。二是审美现代性。现代化体现的是过程和方法论,现代性是一种理念和范畴。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变迁演化的最主要形式。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就是现代性,现代性是对现代化的反思、指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因此,将现代性的含义分成两个层面,其一经济、政治与社会层面;其二是哲学、文化层面。中国现代性的构建离不开两个层面的齐头并进,精神层面与物质发展层面缺一不可。
二、中国现代性构建中存在的误区
(一)拯救文明的技术局限突出。随着现代性构建进程的加快,各种资源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全球升温,绿色植被面积逐年递减等。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如若不采取措施,我们将面临的是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环境下,部分人认为科技一定可以解决诸多难题,但用新的科技解决一项问题,可能变得更好,也可能走向极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加剧。两者的矛盾更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道德之间。启蒙运动之后,理性演变成了忽视意义与价值只注重目的实现的工具理性。一方面,在工具理性的效率性、规范性的指引下社会不断向前推进。而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影响下,原有传统道德被打破,新的完整的道德体系没能及时建立。同时,法制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对利益的追求成为人们的主流语言,导致有限的道德理想空间遭到压缩,理性最终演变成了奴役人的工具,价值理性逐渐被忽视、被边缘化进而导致价值理性出现危及。
(三)民族化与全球化矛盾凸显。每个独立的国家都会受现代化这一潮流的影响。但作为发展的个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又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强调民族化会被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淘汰;如果一味的追逐全球化而忽略本民族发展的实际,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发展过程中两者都不容忽视。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矛盾冲突。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是,全球化的潮流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等都严重影响我国发展。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不仅要追赶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而且要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在现代性构建中处理好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三、中国现代性构建的选择之路
(一)人的自我反思、设计、创造。文化哲学从人的自我反思、创造、设计方面回答了现代性构建的路径问题。人类创造了世界,而这种创造世界的原则产生于人心灵的变化。卡希尔提出文化的建设需要寻求特定工具与载体。在他看来,哲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式本质上是人的自我发现,想要进行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创造,必须借助于文化形式的建设。(1)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概括性、抽象性的认识。当哲学完全走向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时,它离人的精神世界就越远,因此,难以依靠哲学来完成人的自我创造,只有文化哲学将人的精神世界置于人的物质世界之上,而且文化哲学会提供适合于大众的文化符號,发挥其哲学功能。(2)对于文化哲学来说,寄希望于艺术可以有两点:首先是艺术使人类认识自我的现实诉求得到了满足;其次,艺术为人类寻求精神的独立存在找到了可供依赖的路径,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两种文化形态在认识自我以及拯救人类文明进程各自都有效用,其中,艺术的可理解性和大众适应性使其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我们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二)培育理性精神。工具理性使人异化、工具性,价值理性遭遇道德危机,这一切根源是人类思维的不完善、理性精神的迷茫。中国现代性的构建亟需理性培育精神。理性的培育有双层含义:既要进行个人理性的培育,又要进行公共理性的培育,而公共理性的培育关乎着国家现代性的构建进程。培育公共理性,形成社会认同感势在必行。1.政府部门要逐步完善公众对社会发展成果分享的机制,切实反映民意,做好人民的公仆。2.强化社会生活的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努力形成公开透明的公共权力系统,稳固社会认同的根基,形成公众对国家的凝聚力,形成社会发展的认同感,为现代性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坚定社会主义现代性立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现代性本来就带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中国的现代性构建不同于资本主义,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动摇。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所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重点突出人类劳动的价值,通过劳动来代替资本,这样可以缩小贫富差距。2.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质,也包含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实现了中国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3.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冲突不断。要解决这些价值矛盾冲突仍需要发展经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增强人民的向心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2][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成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0.
[3]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34-135.
作者简介:高小兰,女,(1990-),山东滨州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