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

2017-07-17 15:33熊光昊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对偶类型论语

熊光昊

摘 要:《论语》中“单对”独当一面,说明对偶运用处于初始阶段,但已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正对”占半壁江山,“反对”也较多,说明对偶运用大多表示相近的语意,同时也倾向于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揭示事理。从字数看,对偶以4字对为主。因为4字对简短有力,同时受到《诗经》的影响。对偶的运用达到了整齐匀称、音律、谐和对比鮮明的效果。《论语》中的对偶是“自然成对”。

关键词:《论语》 对偶 类型 自然成对

《论语》是儒家代表性的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也是先秦汉语史时期代表性的语料之一[1]。孔子云“辞达而已矣”(《论语》15.41①),似乎孔子不重视语言的修辞润色,然而通过考察《论语》中的修辞格,我们发现修辞格的运用,书中几乎处处有之,尤其是运用对偶特别多。查阅文献,发现前人研究仅是罗列例句,仅有两人作数据统计②,但其统计均不够全面,也没有数据分析。故本文对《论语》中的对偶进行了彻底的统计和分析,愿有益于《论语》的语言风格分析和修辞格史的研究。

一、对偶定义

对偶的定义经历了一个由粗疏到严密的过程。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为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2]。书中把“对偶”列为“章句上的辞格”,认为“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成对排列成功的,都叫对偶修辞”[2](P162)。陈先生仅从字数、句法(即语法结构)等形式上给了定义,没有说明形成对偶的两句的语意关系,且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王希杰先生把“对偶”归为“均衡”类的辞格,认为“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衬的意思”[3](P252)。王先生也主要是从语法结构、音节数(即字数)等形式上下定义,但进一步在对偶句的语意关系上做了说明,可惜同样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谭学纯、濮侃、沈孟璎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一书,对对偶所下的定义就相对严密了。书中将对偶定义为“使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反语意的一种修辞方式”[4](P47)。既从形式上作了规定,又对语意作了说明,更将短语包括在内。一对句子可以构成对偶,一对短语如“察言而观色”(12.23)也可以构成对偶。

此外,《论语》中引用的对偶,如引自《诗经》的“深则厉,浅则揭”(14.39),本文不予算作《论语》中的对偶。

二、运用对偶类型

根据上述定义和书中所举范例,本文逐词逐句分析,在《论语》全文中共找到168③处对偶。对偶有多种分类标准,包括格律严宽、上下句的语意关系和形式特征等④。《论语》中对偶句不存在格律,也就无法从格律严宽来分类。因此,根据对偶句的形式特征,将《论语》中对偶分为单对、偶对2种。根据上下句的语义关系,《论语》中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3种。下面就相应类型举例分析。

(一)按形式分

1.单对

单对是“两个句子或短语组成一对一的对偶”[1](P49),为最常用的对偶的形式。《论语》中有159处,占绝对优势。如: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1.6)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4)

(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2.偶对

偶对也叫隔句对,“由四个句子或短语交错相对,即第一个对第三个,第二个对第四个句子相对”[1](P49)。《论语》中有9处。如: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

(5)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

(二)按语义分

1.正对

正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表达相近的语义,两句相互补充,从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描述同一种景物。”[1](P48)《论语》中有98处,占大部分。如: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8)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4.2)

2.反对

反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中使用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或者两句从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来揭示事理。”[1](P49)《论语》中有54处。如: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1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5.10)

3.串对

串对是指“上下句的语意具有承接、转折、递进、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又称流水对。”[1](P49)《论语》中有16处,较少。如: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承接关系)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假设关系)

(1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13.3)(递进关系)

(三)与其他修辞格的组合运用

《论语》中有少量兼用其他修辞格的对偶句。两种辞格的组合运用,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语句的表达效果。

1.与顶真兼用(2处)

(16)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6.24)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20)

2.与比喻兼用(5处)

(18)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2)(借喻)

(1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2.19)(暗喻)

(20)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15.7)(明喻,主语省略)

3.与回环兼用(3处)

(21)文犹质也,质犹文也。(12.8)

(22)父为子隐,子为父隐。(13.18)

(2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三、运用对偶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受何凌风先生⑤启发,本文亦将相关数据作成表格,便于分析《论语》中的对偶现象(何先生在其文章中将《左传》与《尚书》等书比较。宥于学识水平,本文不作历时比较研究,只作《论语》一书的研究)。

如表1所示,《论语》中的对偶,在形式特征方面,“单对”几乎独当一面。这说明《论语》中的对偶运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复杂的当句对、互文对和假借对等,但偶对也有运用,说明已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

在上下句语意关系方面,“正对”占有半壁江山,“反对”也较多,“串对”略少。这说明《论语》中的对偶大多表达相近的语意,即从两个方面描述同一事物;同时也比较倾向于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从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揭示事理。这表明,至少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已经具有辩证思维,已经能从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阐述事物。

如表2所示,《论语》中的对偶集中在2字对和6字对之间,尤其以4字对为主。之所以以4字对为主,本文认为原因有二:一是4字对简短有力,说者易诵,听者易记易懂;二是受《诗经》的影响。《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诗经》,师生的对话中也多次引用《诗经》,这说明孔子及其弟子对《诗经》非常熟悉,而《诗经》中的诗句以四字句为主,因此无形之中,他们就受到了影响——运用对偶多用4字对。同时,这种对偶的运用处于自发状态,故比较自由而不严格,加之多用于口语,故会在4字对上下浮动,偶尔也出现长字对。

四、运用对偶效果分析

“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1](P48)而“反对”的运用,更使表达凝练,对比鲜明,令人听后印象深刻。

(一)整齐匀称,给人美感

(2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4.2)

(2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2)

(26)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4.36)

这三个例句,字数上,或六字相对或八字相对;结构上,或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或动词谓语句对动词谓语句,或名词谓语句对名词谓语句⑥。形成对偶的短语或句子,无论字数还是结构,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

(二)音律和谐,易于诵读记忆

(2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2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

(2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尚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后来诗歌那种严格的平仄相对。但对偶句中运用相同的结构,甚至运用相同字眼,也能起到一定的音律和谐的作用。这三个例句就是如此,它们读来琅琅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因此,这些句子当初能被记录下来,跟对偶的运用有一定的关系。

(三)表达凝练,对比鲜明

(3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3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3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3.26)

(3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论语》中常把君子和小人作对比,所选例句即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句子读来,立马就能感受到君子、小人截然不同的形象——君子崇尚道义、坚持己见、舒泰和气、严于律己,小人钻营私利、盲从附和、傲慢急躁、苛求别人。这是语意上的。在形式上,例(30)、(31)、(32)中,上下句用字和谓语结构(A而不B)一致,仅改换两个字的前后顺序,就达到了鲜明的对比效果,不可不谓凝练。对比如此鲜明,表达如此凝练,让人立刻就能记住这些语句,同时也起到很好的教化引导作用——让人向往高风亮节的君子,厌弃蝇营狗苟的小人。

五、结语

《论语》二十篇,平均每篇运用对偶8.4处,不可谓不多。《论语》中对偶几乎都是话语中的(157处,占93.45%),虽然话语是用文字记录的,但应该保留了一定的口语原貌。这说明在孔子时代,孔子及其弟子在口语中已经较多地运用对偶修辞。但其对偶句绝大多数都有重复字(152处,占90.48%),少有一字不重的(16处,仅占9.52%)。这一方面说明口语比较自由,另一方面也说明《论语》中的对偶运用是自发的、初始的,这也恰是其特点所在——不事雕琢而显得纯朴自然,亦即刘勰所说的“自然成对”“岂营丽辞,率然对尔”[5](P384)。相比于后来骈文、诗词为求华丽而刻意运用对偶,《论语》中的“自然成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注释:

①本文所举例句的篇章数和句读,俱依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3版)。

②张志清.《论语》修辞格探析[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丁桃源.《论语》修辞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虽尽力搜罗,但难免有遗漏或跟大家理解不同的地方。

④详见《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48-55页。

⑤何凌风.《左传》对偶艺术之实证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4-37.

⑥术语皆取自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

参考文献:

[1]程湘清.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J].汉字文化,1991,(2):3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谭学纯,濮侃,沈孟璎.汉语修辞格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5]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对偶类型论语
品味对称之美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