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赋予学生成长新意义

2017-07-17 06:14王淑英孙宁董红红
人民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征学科探究

王淑英 孙宁 董红红

主题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不同学科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协作的过程,不同学科教师在同一课程项目中相互交流、启发,加深了教师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实现了教学和研究的有机融合。

为充分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保师附校”)进行课程整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感受跨界思维之美、跨界探究之妙,成为跨界思维者、跨界探究者。

学院课程让学生深度学习

2013年,保师附校开始进行學院课程的开发。首先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同时,将校本课程设置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保师附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

各学院负责人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学生及家长的需求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审核通过后发布在学校选课网络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网络平台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方可开课。课程开发、实施的各个阶段,通过评价及日寸调整、修改课程设计,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莲池书院:培养素养深厚的阅读者,培养热爱生活的表达者。我们将“语文”“历史”“思品”“地理”四大文科进行整合,实现分科课程综合化、综合课程生活化,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莲池书院主要开发了以下课程:7年级的“重访丝绸之路”——初识丝路、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8年级的“重走长征之路”——讲长征故事,绘长征路线,读长征文学作品,扬长征精神;9年级的“漫话探险之路”——分享世界探险家的故事,绘麦哲伦环球航线地图,讲探险家的故事走进“探险”文学,模拟生存挑战,等等。

如8年级的“重走长征之路”包括以下教学环节:“长征故事课”(3课时),通过阅读诗歌、回忆录、小说、剧本等,了解长征途中的动人故事、历史知识、重要战役等,理解和欣赏有关“长征”的文学作品;“长征路线课”(2课时),绘制红军长征的线路图、遵义会议会址等,用直观的方式了解长征路;“毛泽东诗词课”(3课时),举行毛泽东诗词赏读、朗诵会了解长征中的毛泽东,引导学生解读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故事会、朗诵会、写作展示、专集展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欣赏、口语交际和想象写作的能力。

国际理解学院:培养视野开阔的文化者。国际理解学院由英语、日语、历史、思想品德教师共同开发,开设英语舞台居類乐部、双语主持、广播俱乐部、原版电影配音俱乐部、模拟联合国英语演讲、辩论、英语加油站/英语大本营、世界名人演讲俱乐部等课程。

如英语舞台剧俱乐部课程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学生通过学习、欣赏、表演《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戏剧,达到拓宽视野的目的,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将“英语”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进行整合,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如7年级的A Trip to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8年级的My Dream, 9年级的Enjoy the Beautiful Poems。

张玉奎科技研究院:培养善思善用的活学者。由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教师创建创新实验室,以创新实验为核心对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进行整合。如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微生物的户口簿和档案,自制投影仪、冷热水淋浴器、小台灯、自制太阳能动力小火车、污水净化装置等,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对预设进行“重现”和“验证”,也为学生搭建了张扬个性、激发兴趣、放飞想象的平台。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立玩中学、做中学、跨学科、跨学段的创客学习社区。按照不同的兴趣特长,1-9年级学生组成大小不一的“创客教育空间”,形成高年级学长对低年级学生“带课题项目,带方案设计,带研究方法,

带项目成果”的“四带动”模式。通过“线上

发布创意构想——线上论坛交流——线下制订方案——线上提交方案——线下设计作品——在线展示作品”进行跨学科研讨交流,形成创客社区。教师还将创客学习社区拓展到工厂社会,使学习与生活真正融合。

如地理组路红芳老师带领科技研究院学生进行了一次性餐盒的追踪研究:

首先,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确定上游调查路线一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批发销售、外卖,下游调查路线——一次性餐盒的使用、处理情况等,自由结组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跟踪、实验等方式展开学习、探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拓展延伸。在课堂教学中加人有关“气候”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气候变化之后我们居住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作品创作,调动学生动手参与的热情,意识到关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是每个公民的事情。之后,教师加人《家庭环保》课程,学校外聘的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家庭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其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题课程实现立德树人

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其主题来源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或者由学生自觉发现。主题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不同学科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协作的过程,不同学科教师在同一课程项目中相互交流、启发,加深了教师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实现了教学和研究的有机融合。

目前,学校已形成六大教育主题:“自主管理生活教育”“发明创新品格教育”“文明包容理解教育”“实现价值公民教育”“仁爱互助、爱的教育”和“走向未来领袖教育”等。小学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等六大主题,避免学科间的相互割裂,从而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育人的作用。

主题确定之后要先找到核心概念,由核心概念衍生出研究线索、研究范围、相关概念、学科相关内容整合点等,让概念引领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学习的始终。

如7年级“品格教育”一课,教师设计了“解码青春期”的主题学习。教师以“特征认同”为重大概念,各学科选择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把学科内部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概念和思考模式结合起来。语文、英语学科以“自我表达”为相关概念,通过群文阅读,探究自我表达如何得到自己与他人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情感掌控能力。数学学科以“表示法”为相关概念,通过设计青春期身心认知变化的调查问卷,锻炼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以“过程、因果关系”为相关概念,通过对青春期心理变化过程的认识,探究青春期心理如何影响自己与同学、家长、老师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历史学科以“认同”为相关概念,通过探究历史人物青春期的特征与其成就的因果关系,引导青春期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生物学科以“平衡”为相关概念,通过青春期概念的确定与明晰,使学生认同青春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地理学科以“文化”为相关概念,通过生活在不同地域民族和国家青少年青春期的“成人礼”,理解地域“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艺术学科以“活力、适应”为相关概念,通过艺术形式多元表现学生对青春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演讲、朗诵、书信、调查报告、访谈、辩论、说唱、话剧表演、群口相声、论文等多种形式中,学生经历“概念质疑一问题梳理一多维探究一成果总结一多元汇报”的探究全过程,对青春期有了更理性、深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行动,成为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及时反思的人。

戏剧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通过多学科融人、多资源利用、多元素融合开发戏剧课程,以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历史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地方特色、校园生活,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戏剧活动扮演中,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在发现自己潜能的同时逐渐改变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文化。

学校的戏剧课程设置了5个类别12个模块,以剧目为单位组成不同的剧组。这些剧目分学期在七、八年级重复开设。如7年级(上)的“国学”主题话剧,7年级(下)的莎士比亚英语话剧、音乐剧;8年级(上)的经典校史居U,8年级(下)的“家乡文化”话剧、“B寸代之音”话剧等。一个学期完成一个剧目,新年汇报演出,到学生毕业至少需要选择一个剧目。

每学期初,各年级选择戏剧活动主题,之后每个班级选择班级主题,编排戏剧。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语文和英语老师指导编写剧本,美术老师指导制作道具、服装,音乐老师指导排练节目、背景配乐,计算机老师指导视频剪辑。学期末的“苏叔阳戏剧节”,是孩子们集中展示的机会。一台戏剧,融合了语文、音乐、体育、舞蹈、美术、书法、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主题教学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大会演,也是老师和学生將主题教学融会贯通之后的活学活用。

目前可供学生选择的剧目有《大哉孔子》《和氏璧》《孔子弟子大PK》《范进中举》国学剧、《钦差大臣》(英文版)音乐剧和《莲池十二景》《莲叶托桃》《军校枪声》《投笔从戎》等十六幕校史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戏剧课中选择表演、编剧、舞美、道具、配乐等,边学习、边实践,旨在让学生在编导、排演不同剧目的过程中,体验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与变化、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舞台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和情感,了解表演、歌曲、舞蹈、场景、道具等不同艺术类别在剧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与关系。

“十六幕校史剧”已经成为保师附校初中部的品牌戏剧。该剧包括莲池十二景、莲叶托桃、军校枪声、投笔从戎等,记录了学校从蒙养学堂到莲池书院、从保师附小到保师附校的峥嵘岁月,彰显了学校“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校训精神。每届学生到8年级时,都要自选一幕,对已有剧本进行完善修改、创意加工、精心排练,在12月的“苏叔阳戏剧节”上演。

在戏剧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学生的表达、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全人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长征学科探究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设问引导探究
智珠二则
智珠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