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莫源源
摘 要:词汇空缺普遍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由此导致的概念缺失和语义域错配给语言或文本互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章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在跨文化视角下对柬文译本《三国故事》译文里中柬两国官制词汇空缺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探讨词汇空缺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填补策略。
关键词:《三国演义》;柬文译本;词汇空缺;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H61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黄 瑜(1982—),女,壮族,云南民族大学人事处研究实习员;
莫源源(1982—),男,壮族,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柬文译本《三国故事》是《三国演义》重要的域外版本之一,是跨文化文学和历史传播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三国演义》在柬埔寨的传播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由柬埔寨作家努肯转译自泰文版《三国演义》的《三国故事》(RoengSamkok);二是由柬埔寨作家斯洛赛编著出版的漫画版《三国故事》;三是由柬埔寨皇家学院宋春本院士编译的《三国》,由“高棉之声”广播播送;四是中国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柬文配音版。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第四种方式最为理想,它因画面感强,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影视作品从传递事件信息的层面来说效果好,但在此过程中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会不能很好地传递。因此借助文本阅读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尽管柬文版《三国故事》与原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翻译上的谬误,但瑕不掩瑜,柬文版《三国故事》仍不失为一部经典的文学译著,对传播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军事谋略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金勇(2015)的研究表明: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的传播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甚至某些誤译非但没有对传播造成影响,反而成就其流行和在文学上的经典地位。
本文以柬文版《三国故事》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视角对中柬两种语言官制词汇空缺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翻译方法和技巧。
二、中柬文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lexical gap)这一术语是指的是在一个词汇场的某位置上缺少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形式上的空缺即词汇指称意义空缺;内容上的空缺即词汇语用意义空缺。
我们先将中文和柬文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特点进行对比,寻找共性与个性;然后,我们以两种语言互为参照系,确定两者之间的跨文化词汇空缺,研究两种语言空缺对译的问题,即词汇空缺的跨文化填补。
1.中柬两国古代官制体系概念化差异
我们先将中柬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制简单列表如下:
表1显示,中国古代官职划分较细,我们可以通过专职名称判断该官员所处部门和职位的高低。相较而言,表2中反映的柬埔寨古代官职除了中央政府的官职较为明确,地方政府的官职比较笼统,都是用表示行政长官的“??????”或“???????”表示,除了省、县和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如果想要明确其属官的官职或所掌管的具体事务,我们还必须通过其后的具体说明才能知晓。形成这种差异,表面上看是文化上的原因。中国自秦汉以降,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政和官职制度。三国时期的官职大体继承了东汉官制。魏蜀吴三国的行政体制和官制大体如下:曹魏政权的官制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分别设有尚书省、中书省、侍中寺、秘书监和九卿;地方政府设州、郡、县、乡四个级别。此外还有相应的封爵制度。各级行政官职之下设有相应的吏。蜀汉和东吴的官制与曹魏大致相仿,略有差别。东吴设有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州设刺史,另有属官如部郡从事、师友从事、大中正等;郡设太守、都尉,所属有功曹掾、门下书佐、门下循行等;县以下制度略如东汉。东吴爵禄制度也较简单,唯置王、侯二等爵,无禄。可见,中国的官职自上往下划分得比较细致,几乎每个职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官职名称。古代柬埔寨的社会体制也属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行政构架也与中国类似,都是自上而下的层级体系,两者都有官属的概念。因此,本质上造成中柬两国官制文化词汇体系不对等的原因不是概念的缺失,而是由于两国古代社会组织制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概念化程度和细度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这种概念化的差异在中柬两种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语义域错配”和翻译中对等词汇的空缺。用语义图可以表示如下:
由此可见,中柬两国古代的官职系统和称谓的共性就是,都有官职称谓的上义系统,两者能形成两两相对的格局。个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官职称谓的下义词比较丰富和细致,而柬埔寨古代官职称谓的下义词比较匮乏,统一用其上位词表达,两者之间没有形成对应。换句话说,就是在下义词系统中出现了语义上的空缺。
2.中柬两国军事将领的语义不对等现象
三国时军事的最高统帅称都督或大都督,下设大将军,出征时分别设有“四征将军”。而柬埔寨古代军事将领的专职称谓主要有????????、???????、?????、 ???????等,均有“将军、统帅、都督”之意,而下位就没有细分负责各项任务的军官。造成了中柬两种语言军事将领词汇语义的不对等。
三、翻译技巧——词汇空缺的填补策略
正是由于两国官职和军事系统词汇上的差异,导致了柬文版《三国故事》中在这部分内容的翻译有值得商榷之处。先说译文出现的一些偏差:
1.柬文译本中官制翻译存在的问题举例
(1) 译本中官职的遗译。例如,原著中第九十一回有“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三人入寝宫。”对应的译本内容为“???????????????????????????? ???????? ????????????????????????????????????????????? (P1188)”,译文意为:“乃下旨叫三位大官曹真、陈群、司马懿面见圣上。”可见译本中分别省去了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中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的官职。
(2)译本中对官职的误译。例如,原著中第一百十五回有“昭遂拜钟会为镇西将军”“一面差人持节令邓艾为征西将军”对应的译本内容分别为“???????????????????????????????????”,译文为:“司马昭封钟会为镇西将军。” “????????????????????????????????? ??????????????????????????????????”(P1463),译文意为:“写了一封文书给邓艾,给他封跟钟会一样的镇西将军。”译文中的“???????????”的中文注音为“zhensaiyijonggen”与“镇西将军”的拼音“zhenxijiangjun”和“征西将军”的拼音“zhengxijiangjun”都很相似,而“镇”和“征”音节很相似导致译者认为上述两个官职是同一个职务。
(3)译本中对官职的前后译文矛盾。例如,“大将军”有的地方译成“?????????”,有的地方译成“????????”;“御史大夫”属于中央官职,“长史”属于边郡地方行政长官的副职,但在译文中均被译为“????????????”,而且其意思也相去甚远,为“谋士”之意。
2.官职词汇系统空缺的处理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再来说说我们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在翻译此类词汇时寻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义对等,而不单单是词汇层面的等值。从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将原文中的文化意蕴表达出来,其目的就实现了。基于以上思路,既然中国的官制体系概念不能在柬语中找到一一对等的成分,那么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借用的方式,具体的操作就是采取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注等方式。意译,例如,大将军 ?????????;大都督 ???????;后主???????????;音译加意译,例如,汉献帝????????????。
但有时候仅凭音译和意译还不够,需要加注以解释说明,比如某些空缺词汇被借入时必须加上注解,才能使读者领悟其中的内涵。例如,“征西将军”可以译为???????????(???????????????????????????????????),而“镇西将军”可以译为???????????(?????????????????????????????????????????)。这样一来,不仅能从语音上反映“征西将军”和“镇西将军”的区别,并通过括在弧内加注说明两种职务负责的具体事务。类似的官职如平南将军、虎威将军、骠骑大将军、典军校尉、都亭候、爵关内侯、汉寿亭侯等都可以这样处理。采取加注的方式作为一种补偿手段,行文上虽然有点冗长,但充分解释说明了相关官职的内涵,是可取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文和柬语之间的词汇空缺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概念化差异造成的。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属于指称意义层面空缺的,可以采取“音译”“意译”或“诠释”等方法和技巧来完成对“空缺”的填补;属于语用意义层面空缺的,翻译时应该考虑文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并加以适当的诠释,就能跨越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完成 “空缺”的填补,实现文化信息的精准传递。
参考文献:
[1]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5).
[2]魏俊民.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的认知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谢 军,周 健.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4]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宋淑芹.词汇空缺的翻译[J].中州大学学报,2003(3).
[6]王 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词汇空缺的形成原因[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1).
[7]韩 嬌.词汇空缺及其翻译策略[J].菏泽学院学报,2012(3).
[8刘 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
[9]何秋和.论空缺与翻译理论[J].中国俄语教学,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