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有味,启人智慧

2017-07-17 01:24杨秀梅蒋仕顺
学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杨秀梅+蒋仕顺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如何改变 “文言无味无用论”的现状,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教师主要以《非攻(节选)》一文初步探析“素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素读;非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3-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066

一、文言文的重要性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观上看,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现如今,文言文在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并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其实就连高考的考纲中也要求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主观上,文言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健全其人格,丰富其文化底蕴,为学生将来实现自我价值与融入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文言文作为古代通行的交流语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就如外国人讲外语,中国人讲中国话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并不需要什么技巧,也不需要懂得什么语法规则。现在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懂得无数的语法规则,最后习得的也只是哑巴英语;正如中学教师花去一半的时间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不得其道。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一是时空的跨度所带来的学习距离感,文言文要经过学生的二次转换,才能稍有体会,因此容易产生一种畏难心理;二是大多数教师本着应试的需求,多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碎片化知识的处理,从而使得文言文魅力荡然无存;三是现代学生浮躁的心态,认为文言文已经过时或已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不愿花过多的时间放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另外,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接触不到最原本的语言因子,所接受的都是经过教师加工过的语言解析,学生自身没有觉察出文言的趣味,理解不透文言的奥秘,领悟不了其中的精髓,以致“文言无味无用论”的现状越来越扩大化。

古语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的习得只有通过学生自我积极的诵读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私塾里走出来的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但由于“五四运动”时期,学界兴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之风,一度极力抨击私塾的那种“笨”教法。时过境迁,现实的状况也正如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中的感慨:“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而这样的“咄咄怪事”,到了新世纪也并没有多少改变。教师教的无趣,学生学的无味,费尽心力,还是苦不堪言。

二、如何学文言文

面对现今文言文的教学状况,如何解读文言经典,契合实际需求?如何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精神共振?把课文视为鲜活的生命体系,而不是枯燥无聊死板的文字,返璞归真,“素读”也许可以作为当今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尝试。虽然作为普适性倡导也许会过于理想,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高中语文教师若能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契合学生的学情发展,立志于培养学生的素读能力和素读习惯,改变文言文教学“无味无用”的现状,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中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学生‘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素读”,即对同一文字内容清晰而高频地进行不做任何理解的重复朗读。即: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地朗读,要求一字一句地读清楚,读出意义停顿的节奏来,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五四运动”以后,这种使脑子变聪明的法子却被中国人自己遗弃了。

(二)如何“素读”

坚持“素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脑子会变聪明。而让学生变聪明,觉得文言文有趣有味,“素读”一下,又何尝不可?

那如何把素读运用到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中,则需要广大教师深思熟虑,不可一蹴而就。现在则主要以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墨子〉选读》的《非攻》篇进行简单的教学实践尝试。

文言文教学在呈现方式上要体现“思维的训练、语感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明了最初时期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更不用说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但所幸的是,墨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传递自己的思想,在语言的艺术上努力追求逻辑的严谨、结构的层次感和语言的浅显,力求把意思说得明白清楚,通俗易懂。这就为学生能够做到“素读”,提供了条件。操作步骤示例如下:

1.文段展示(去掉节选课文标点,多媒体展示)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2.学生“素读”

“素读”时不留思考空间,让学生即时诵读,时间安排在二十分钟。在此二十分钟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不间断地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并能背诵记忆。同时要求学生以读带思,不断完善对句读的理解。二十分钟后,各组随机抽查学生,要求其背诵文段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针对出错集中的地方让学生辨析,各自阐释理由。

3.句读展示(略)

句读展示后,学生熟读成诵后发现大多数句读都契合心意,就会恍然大悟,欣慰自己的文言语感还是不错的,获得一种自信心,以此萌发出学习的成就感。此时教师再相机点拨,以问带解,师生共解文段,则会兼具积累文言知识,训练文言能力的作用。针对此文,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如何断句的?2.“非”“亏”是什么意思?3.翻译句子“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4.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推理得到论点“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

4.译文展示(略)

5.学生齐读结束课文

针对此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也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把握,所以一节课的时间足以完成相关的任务要求。但有的文章,比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等写人叙事类散文,文章篇幅较长,则可以根据文章的重点选取其中精彩的一两个部分作为“素读”的文本。并以此部分达到统摄全文教学的目的。比如选择《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君之言,去掉标点,由“素读”开始,引出对课文的教与学;《鸿门宴》中则选取“鸿门宴”的高潮部分,由“素读”开始,分析其前因后果。

总之,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高中语文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更注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来应付高考,而忽视文言素养的养成,舍本逐末,成效也不显著。虽然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进行“素读”的最佳年龄段是小学阶段,但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要求,充分利用高中三年的时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素读能力与素读习惯,这也是改变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无味无用”现状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冯晓云.素读:阅读教学的起点与终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

[2] 陈琴.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5(5):4-8.

[3] 劉丽霞.经典伴读 文化共生——例谈文言文教学中互文本的使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4).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