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发展思想初探

2017-07-18 11:47陈水胜
观察与思考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政经济发展

陈水胜

习近平发展思想初探

陈水胜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根据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继承和创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理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发展的基本形态、理念方向、战略布局和外部支撑等核心要素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规划、新部署,逐渐构成了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核,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发展思想 经济新常态 五大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者陈水胜,男,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站博士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副调研员(北京 100037)。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强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沿着“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便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国。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住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刻洞悉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与新变化,继承和创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理论,对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基本形态、理念方向、战略布局和外部支撑等核心要素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规划、新部署,逐渐构成了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之,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发展的基本形态:经济新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①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人民日报》2013年11月6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并不一致,也不协调,存在一定的矛盾。

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如何协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继续依靠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明显增大。另一方面,长期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有的不复存在,有的将向新形态演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诸多约束和压力。①曹立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准确判断我国发展的基本形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②《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同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三大基本特点,即“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增长的动力更加多元,而且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市场活力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③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一个月之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与科学内涵。同时,他进一步强调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④《中央经济工作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2日。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个战略性判断的提出,是我们研究制订“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探寻中国可持续增长动力源的基本依据,还是进行战略布局的科学指南。可以说,能否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已经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二、发展的理念方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科学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更者,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环境和条件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发展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出和践行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备受各方瞩目,而且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广泛吸收借鉴中国及国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发展的动力哪里来、发展的要诀是什么、发展的持续性怎样保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哪条、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谁等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以创新发展为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其中,速度变化仍是根本要求,结构优化是重要内容,而动力转换则是基本保障。这是因为,只有保持住中高速发展,才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居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物质基础。①韩保江:《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多元动力”——论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核与逻辑框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面对严峻的内外挑战,要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目标,单纯依靠“三驾马车”的拉动和资源能源及生产要素的扩张,显然已是力不从心了,而且也不可取。那么,今后的发展动力从何而来?习近平指出:“毫无疑问,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从调整中来。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改革驱动,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我们要改变市场管理模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带动能源革命、消费革命,推动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新技术革命。”②习近平:《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2日。他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③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总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则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136页。

三、发展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与“一带一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内逐渐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外,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全面推进同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积极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四个全面”与“一带一路”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相得益彰,成为新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两个“大手笔”。

对内方面,“四个全面”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起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进一步细化的话,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1-47页。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我们据此不断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大国崛起的崭新之路,即和平发展道路。纵观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对外侵略、掠夺和争霸似乎成了历史定律。这也是西方一再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主要逻辑之一。然而,“中国奇迹”很好地证明了,通过实施改革开放可以走出一条依靠勤劳智慧、合作共赢,实现振兴的全新道路。为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71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和活力正不断涌现,这不仅让中国继续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同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0.625个百分点,居全球第一位。③《中国仍在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4日。

对外方面,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全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致力于开创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截至2016年6月,我们已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5%,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一带一路”参与国对华投资额超过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④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6月23日。

四、发展的外部支撑:新型国际关系

历史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推行闭关守国政策,其结果导致了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的生动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因此,努力构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良好关系,是加快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外部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继承并创新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理论和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努力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主张。他指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他还用“三个共同享受”初步阐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即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36、13、41页。

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可以说,这次会议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式确立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2015年9月,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这个最重要的国际舞台上,从五大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基本内涵。即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安全上,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经济上,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文化上,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③关于新型国际关系五大内涵的详细内容,参见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尤其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主张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影响正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快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外关系的快速发展,不仅将为中国新一轮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也会为此提供更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五、习近平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36、13、41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脉相承地继承“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灵魂,自然就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尤其是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⑤韩保江:《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多元动力”——论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核与逻辑框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习近平发展思想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习近平发展思想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更是成为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被摆在了中心位置。习近平同志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36、13、41页。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36、13、41页。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而且还把我们对发展的认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其次,习近平发展思想极大地拓展了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实践发生新的改变,提出新的挑战。习近平发展思想的主题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经济如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对此,习近平同志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首先对发展的基本形态作出科学判断和战略性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发展的理念方向、战略布局和外部支撑等三大要素作出新的规划,提出了新的方案,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发展体系。

再者,习近平发展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华民族是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伟大民族,也是一个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因此,我们对复兴的深切渴望和孜孜以求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他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35-36、266、24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立足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对发展的基本形态、理念方向、战略布局、外部支撑等进行了新的科学规划,逐渐形成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最后,习近平发展思想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与正确性。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之一。习近平同志多次向世界阐明,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是息息相通的。因此,在追求美好梦想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应该携手并进,而不是互相“挤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立足于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来实现中国梦。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们的发展面临新一轮深刻变革。习近平发展思想为这场变革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继续用好改革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激发和释放13亿多中国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携手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可以说,习近平发展思想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同时也以中国的生动实践证明了和平发展道路才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35-36、266、249页。因此,他真诚呼吁说:“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35-36、266、249页。

习近平发展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核,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总牵引的特殊作用。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蕴含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习近平发展思想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指引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理政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