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兰
摘 要:会话修正是人们日常会话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对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会话修正的含义、分类以及结构模式等方面对会话修正进行简要的概括性描述,希望以后的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会话修正 含义分类 原则 二语教学 研究方法
一、含义和分类
会话修正是会话分析的一部分,会话分析具有社会学特征,起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Harvery Sacks在1964年至1975年间对日常会话的研究。1977年,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在《语言》杂志第53卷第2期上发表了《会话中修正结构的自我修正优先》这篇经典论文,标志着会话修正研究的正式开始。这篇文章指出了会话修正的含义并对“改正”和“修正”这一对术语进行区分,阐述了自我和他人引发修正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会话修正中自我修正优先的原则。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会话修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Kormos(1999)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将“修正”定义为:自我修正是语言监控机制运作的外在表现,当说话者觉察到表达中有错误或不得体的地方,即中断讲话,并实施修正,便完成了一次自我引发、自我修正的行为。国内最早提到会话修正的应该是何自然1988年撰写的《语用学概论》,但书中只对修正的两大分类——自我修正和他人修正进行了简略的探讨。黄国文在同年出版的《语篇分析概要》(1988:168)一书中提到“纠正”是分岔序列(side sequence)的一种。王宗炎(1988)认为,修正是指在会话中讲话者或聆听者碰到不合规范的话、无意误用的语言形式或发生误解时加以纠正。它是会话分析中的术语,包括自我修正和他人修正两种形式(转引自易强,2002)。后者的定义更为全面,因为修正不仅仅是纠正错误和失误。
国内对于修正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1996年李悦娥在《外国语》上发表的《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一文。杨石乔(2010)指出,修正就是在会话发生阻碍时,对已有信息进行补充、加工或替换,其目的是修正不恰当的表达或消除误解。修正使会话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使会话双方都能意识到会话过程中存在的听、说、理解方面的问题,双方进而进行意义的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使言语更恰当,更容易为听话人所理解。
最早对修正进行分类研究的是Jefferson,他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修正的分类,把修正分为三个类别:纠正澄清、证实、扩展修正行为。修正只在有两个以上说话人时才起作用。扩展修正行为包括除修正以外的其他一些行为,至于这些行为是什么,作者未作说明。而在70年代末,Jefferson等人又从内容的角度把修正分为6类:自我引导修正/自我修正、自我引导修正/他人修正、他人引导修正/自我修正、他人引导修正/他人修正、自我引导修正/零修正、他人引导/零修正。Maclay和Osgood(1959)最早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修正进行分类研究。他们研究了自发性英语演讲中的犹豫现象,并将犹豫现象视作自我修正。Levelt(1983)把修正分为言内修正(covert repairs)、言外修正(overt repairs)和其他修正(R-repairs)三种。Wagner(1996)则从阻碍源产生的原因这一角度把修正分为两种:由于说话者的语言缺陷而产生的修正;由于听话者的语言缺陷而产生的修正。由此可见,对修正的分类从一开始的从内容角度发展到阻礙源产生原因的角度,分类的角度逐渐呈现多样化、详细化。1996年,李悦娥在《外国语》上发表了《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一文。该文提出了新的修正结构模式:一种是理解上的阻碍和修正,一种是表达中的阻碍和修正。何自然、冉永平(2001)根据修正的启动和完成将修正分为自我修正和对方修正。马文(2002)将修正中的指称阻碍引起的修正定义为照应修正,并于2003年探讨了照应修正与其他会话修正类型结构功能上的异同,讨论了驱动照应修正的语用原则。戴云娟(2006)把修正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特殊结构也即特殊嵌套结构。颜晓华、邹梦琴(2010)研究的是大学英语课堂中言语互动的会话修正类型,作者把修正分为三种:内容修正、形式修正、意义修正,着重从课堂言语互动协商、提问及反馈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的角度很新颖,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启发性。
二、结构模式与自我修正优先原则
Gaskell(1980)和Schwartz(1980)通过对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说话者之间的交谈以及两个非本族语说话者之间的交谈的考察,就“自我发起”和“自我修正”的优先性在二语习得中成立与否作了实证研究,得出“自我修正”的优先性也存在于二语习得中,但“自我发起”的优先性则不完全肯定的结论。Norrick(1989)的Repair in Second-Language Instruction研究的是会话者怎样完成对他人话语的修正。他认为,会话者进行修正是因为其更具有进行会话修正的能力,也可能是对于话题或正在使用的语言更为熟悉,或仅仅是有意为此次会话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已。该文提出了一个更正基本修正序列的可能实例,即修正的进行取决于会话者对于各自不同角色和进行会话目的的认知。文章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会话修正中自我修正优先的原则,使得这一原则更为丰富完善。Juvonen.P.(1989)的Repair in Second-Language Instruction研究在二语教学的背景下,即二语教学指导环境下的修正模式。在瑞典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中,主要活动人是一位女性教师和一个十一岁的芬兰移民女孩,研究的活动有三种: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关注语言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研究发现,与在非教育指导环境中相比,教育指导环境下的修正模式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别。在二语教学环境中,会话修正的数量明显比较多,就面子维护而言,会话修正完成的方式也不同。作者提出,在教学环境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确认修正的方式,同时认为会话修正中自我修正优先的原则也适用于二语教学。另外,作者还在文章中比较了会话修正在一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中的异同点。这些研究发现弥补了过去会话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会话的缺陷与不足。这些调查研究和分析启示我们在进行会话研究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会话发生和进行的环境背景,也要关注会话者参与会话活动的类型。但是该文语料的采集样本量较为单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Salla Kurhila在Correction in Talk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1999)一书中,主要研究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之间的会话纠正,这种纠正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不是就错误的类型而言,而是就进行修正的种类和错误出现的环境类型而言的。非母语者的语法错误最可能被母语者纠正,特别是它们出现在“重复尝试”中或者这些错误被当作是用来引发修正的时候。尽管经常会有他人纠正的发生,但在母语与非母语者之间的会话中,他人纠正是受到限制的。另外,在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之间的会话中,直接的他人修正要比引发自我修正频繁。戴云娟(2007)考察了汉语母语者之间、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之间、第二语言学习者内部之间的会话修正的频率、种类、结构以及位置。研究发现,自我修正在语料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在自我修正内部,第二语言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他人引发自我修正;在他人修正内部,倾向于使用他人直接修正。
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研究探讨:
J.Kormos(1998)探究了不同讲话风格对二语学习者自我修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说话风格的二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修正习惯,他们各自的会话修正频率不同,注重准确性的学习者有更多的监控,但进行修正的频率并不高。作者开始注重研究说话者个人因素对会话修正的影响。Riyadh&Saudi Arabia(2001)研究发现自己和他人引发修正会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更多输出的机会,自我引发的作用更为明显,学习者需要时间和机会来引发并完成对自己话语的修正。Pauline Foster&Amy Snyder Ohta(2005)从認知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语言课堂中意义协商的意义。Joan Kelly Hall(2007)从会话分析和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了修正和纠正的区别和联系,并阐明了修正对于二语习得的意义和作用。1996年,李悦娥在《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新的修正结构模式:一种是理解上的阻碍和修正,一种是表达中的阻碍和修正。研究发现会话中的修正较课堂中的修正有较高的修正总频率,且课堂上的自我修正是会话中的三分之一,他人修正却比会话中高。这一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要特别注意和研究课堂中的会话修正。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她在研究中较早使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姜望琪、李梅(2003)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日常会话中自我修正优先的原则并不成立,他启他纠的位置也并不都是发生在第二话轮。研究发现,自我修正的使用在所有语料中占有很明显的优势,自我修正多于他人修正。在自我修正内部,第二语言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他人引发自我修正;在他人修正内部,他们倾向于使用他人直接修正。钟兰凤、葛琴(2014)通过对情景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会话修正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会话修正是他者启动优先、他者修正优先。这一结果与Schegloff等人(1977)对现实生活中的会话修正自我启动优先、自我修正优先的观察结果恰好相反。
三、会话修正与二语教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修正的研究成果已经得以利用。会话修正相关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中,目前而言主要集中在英语学习领域。杨柳群(2002)发现,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自我修正的频率、类型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英语水平是影响自我修正行为的重要因素。陈立平等(2005)研究了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性别差异,发现男生的隐性自我修正比女生多,但差异不明显;而显性自我修正和修正标记语的使用则是女生多于男生。文秋芳和庄一琳(2005)调查了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自我纠错情况,发现他们能够纠正接近一半的错误,纠错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且学生的纠错率存在着明显的个人差异。李红英(2009)从会话分析的角度,描述了英语课堂会话中真实的师生话语,揭示了课堂教学中会话修正的结构和作用,从而提高课堂交际的质量。但是文章中的结构是借用国外的,并没有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结构。易秀清(2009)分析了他人启动修正模式对社交因素和心理因素的顺应及其语用意图,认为他人启动修正方式是对交际语境顺应的体现。童淑华等(2010)的调查表明,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在使用各类自我修正的频数方面有显著差异。朱娅蓉(2010)论述了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启动会话修正的阻碍源、启动方式以及修正策略,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和描述。赵熊立(2012)在会话修正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生生互动的四种会话修正模式均有出现,但是分配极不平均,其中自启自补修正模式在生生互动中具有优先性。朱娅荣、陈全煜(2013)研究了英语课堂中教师会话修正与目的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近年来,会话修正理论逐渐开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交际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用目的语交流,以此来获取语言知识,这种交流交际就涉及许多修正。戴云娟(2006)采用实地录音法考察修正在汉语母语者之间、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之间、第二语言学习者内部之间的会话中出现的频率、种类、结构以及位置。在他人引发自我修正中主要分析他人引发的方式以及造成阻碍源的原因。研究表明,重复阻碍源这类他人引发方式最常用,造成阻碍源的最主要原因是会话者的表述有问题。戴云娟认为,母语者之间和非母语者之间会话中修正出现的频率低是因为双方在会话过程中较少出现阻源。汤桂珍(2006)在《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修正策略调査研究》一文中采用实证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留学生自我修正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差异影响修正策略的使用。汤桂珍还提出对学生进行自我修正策略培训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一些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的方法。研究还注意到性别的差异并提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启示。吴锐洪(2014)结合会话分析理论与语用学理论,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研究和分析了留学生汉语课堂中的修正现象。文章主要描述了修正的基本模式、话语功能、执行方式以及影响对外汉语课堂修正模式的主要因素等。研究发现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修正不同于会话中的修正模式,修正发起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且修正执行方式存在固有的偏好模式。作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教师话语中出现阻碍源的修正现象也应该纳入研究的范围。但是文章收集的语料较少,而且没有对比组。刘峰(2014)运用会话修正理论研究了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修正。彭芃(2015)指出了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教师自我修正的两种结构类型和教师自我修正的优先性,但并没有对这种修正模式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只是纯粹的描写。
四、研究方法
Psathas,G提出序列分析法,旨在描写“各种自然发生的交互性语言现象的结构特征,并把它们作为社会行为加以分析”。以Sacks为首的社会学家坚持把会话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手段。姜望琪、李梅(2003)指出研究方法问题,他们认为语言学正在由抽象走向具体,从理性思辨走向实例分析,所以归纳法必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汤桂珍(2006)及后来的研究者大都采用实证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语言学习中的会话修正现象做了很详细的描述和研究,而国内则发展得较晚,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英语学习,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研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国内在已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指导、语料收集、描写和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立平,李经伟,赵蔚彬.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J].现代外语,2005,(3):279-287.
[2]陈立平,濮建忠.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J].外语教学,2007,(3):57-61.
[3]戴云娟.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会话修正现象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姜望琪,李梅.谈谈会话中的纠偏问题[J].外国语,2003,(4):39-45.
[6]何自然.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刘敏.大学生英语口语习得修正优先性研究[J].理论月刊,2010,(7):112-114.
[9]李悦娥.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J].外国语,1996,(5):39-44.
[10]李艳华.会话修正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9):59-60.
[11]马文.会话语篇中指称阻碍的产生与修正[J].外语学刊,2006,(1):50-58.
[12]沈蔚.会话修正研究在国外[J].外语学刊,2005,(4):38-42.
[13]汤桂珍.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修正策略调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易強.会话修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61-63.
[15]姚双云.自然口语中的关联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6]易利.会话自我修正优先的语境因素[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1):122-128.
[17]姚剑鹏.会话修补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2005,(3):1-6.
[18]姚剑鹏.对会话自我修补的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2):147-157.
[19]杨晓健,刘学慧.外语课堂教师修正现象的比较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08,(4):18-23.
[20]颜晓华,邹梦琴.课堂言语互动中的会话修正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36-240.
[21]于国栋.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2]王晓燕.会话修补中选择疑问句修补启发功能探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7-130.
[23]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4]庄欣.课堂英语口语纠错反馈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2012,(2):48-52.
[25]赵雄立.英语课堂学习中生生互动的会话修正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00-201.
[26]赵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正片段研究[J].现代外语,2004,(4):402-409.
[27]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8]刘峰. 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1).
[29]陈立平,淮建忠.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J].外语教学,2007,(2).
[30]彭芃.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自我修正分析[J].现代交际,2015,(11).
[31]Kormos.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L2[J].Language Learning,1999,(2):303-342.
[32]Kasper.Repair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5,(2):200-215.
[33]Levelt.W.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Speech[J].Cognition,1983,(14):41-104.
[34]Maclay,H&C.Osgood.Hesitation Phenomenon In Spontaneous English Speech[J].Word,2015,(15):19-44.
[35]Norrick.On the Organization of Corrective Exchanges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1,(1):59-83.
[36]Sacks&Jefferson.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J].Language,1974,(4):696-735.
[37]SchegIoff,Jefferson&Sacks.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1997,(2):361-382.
[38]Van Hest.Self-Repair in Ll and L2 Production[M].TiIburg:Tilburg University Press,2004.
[39]Wong.J.Delayed Next Turn Repair Initiation in Native/Non-native Speaker English Conversa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244-267.
[40]Norrick,N.R.On the Organization of Corrective Exchanges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1,(16):59-83.
[41]McHoul,A.W.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lassroom Talk[J].Language in Society,1990,(3):349-377.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