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只是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他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成为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苏]苏霍姆林斯基
(节选自《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