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荃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和普及应用、新的产业体系形成,促使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及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制造2025》中也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列为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之首。现如今传统电子技术专业可以与许多新兴专业融合,并作为其重要基础来支撑新兴专业的发展,传统电子技术专业的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方向是通用型电子技术专业。
关键词:电子技术 通用型 专业转型
一、专业背景
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检测、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具有电工操作技能;掌握电子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具备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掌握装配工艺流程;熟练使用常见电工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能装配、调试和检验电子设备及产品。[1]
二、通用型电子技术专业的利好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电子技术中很多手段也都被应用到生活、工作当中。例如变频电源、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传感器技术可以测量物体的信息通过电子信号的识别传递到系统中,自动化的将信息转化成图像或数字呈现在人们面前,这种技术普遍应用在汽车导航系统、灾害预测等方面。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靠近,特别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互联网+”,更是为电子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在这样新的形势下,传统电子技术专业的转型势在必行,那么,转型的方向是什么?是通用型电子技术专业,它包括电子信息技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部分是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专业 “通用型”具体体现为:现如今传统电子技术专业可以与许多新兴专业融合,并作为其重要基础来支撑新兴专业的发展。以物联网专业为例,物联网技术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的关键技术为传感器检测技术,它隶属于电子技术专业范畴,它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其位于物联网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五官,直接感受外部信息,将信息转化成可用的电信号,对系统的智能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智能程度愈高,系统对传感器的依赖程度愈大。
当今的趋势,无论物联网的发展,机器人专业的热潮,移动网络的崛起,都是朝着智能化、无线网络化、自动化自动控制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发展方向上,需要依靠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关键技术来实现,传统电子技术专业需要融合信息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突出电子专业的通用性。
三、通用型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1.发展思路与目标——注重调研,加快专业开发
专业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为:融合升级,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专业发展总体目标为:夯实专业关键技术,打造电子通用型技能人才;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培养工程意识,构建工程能力,取得认证证书。
2.课程建设——抓住关键,打造核心能力
传统专业课程构建体系通常依据学科体系和知识专业性、完备性为标准来建立,通常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必须课、专业方向课三种类型。新的通用型电子专业,确认课程体系的依据应转向以学生的技能形成和技术积累为目标,以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确定对应的核心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重点以2-3个关键的技术应用能力养成为核心来构建课程群。例如,以硬件设计与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通信电子线路、传感器检测技术等课程群;以软件设计与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单片机技术、电子工程制图、信号处理等课程群。
上述核心课程群体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单片机原理、传感器检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电子测量与自动检测技术(测量数据处理实训)、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电路板制作实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自动化与仿真,以及对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方法、电路板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师资建设——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
原先的专业课程需融入其他专业部分知识,形成交叉学科,因此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一是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将学校具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背景的现有教师资源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专业全面的教学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引入相关专业人才充实教学队伍,同时还应从相关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是不断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学校、企业学习,或者聘请专家来校培训,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4.实践体系——形式多样,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实践、专业认证两个方面。专业实践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由校内专业教师统一组织实施的科内实验、实践和实训,或由企业教师组织开展的实习实训以及学生课外参加的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校内实验实践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专业能力,加深对理论与技术原理的理解认识;而模数混合电路的设计、单片机原理、电子系统综合实训,这一类专业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专业认证既包含国际、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又包含行业企业职业能力认证,同时也包含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获奖认证。专业认证既是专业实践成果的显化,又是专业实践能力形成的标志。
结语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建设的研讨工作是专业建设工作能长期有效持续发展的保障。当今电子技术专业应用广泛,尤其若是与特定专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其发展前景巨大。面对挑战,需要抓住机遇,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顺利完成专业转型。
参考文献
[1]万俊波.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A].时代报告.2013.(026).
[2]曲国强.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A].科学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