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方机绣对常人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刺绣工艺,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刺绣工艺。
关键词:北方机绣;机绣特色;机绣存在价值
北方机绣在国内发展不足百年,机绣从商品绣过渡过到机绣观赏绣时间更短。但该行业的从业者们,从来也没有停下自己对机绣艺术的研究和探索的脚步。北方机绣与传统机绣相对应,它经过近四十年不断摸索,逐步找到了机绣做观赏绣一条有潜质,易推广的一条新路,渐渐形成了自己在观赏绣领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征。它是近些年涌现出来,人们不得不关注的机绣艺术新的表现方式。让人们看到了机绣工艺新的活力与新的发展未来。
它的出现与我们常见的传统刺绣艺术从制作绣地、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制作效果都大相径庭。在刺绣艺术大家庭中可以说,增添了一抹亮色,它的启发意义可圈可点。它产生、發展、成熟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这项工艺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它的制作原理是用普通的缝纫机通过全手工操作,把缝纫机针当成“笔”,把绣花线当成“色”,经过反复,多次施线,覆盖,最终把所表现的对象,逐步以绣品语言予以诠释。当下面对刺绣艺术发展现状,它的出现,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存在的优势特点又是什么?非常值得大家来共同研讨和判断。
一、北方机绣制作速度存在优势
这种优势来自于缝纫机本身。缝纫机刺绣,实质上是合二为一的技术。缝纫机本身它只具备工具功能,它只有与人有效的合作才具备了效能与意义。在人的手工操作下,可快可慢,可不变,可多变,其工作效率是传统手工制绣技艺所达不到的。所以二者间关键的因素是人,操作机器的人。把缝纫机当工具用人工操作,业界习惯把这种工作状态叫缝纫机刺绣,简称“机绣”。它与当今市场上普遍程序化的电脑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北方机绣目前使用的缝纫机,可在熟练的制作手中做到:自主、随意、迅速、节奏的进行工作,在这种自由的工作状态中,产生了速度,产生了效益。所谓自主、随意,是千百年来刺绣从业者的工作对其工作形式的一种追求 ,按自己对所表现对象,从色彩到色线这种语言转换的理解与操作,把人的智慧不受制约,自由自在的富于画面之中。让工作成为一种快乐和拥有成就感。所谓迅速、节奏是能将缝纫机完全掌控于制作者手中,根据所要表现对象对整体和局部不同要求,可快可慢的控制工作节奏,做到快如急风暴雨,慢如润露无声。多年的实践证明缝纫机刺绣的总体制作速度,并不比程序化的电脑刺绣慢。效率略低的原因,是人工不能全天侯工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但总体上,其工作效率还是传统绣的五倍以上。
其实我坚持探索机绣这些年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让这种工艺的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做到操作上,沉下心来出精品,踏到佳时有速度。成品中,用人与机器整合能力,吸引、征服不愿停下脚步的当代人。绣品想生存,就要发展这是绝对的,改变多年来绣品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比较停滞这是相对性。
二、北方机绣坚持手工特色的优势
坚持手工特色是机绣还活跃在当今艺术表现领域的重要因素。前边讲过,机绣尤其是北方机绣具有速度、自主、随意的优势,这都是感性层面的东西,而更深理性层面的东西,是在手工操作中它的“善变性”。绣品的制作与绘画有一曲同工之妙,从大的色块着手,一步步进入局部细致刻画,随着施线的进展而进行的。要对表现对象的造型,色彩不间断的进行对比,这个过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有人看的很简单,有人看的很复杂,它与操作者的基础,能力不无关系,不过衡量制作的优劣的标准,是你能否准确的,给观赏者足够的表现技巧和色线富足的信息量。比如机绣能否在制作中把国画的泼彩,油画中的点彩,罩染等表现技巧,充分吸收,消化并表现于绣品之中,让印象中简单刺绣,变得不简单,从而大大增强刺绣品的表现力。它也是手工的东西与程序性的东西区别点。手工操作,可以随时发现制作中的结构、线色、针法运用所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它没有规律性,让线与线之间,不同色块之间,整体感觉之间,表现的自然、丰富、顺畅、和协。这是人工操作的长处,是操作中不断“善变”的结果。对程序绣而言,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是很难办到的。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格式化,痕迹化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个性化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而个性化的东西,却都来自于手工。社会越发展它的存在就越显珍贵,越突显它的价值,提倡保护手工性,人们情有独钟于手工性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北方机绣的创新,对行业存在的意义
有人说:中国刺绣文化的历史是久远的漫长的发展阶段的。分类却是简单,明确的。即十分漫长的手工类刺绣史、近百年的机绣发展史、当下方兴未艾的程序化阶段和未来想象中的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中国刺绣观赏品辉煌时代产生了上海的“顾绣”;河南开封的“卞绣”;和后来的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及京绣、鲁绣、欧绣等,它们都有百年以上,甚至数千年的历史。近百年间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刺绣艺术的演变却显有滞顿。这种反差与变化另人思考。现在看,北方机绣的出现应该是程序化与手工博奕过渡间的最后一班车。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它是面对每个人的现实,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关注机绣,欣赏个性,挽留手工,守住人们智慧创造的这块净土是当代有个性思维的工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为表达北方机绣在行业中完整性,成熟性,有利传承,有利了解,我编写了《中国北方机绣谱》它分若干章、节和七十多幅作品图片。它是继1821年丁佩《绣谱》;1919年沈寿的《雪宦绣谱图说》;1938年张华璂、李许频韵的《刺绣术》之后又一部刺绣标准类专著。四十年的探索、研究,北方机绣工艺基本成型,更深层次的工艺精髓,留给后来的大智者,探寻,升华。我只是这项工艺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它属于我也属于你,更属于这个社会。
作者简介:董树新(1956--)男,辽宁鞍山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机绣高级技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