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民
摘要:杂技作为我国一项古老有悠久的文化艺术项目,经历了民族文化的变迁和演变。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容。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商业的不断推进,以杂技为代表的一类文化产业项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些民族文化产业项目似乎难以继续下去,对于热爱杂技的人们无疑不是一件好事。杂技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本文认为只有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做好杂技的市场营销,才能在未来走出一篇新天地。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杂技;困境;市場化;市场营销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繁荣发展对固有的传统文化项目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和困境。杂技,相声,曲艺等艺术形式都面临者或多或少的困境,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人们思考的话题和热烈讨论的课题。杂技艺术究竟该如何发展,目前来看,走市场化的道路,是唯一的选择。21世纪以来,我国杂技开始陆续尝试市场化化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化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要想继续向前迈进,就必须继续市场深化,做好市场营销战略准备,这样才能在未来具有竞争力,具有生命力。
一、浅析我国杂技发展面临的困境
1、缺乏相应人才、市场意识淡薄
中国杂技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扎根于民间,为民间服务,这是由于这个特点,导致杂技始终缺乏系统的科学体系,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面。传统杂技是师傅带徒弟,在技艺传授上面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这是由历史环境决定的。进入现代以来,由于杂技人才培养体系的缺失,加之市场化的繁荣发展,既具有杂技能力,又具备市场营销能力的杂技人才可谓凤毛麟角。这直接造成了杂技表演的困境[1]。
新中国成立后,杂技团体属于国家编制,经费由国家承担,这也间接地造成杂技的综合人才匮乏,目前大多数杂技团体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远远比不如其他类型的艺术团体。现代经营意识淡薄,管理能力差,市场观念不足,严重影响了杂技的未来发展。所以说,缺乏相应人才,市场意识淡薄,是我国杂技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
2、节目没有创新、脱离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杂技节目大多是沿用的传统套路,节目都是旧节目,最多进行了改编和翻新,但总体还是创新不够,新节目不足,有的团体即便有所创新,也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脱离了现实需求。现代文化市场竞争激烈,好的文化产品都需要商业环境的扶持,杂技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很难在商业市场环境里长足发展[2]。
另外,任何文化艺术的生命力都要扎根于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杂技节目也要注重紧贴现实需求,真正符合现代人的内心所想,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市场前景。
二、如何做好市场化营销
市场化营销对于现代杂技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总的来说,要从人才的培养、市场意识的培养、节目的创新几点入手。
1、培养营销人才、建立市场化经营理念
建立专业的杂技学校,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营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杂技技艺的同时,有意识有步骤的建立营销观念,掌握营销知识。
国家应该鼓励杂技团体自主谋生,进行市场化改革,在政策上面予以扶持即可,让杂技团体真正地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和洗礼[3],不断锤炼自己,逐渐自主成长。
2、重视节目创新、贴近现实需求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杂技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好的创新节目和观念,很快就会被淘汰。
有关部门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鼓励创新,调整创新模式和结构,让杂技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安徽的某个杂技团就是如此,在和当地的影视公司合作后,推出了一系列动漫杂技产品,捕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抓住了现代人的现实需求,节目既有创新,又轻松活泼,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充满了竞争力。
另外,挖掘杂技产品的深度,注重延伸性。杂技产品可以向其他产业进行借鉴[4],比如魔术、游戏等产业,加快产品的研发,推出系列产品,建立体验场所,让人们真正走进杂技,接触到杂技,感受到杂技的魅力,通过主打产品和边缘产品的不断开发,让杂技真正完成创新,满足现实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杂技的未来发展和出路,要依靠市场化来完成,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不断的摸索实践和科学的方式,才能让杂技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市场规律。另外,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杂技内容的提升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态度的改变,进一步为杂技表演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空间。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技艺术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我们不应该让杂技毁在当代,而是要让其继续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发光发热,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只有做到了真正的市场化发展,坚持市场营销战略,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望。
参考文献:
[1]边发吉.杂技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润华.杂技产业发展论坛:北京论坛集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傅起凤,傅腾龙.中国杂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民俗研究》,1998年第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