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性学习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

2017-07-17 06:15杜文艳顾润生
人民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研究性法治

杜文艳 顾润生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关于法治教育方式,大纲指出:“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受此启发,我们将研究性学习引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整合研究性学习与法治教育

将研究性学习引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分析并学会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治问题,从而达成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体悟法治价值的教育目标。其操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法治问题。

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观察或采访社区居民,寻找身边存在的法治问题。在学生个体观察、采访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小组,通过讨论确定本小组要提交班级的问题。

【案例】小组提交的法治问题汇总(1)电动车、行人闯红灯问题;(2)大排档食品卫生监管问题;(3)小区机动车乱停放问题;(4)社区大型犬伤人问题;(5)校园暴力伤害问题;(6)电信诈骗治理问题;(7)非法占用盲道线问题;(8)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9)高空抛物伤人问题。

各小组长上台介绍本组推荐的研究主题,主要说明研究该主题的必要性,以获得全班同学的认同,教师将各组推荐的主题写在黑板上。各组介绍结束后开始投票,每人必须选,但只能选2个主题。通过投票,最终选出本班的研究主题。在本次活动中,学生最终选择的主题为“校园暴力伤害问题”。

第二步,调查法治问题的影响、原因。

研究主题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弄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问题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相关人员对该问题的看法是什么?这时教师要根据研究收集资料的需要,对全班学生重新分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收集哪些资料、通过什么途径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有一个明确的收集资料方案。

【案例】“校园暴力伤害问题”调查分工将全班学生分为问卷调查组、实地考察组、采访1组、采访2组、法律文献组,每组8-10人,按下列提示开展活动。

◎问卷调查组:设计调查问卷,对本校同学遭遇校园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设计的问题如:(1)你是否遭遇过来自同学的敲诈、勒索甚至直接搜身?如果有,请描述具体情况。(2)你是否遭遇过来自同学的谩骂、恐吓甚至殴打?如果有,请描述具体情况……

◎实地考察组: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考察校园各场所和学校周边环境,分析可能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采访1组:采访学校所在辖区派出所所长,了解辖区内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采访问题如:(1)近期学校附近是否发生过敲诈、勒索等案件?是否有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案件?⑵敲诈、勒索案件的高发地段、时段分别在哪?(3)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公安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采访2组:以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和本校学生发展处主任为采访对象,了解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采访问题如:(1)近期学校是否发生过敲诈、勒索等事件?敲诈、勒索事件往往会以哪些学生为侵害对象?(2)近期学校是否发生过以学生为对象的殴打事件?学校是如何处理的?(3)在预防校园暴力事件方面,市教育局和学校有哪些举措

◎法律文献组: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搜集相

关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找出与校园暴力侵害相关的法律条文。

在调查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调查采访、搜集资料,自己去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当然,如果学生研究不够深人、走人误区或确实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做好点拨、指导和帮助工作。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如在上述调查后,教师可以指导问卷调查组将调查获得的有效信息做成PPT文稿,说明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调查对象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等;指导实地考察组和采访组将考察和采访过程、内容等做成PPT文稿,直观形象地汇报考察的时间、地点、结论以及采访的对象、提出的问题和采访对象的回答等;指导法律文献组汇报搜集到哪些法律文献,分析相关法律条文对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事件的积极之处和存在的问题等。

第三步,召开模拟立法听证会。

在调查采访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全班学生经过讨论对社区居民、行政部门、法院、检察院、人大等提出建议。针对社区居民、行政部门、法院、检察院等的建议,主要是如何按照现有法律要求提高防范意识,严格依法办事,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针对人大的建议,主要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为论证学生提出的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建议的科学性,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召开模拟立法听证会。模拟立法听证会对学生了解立法程序、感悟法律背后蕴含的法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教师选择班级20名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5人。第一小组,解释问题。该组负责解释班级所选择的要研究的问题,要介绍该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该问题的意义;第二小组,分析问题。该组从法律法规角度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要详细分析该问题涉及哪些法律,以及这些法律对解决该问题存在的缺漏;第三小组,提出建议。该组负责展示并论证班级大多数同学支持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第四小组,行动计划。该组主要向大家展示为促使立法部门接受班级的建议,准备开展哪些行动。

【案例】“校园暴力伤害问题”立法建议

建议1: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明确规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目前,对中小学生权益的保护主要分散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不利于形成集中的保护。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研究性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