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强化社会与情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五大核心技能——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交往技能以及负责任地做决定。
当今时代,传统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2016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在一份题为《教育新视野一以科技促进社会与情感学习》的报告中,从如何运用核心技能、如何应对复杂挑战、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21世纪的教育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与过去只重视学术能力培养的教育相比,兼具社会与情感学习的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业表现,更能为学生未来深造、就业或取得成功产生长远的影响。
早在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就凭借《情感智力》一书,让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智力的重要性。后来,戈尔曼与多位教育学者联手创建了名为“学业、社会与情感学习协作”(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的组织,通过为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调查提供有关社会与情感学习的经验和指南,提高学前教育至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在CASEL看来,强化社会与情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五大核心技能一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交往技能以及负责任地做决定。
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与成长特征,社会与情感学习的侧重点也相应地有所区分。在小学,教師通过教导学生学习与情感有关的词汇,让他们认识和描述诸如“我很开心”“我觉得很激动”等积极情感和“我好失望”“我特别难过”等消极情感,进而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辨识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在中学,青少年学生开始步人人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在这个阶段会经历生理、认知和情感的重要变化。随着独立性的增强,他们会逐渐面临课业负担、同伴影响、考试焦虑、社会媒体等带来的挑战,与处在小学阶段的低龄学生相比也更容易接触危险行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会定期面向14-17岁学生开展“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而2013年发布的调查结果也引发了美国教育界的担忧。数据显示,在该调查开始前的12个月中,有29.9%的学生曾经在连续两周或者更长时间段中每天都感到悲伤或绝望,甚至有17.0%的学生想到了自杀。同时,在该调查开始前的30天内,有7.1%的学生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而没有去学校上学,甚至有6.9%的学生曾在校园被人手持武器威胁或伤害。因为对校园暴力、欺凌以及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忧虑,美国一些中学正在探索如何通过社会与情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采用更恰当的方式抒发内心情感,尤其是当他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正面成长力量。
校园文化:积极环境和情感支持并行
纽约的东区中学在校园提出“百分百尊重”的口号,努力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营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面对那些存在欺凌同学、课堂违纪、拉帮结派等问题行为的学生,学校采用“图书疗法”,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主题的优秀青少年读物。教师在与学生畅谈阅读心得时,帮助他们慢慢地纠正和避免问题行为。为了让学生在犯错后可以重新被同学认可和接受,避免孤立感,东区中学倡导“行为修复”原则,例如要求学生如果对他人造成伤害就必须进行公开道歉。
在一些学校,管理部门会安排专门的教师帮助纪律不良学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关注与辅导,逐步改善行为方式。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公平与正义的行为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安心的环境氛围。
在中学阶段,尽管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推理能力都有所增强,但是往往会出现考虑问题不成熟、做出决定太草率的情况。如何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全面地考虑社会准则、道德标准、安全因素、相互尊重以及各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负责任地做出决定,也是学校在开展社会与情感学习时应当关注的。克利夫兰的大都会中学采用了一款叫做“涟漪效应”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真实模拟可能遭遇的问题与冲突,通过预见和评判不同反应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果,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负责任地做出决定。
情感容易波动是中学生青春期的普遍体验,所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调整和平复情感波动,也是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课业学习的前提之一。对于在芝加哥芬格中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倾听学生的声音”是这所学校最强有力的教育信念。在这里,学生可以在学校安排的正式环节中畅谈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在非正式的场合与教师谈谈自己的困惑。面对冲突和挑衅行为频发的学生,学校要求他们参加名为“先思后行”的情感管理课程。学生在每次课程的小组恳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分享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周设定新的行为改进目标并进行自我监督,逐渐提高面临情感波动时的行为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芬格中学为那些遭遇家庭变故、至亲离世等情感创伤的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课程,缓解他们可能出现的情感压力紊乱情况。可以看到,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聚集了丰富的社会与情感学习资源,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面临社会与情感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共同构建具有社会与情感支持的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专门课程和教学方法并重
美国的一些教育组织会开发社会与情感学习课程并向学校推广使用,CASEL在经过评估后也会在其发布的社会与情感学习指南中进行推荐,其中“狮友探路”和“面对历史与自我”则是影响较广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社会与情感学习的技能,“狮友探路”会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例如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同学互教、小组反思、问题解决等。当教师在“狮友探路”课程中提出讨论主题时,会首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每组的代表与所有学生分享心得体会。“面对历史与自我”课程则是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基础上开展社会与情感学习。这门课程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选择,思考尊严、道德、法律和责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意义。随着教师不断带领学生追问历史与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学生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意识到应当如何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能够为自己、他人以及所在社区带来积极的变化。
除了专门课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也会注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业表现的同时,让他们在社会与情感学习方面有所收获。在芬格中学,负责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师为讲授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与当地剧院合作,以剧本结合表演的形式开展英语读写教学。为了表演好剧中角色,学生们开始认真阅读剧本,遇到阅读和理解障碍时,他们更愿意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乐趣。教师们发现,原本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而产生厌学情绪或学习障碍,但在这门课的学习中非常投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同时,文学作品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成为很好的社会与情感学习资源。教师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思考自己对剧中人物有怎样的共鸣和体会,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比如学生在读完《奥赛罗》后,会在作业中描述自己是怎么理解“嫉妒心”的。当学生在课堂分享各自对不同情感的體会时,他们能够对“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什么是不好的行为”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这反过来能够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在芬格中学的一些教室里,就张贴着学生在对一些情感和行为问题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的行为守则海报,甚至每一位学生还在上面签字以表示自觉遵守。
外部支持:家庭参与和社区联合并济
学校在开展社会与情感学习时,同样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斯普林菲尔德的复兴中学给每个学生安排了一名指导教师,他们在多年的指导关系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在学校也有一个像家人和朋友的角色。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谁是他们的倾诉对象,谁能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学校每年举行3次由学生自己主导的学习恳谈会,学生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向父母展现自己过去几个月的学业成果与进步情况。在恳谈会上,学生不仅与指导教师和父母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也要共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观察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指导教师和父母的共同帮助下确定新的目标,这能让他们逐渐养成调整与规范、反省与规划的习惯。与此同时,随着指导教师更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他们能够在学生因为遭遇例如至亲离世、课程压力、考试焦虑等情况出现社会与情感问题时,寻求更恰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支持。
社会与情感学习倡导让学生走出校园,把社区变成一本教科书,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是常见的形式,它强调学习内容均应来自社会与生活现实。教师从社区发掘教学主题,带领学生一同探究答案。格林维尔的费舍尔中学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课程中普遍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现和分析社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们也经常会将社区的垃圾回收、能源供应、清洁水源等问题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在设计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报告是展现探究式学习最终成果的方式,学生们往往要开展多次的小组讨论,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呈现一份优秀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发挥社会与情感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并且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教师也不是学习报告的唯一评价者,学生们还要在公共场合面向社区民众宣讲他们的学习报告,听取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管理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应当说,与美国联邦及各州教育部门推出的很多教育举措仅关注单一教育问题相比,社会与情感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更为深层次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它在有效促进学生中学学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他们毕业后进人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就业从事专门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