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亚丽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吸收了诸多国际经验,包括好莱坞式的制度化模式、“韩流式”的产业链思维,以及欧洲体制下的“符号化”打包输出等。根据现有经验观察,我国在诸多历史文化名人产业发展方面还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能推进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条式开发与全面化辐射出文化产业输出。因而本次研究借助这种背景对其主要特征与相关要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特点;研究
河南因其独特的历史演进,存留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与相关名人遗产。无论从时间轴与空间轴的文化坐标观察,还是依照现阶段的文化旅游、影视娱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各个层面评估,其可发展的空间巨大,而且采用产业化运营之后,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泰纳的艺术价值论可知,通常一件事物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主要特征,所以当河南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内,保有诸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环境前提下,需要对其产业化运营与发展的相关特征加以明确,在突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发挥性应用。
一、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相对于其它地区比较丰富,如著名的老子、孔子游历、包青天、商朝遗老;再如,二里头、殷墟、嵩山少林等均属于顶级型的历史文化名人遗产。然而,在其产业化的运作中运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简单思维,往往将历史文化名人产业搞成了一种直观化的经济对接,如旅游产业方面的单一化取向,就采取故居观光;包括在武候祠、包公祠、关林等;同时,粗陃化的开发缺少纵深与延展,大规模的以资源为主,当其利用完之后却缺少创新式的产业拓展,比如,对于岳飞往往只停留于岳飞庙、文化节方面;加上经验式的开发,模式过于僵化,产生了产业运营方面的直观化操作,未能真正按照产业化思维,实施产业链条下的多元化发展、创新式发展,以及打造出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甚至服务类产品等。所以,整体上的历史文化名人产业还有进一步的创新可能。
二、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特点局限及对策
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的特点集中于单一性、经济性两个方面,这既是初期发展时期的营利点,也是当前不适应大规模化的文化名人产业发展的一些阻碍因素,因此需要将其中既有比较优势加以发挥,对于其中可延展的部分加以拓展,通过创新手段提高其产业运营能力。
1、针对产业单一化取向,实施资源融合
河南歷史文化名人产业中的单一性,具体表现在旅游经济、号召经济、参与经济、影视经济、陈列经济几大方面。表现观察比较齐备,但在实质上只是注重以名人故居、故里、文化遗存方面的观光、旅游,建立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举办文化节、利用余秋雨等之类的名人进行讲座、宣传、扩大影响而已。虽然有《程婴救孤》这样的河南电视台大型戏曲上演;然而从其它影视题材方面,缺少更多的文化产业开发,大部分的影视作品均由其它区域的企业或机构所完成。
建议当前在这种单一化的特征之下,尽可能按照五大经济模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利用不同经济发展路径下的要素构成实施资源整理、融合,创新产业化的复合型模式。比如,以老子为例,就可以根据其故居、故里、故事、出关重游路线设计、问礼场景再现,相关的“老子出关戏曲创作”(如利用河南帮子令其得到现代化的叙述)、“老子思想讲座”(如通过电视台举办相关思想层面的精神文化解读)、“老子电影拍摄”(如制作一些老子相关的电影、电视、形象化产品)、举办“老子思想展”、“老子精神文化节”等;使以老子为中心的相关经济模式能够全面得到整条产业化的运作与发展。从简单的形象化、文字化、图谱化、可视化、动态化等多种形态为其赋能等;在这个方面可以借助韩国模式,打造系列产品。
2、扭转唯经济论调,还原文化产业链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单一化思路造成了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性特点显著,换句话讲,即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中恰恰缺少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契合的精神传达,GDP似的经济性可取度在历史发展时期为河南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利益;但是,从当前的形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其积聚势能两个层面观察,根本上不利于产业化推进。
建议河南在现阶段尽可能扭转这种非理性取向,将河南历史文化名人产业调整到一个具备文化势能、文化精神的方向;通过历史、名人相关的事件、精神意义、文化内涵、作用与价值等可取点,实施全面的文化重估,使其真正蕴藏的那种“精神”得到“文化重估”,获得价值方面的赋能。尤其是产业化的历史文化名人产品运营与发展,重点在于利用经济视角的产业链思维发展文化产业,而不是传统时期的颠倒视角。按照培根在《学术的发展》中的基本理论,文化的发展以及产生效益,往往需要将文化还原到文化本位,也就是说,当前应该对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进行重估,以解构主义的视角进行要素划分、构成成分分解,再利用各方面的构成成分、要素积累,实施历史文化名人价值的重构,形成新型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结束语
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丰富,可开掘性非常大。由于历史发展时期的认知局限与名人效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对其单一性、经济性的发展通常预期较高;但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商业化的操作与运营,将重点集中到了对“文化价值”的挖掘层面,以及利用精神化的可取向度为其灌注进一步的品质化内涵;所以建议河南当地的文化部门,应该注重运用逆向思维、对接市场、注重历史文化名人的内蕴所在,并竭立将其推进到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下,构建起具备河南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名人产业链,令其发挥出比较优势,为河南进一步的文化产业完善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吴宪霞.产业融合视角下名人故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2]江瑶,高长春.产业集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产业发展[J].管理现代化,2015 (4).
[3]肖波,陈泥.陷阱与突围:论莎士比亚故里的保护与开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