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2017-07-18 11:48张国礼仇悦曹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动量攻击行为运动量

张国礼 仇悦 曹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张国礼 仇悦 曹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问卷(PARS-3)、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市4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参加中等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少的外显问题行为;(2)参加大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3)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违纪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参加适量体育活动会提高自尊,最终降低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体育活动;外显问题行为;自尊;青少年

1 前言

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并且参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参与锻炼后学生在自尊、自信心、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方面有显著提升,在抑郁、恐惧、敏感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且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律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1]。

问题行为即个体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是个体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行为[2]。外显问题行为是指向于外部的问题行为,一般包括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多动等。有研究者通过实验法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冲动行为、过激行为、反社会行为等问题行为,不同健身处方均能矫正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3]。也有研究者发现,定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会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减少内隐问题行为、抑郁症状、辍学、物质滥用和反社会行为[4]。因此,体育活动成为有效纠正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教育活动。

自尊即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对自我积极性情感的体验,是包含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心理资源。它是一种自我评价,也是一种情感体验[5,6]。整体自尊反映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感受程度,是一种长期、综合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而身体自尊是指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7]。关于体育锻炼和自尊的研究综述一般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约一半的实验、准实验都表明体育锻炼带来了自尊的显著性提高。有研究发现参加学校课外活动对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稳定的作用[8]。也有研究对80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加力量训练,结果发现被试的整体自尊水平较锻炼前显著提高。这提示自尊作为一种心理指标,已成为反映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最具潜力的因素之一[9]。

目前,有学者认为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可能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中介变量产生作用。体育锻炼与自尊、自我效能等心理因素有关,而这些心理因素又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表现。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自尊的发展对个体整个自我系统及其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其自尊水平的发展,对其情感、动机、认知活动及品德、外显问题行为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鉴于此,体育活动、自尊是影响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重要变量,体育活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最终减少青少年的外显问题行为。已有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外显问题有影响,但对自尊在体育活动与外显问题行为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初、高中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青少年自尊是否在体育活动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2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的1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有效被试419名(年龄13.77±1.51岁),男生199人,女生219人,未填写性别1人。其中初一学生213人,初二学生139人,高二学生67人。

2.2 工具

2.2.1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

该量表由日本心理学家桥本公雄编制,梁德清等人引进、修订,从体育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及锻炼频率3个方面考察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计1~5分,时间从1~5等级计0~4分,故运动量最高100分,最低0分。19分以下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以上为大运动量。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重测信度为0.82[10]。本次调查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

2.2.2 外显问题行为问卷

《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是目前国际上评定儿童行为情绪问题最常用的测评工具。YSR由112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根据最近6个月的表现按三级评分,即无此行为或不同意记0,偶尔有或同意记1、经常有或很同意记2。累积条目得分为YSR总分。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87[11]。本研究选用外化问题行为的题目,包括注意缺陷、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共37题。本次调查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

2.2.3 Rosenberg自尊量表

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是自尊研究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用于测量单一维度的整体自尊水平。量表为四级评分,非常同意计4分,同意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重测信度为0.72[12]。本次调查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2.2.4 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

采用魏运华于1997年编制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中的身体价值分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得分越高表示对自己的身体价值感越高,意味着个体对自我身体的各方面满意感更高。该量表由魏运华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信度检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重测信度为0.76[13]。本次调查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考察体育活动量对外显问题行为、自尊的影响;然后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分析体育活动量、外显问题行为、自尊的关系;最后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检验体育活动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是否存在自尊的中介效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体育活动对外显问题行为影响的差异分析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评分见表1。以体育活动量为自变量,以注意缺陷、违纪行为、攻击行为以及外显问题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活动量在注意缺陷(F=5.11,P<0.05)、违纪行为(F=5.21,P<0.001)、攻击行为(F=5.82,P<0.001)以及总外显问题行为上(F=5.10,P<0.001)主效应显著,即体育活动量对青少年的外显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小运动量比中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注意缺陷;大运动量比中等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大运动量比小运动量、中等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违纪行为。在总外显问题行为上,中等运动量比小运动量、大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少的外显问题行为。

表1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评分(±s)

表1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评分(±s)

n小运动量中等运动量大运动量164 124 131注意缺陷5.98±3.49 4.63±3.16 5.43±3.91攻击行为6.55±5.12 5.44±3.91 7.72±6.89违纪行为2.88±2.78 2.45±1.90 3.67±3.75外显问题行为15.40±10.17 12.56±8.18 16.82±13.48

3.2 体育活动对自尊影响的差异分析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自尊评分见表2。以体育活动量为自变量,以整体自尊、身体自尊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活动量在整体自尊(F=5.30,P<0.001)、身体自尊(F=18.13,P<0.001)上主效应显著,即体育活动量对青少年自尊有显著影响。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整体自尊上,大运动量、中等运动量比小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在身体自尊上,大运动量比中等运动量、中运动量比小运动量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即中等和大运动量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不同方面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满意感。

3.3 青少年体育活动量、自尊和外显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对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整体自尊、身体自尊、注意缺陷、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体育活动量与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体育活动量与外显问题行为的违纪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整体自尊、身体自尊与注意缺陷、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表2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自尊评分(±s)

表2 不同体育活动量青少年自尊评分(±s)

n小运动量中等运动量大运动量164 124 131整体自尊2.85±0.40 2.99±0.37 2.97±0.44身体自尊3.19±0.78 3.45±0.83 3.77±0.87

表3 体育活动量、自尊和外显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3.4 自尊在体育活动与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检验体育活动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是否以自尊为中介,使用温忠麟、张雷等人的程序检验中介效应[14]。先对外显问题行为、自尊问卷得分进行中心化处理。鉴于体育活动量与违纪行为相关显著,所以仅对体育活动量和违纪行为之间进行自尊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3.4.1 整体自尊在体育活动量与违纪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外显问题的违纪行为作为因变量,整体自尊为中介变量,以体育活动量为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由表4可知,运动量显著正向预测违纪行为和整体自尊;加入整体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后,运动量依然显著正向预测违纪行为,而整体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违纪行为。这表明整体自尊在运动量和违纪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见图1。

表4 整体自尊在体育活动量和违纪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图1 整体自尊中介效应模型

3.4.2 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量与违纪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外显问题的违纪行为作为因变量,身体自尊为中介变量,以体育活动量为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由表5可知,运动量显著正向预测违纪行为和身体自尊;加入身体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后,运动量依然显著正向预测违纪行为,而身体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违纪行为。这表明身体自尊在运动量和违纪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见图2。

表5 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量和违纪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图2 身体自尊中介效应模型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的注意缺陷。这是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释放青少年在学习时不能释放的能量,从而改善青少年集中注意的能力[15]。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后,被试的注意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即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会促进中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发展[16]。但是本研究也发现,参加大量体育活动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以及总的问题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大运动量体育活动提供了发生攻击行为、违纪行为的机会。青少年最常见的大运动量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对抗性体育项目往往趣味性强但竞争性也比较突出,所以常常伴随着身体对抗。而青少年在这一特殊年龄阶段,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情绪上易激动,在体育活动中胜负体验强烈,容易做出一些偏激行为[17]。因此进行大运动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建议今后采用体育活动干预青少年的外显问题行为时,保持适度运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通过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其自尊水平会呈现积极变化,个体对其自身状态和能力水平的主观判断也会随之提高。这与以往体育锻炼提高个体自尊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体育活动是发展青少年积极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本研究发现参与中等、大运动量的青少年相比参加小运动量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这是由于运动量越大的个体自我投入程度越高,更加充满活力,对体育锻炼主观感觉越丰富,对一般身体自我概念和自豪感也会随之增加[18],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加之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通过体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将会形成稳定的自尊。并且这种自尊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改变,甚至可以有效预测青少年未来的高自尊水平[18]。

自尊水平的提升能减弱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最终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即青少年自尊在体育活动与外显问题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发现,个体自尊在体育活动与违纪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当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个体的自尊时,青少年在意识或潜意识里具有对自我积极性情感体验的心理暗示,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指导其行为的一种内驱动力。在内部动机的引导下,会积极、自信地参与学习,并努力控制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而有效减少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19,20]。

5 结论

(1)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外显问题行为。

(2)参加中等、大运动量体育活动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自尊。

(3)自尊在体育活动与违纪行为之间起中介效应,即参加体育活动增加了自尊水平,最终降低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

[1] 温煦.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体育科学,2015(3):73-82.

[2] 张国礼,董奇.问题行为综合理论模型及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6):94-96.

[3] 吕晓昌,魏平,季浏.健身处方锻炼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0(4):250-259.

[4] Stanley CT,Bonnert AM.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ed activitie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ody mass and social adjustment in adolescents[J].N AM J Psychol,2011,13(2):201-218.

[5] 于拓,毛志雄.北京市青少年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J]. 体育科学,2013,33(3):49-55.

[6] 张向葵,祖静,赵悦彤.儿童青少年自尊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15-21.

[7] 黄希庭,曾向.青少年身体自我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6):180-188.

[8] Yì,ìter,Korkmaz.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regular exercise on self-esteem and hopelessness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J].Int J Soc Bebav Pers,2014,42(8):1233-1240.

[9] Kort-Butler LA,Hagewen KJ.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adolescent self-esteem:a growth-curve analysis[J].J Youth Adolesc,2011,40(5):568-581.

[10]朱风书,周成林,王碧野.体育锻炼降低大学生吸烟依赖性: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体育与科学,2014(6):23-27.

[11]王润程,王孟成,高一点,等.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977-980.

[12]袁贵勇,张美玲.中学生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卫生研究,2014,36(5):442-443.

[13]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7-11.

[14]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15]Moreno LA,Moreno LA,Gottrand F,et al.Physical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 capacity in adolescents[J].J Peditrics,2015,168:126-131.

[16]王富印.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体育矫正实验研究—体育集体项目对青少年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矫正[J].搏击:体育论坛,2013(3):10-12.

[17]Gallaway PJ,Hongu N.Physical activity:A tool for im⁃proving health(part 2-mental health benefits)[J].J Ext,2016,54(1):1-4.

[18]Steiger AE,Allemand M,Robins RW,et al.Low and de⁃creasing self-esteem during adolescence predict adult de⁃pression two decades later[J].J Pers Soc Psychol,2014,106(2):325-338.

[19]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J]. 心理学报,2007,39(5):845-851.

[20]黄曼,史滋福,刘妹.未成年犯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03-6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iesand External Problem Behaviorsof Adolescents:the M ediating Effectof Self-esteem

Zhang Guoli,Qiu Yue,Cao Mei
SportScienceCollege,Beijing Sport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Zhang Guoli,Email:guoli_zhang@126.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n adolescents'external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M ethod The 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PARS-3),Achenbach adolescent self rating scale,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nd adolescent physical self-esteem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419 participants selected fro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Resu lts Adolesc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activities with moderate amount showed less external problem behaviors.Adolesc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activities with large amount appeared to be of more self-esteem.Both self-esteem and body-esteem showed partially mediating effect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disciplinary offence.Conclusion Adolescents conducting moderate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enhance their self-esteem,and ultimat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ir external problem behaiv⁃iors.

physical activity,external problem behaviors,self-esteem,adolescents

2016.08.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6ZX 018;2015YB005)

第1作者:张国礼,Email:guoli_zhang@126.com;

张国礼,Email:guoli_zhang@126.com

猜你喜欢
活动量攻击行为运动量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大树的日常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运动量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