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言角活动调查研究

2017-07-14 09:14惠子薇焦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惠子薇+焦阳

【摘要】随着世界各地学习汉语人数的日益增加,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任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肩上。文章通过语言角活动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角活动;口语交际能力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纷纷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面对当前的形势,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任必将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肩上。在汉语教学中必将涉及学习者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接触和碰撞,这时能正确掌握和运用学习者本土语言来教学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立以来,与俄语专业学生对学习俄语的要求不同,该专业只有俄语精读、语法和听力三门课程,不仅语言输入量少,而且教材比较单一。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到了高年级,俄语口语水平还停留在“哑巴式”的阶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语言角活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共进行了两次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其结果采用计算器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

(一)关于“中俄语言文化角”活动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96.7%。本次问卷共计12道题,调查对象为新疆大学的俄语学习者,主要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此次问卷设计与首次以“你好”为主题的中俄语言角活动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有32%的学生希望语言角活动一个月举行一次,12%的学生希望三周两次,33%的学生希望一周举行一次。通过参加语言角活动,有92%的学生希望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进行俄语对话,74%的学生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只有22%的学生希望通过活动了解中俄文化。

(二)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俄语口语能力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97.7%。本次问卷共计15道题,调查对象为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本科生。

在调查中,有91%的学生认为“说”是俄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但有47%的学生表示在课下基本没有时间练习口语,28%的学生每天只有十五分钟的课外时间练习口语,20%的学生表示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练习口语,仅有5%的学生会用两个小时以上的课外时间练习口语。

调查还发现,现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2-3年的俄语口语学习后,大多数还是不能流利地运用俄语进行交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口语在今后就业中的重要性。以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作为指导,探究俄语口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教”与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正是导致学生俄语口语方面困难重重的原因。

二、俄语口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俄语口语的教学课程设计与现实脱节

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学生人均练习口语的时间较少。学生俄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现状可以用“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两个词来概括。“闭门造车”是指口语学习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而没有辐射到全社会;“纸上谈兵”是指口语学习局限于课本而非真实语境。学生一旦离开教室,立即被淹没在“汉语的海洋里”。课堂上的口语交流,多为模仿对话和课文内容,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学生缺少理解和使用俄语口语的思维方式

学生至今为止所使用的思维模式仍然是中文模式,人为地在听和说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点,致使俄语的输入和输出失衡。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习惯先将对话翻译成中文便于学生理解,在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时也是让其先进行翻译。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已习惯于先翻译成中文再回答这种固定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俄语思维方式。

(三)缺少教授和学习俄语口语的正确导向

一直以来都是考试考什么,教师便教什么,學生便学什么。在这样的考试导向下,教师肯定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传授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肯定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听、读、写上,“哑巴俄语”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文化差异带来的干扰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自信心不足,对练习的内容生疏,教师未加引导和鼓励以及语言课堂死板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对口语学习产生不安、畏惧甚至厌恶等不良情绪。

(五)学生对“开口说”的畏惧心理

不敢开口、害怕丢人的畏惧心理成为学生们口语水平提高的重大阻碍,学生往往因为单词量和语法知识储备不够,不知道该如何用俄语表达,再加之走出课堂使他们觉得不说俄语照样可以与人交流,因此又大大降低了俄语口语的输出量。

(六)不能明确认识到俄语口语对本专业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国际汉语教师。就目前而言,国际对外汉语教学通用的是“汉语为主、外语为辅”的基本教学语言模式,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俄语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还必须掌握交际的能力,懂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形式和语体,可以较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从功能上讲,语言的更大意义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熟练掌握俄语口语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也无疑增加了胜算的筹码。

三、应对措施

(一)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外语口语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语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所在,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可以探视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会风貌、人群心理、道德观念、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及其所处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基本情况,必要时可以对症下药,迎合学习者的兴趣,融入他们中间,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

解决“哑巴俄语”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敢说,能说,有机会说。课内课外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语言氛围,让学生自由、平等、轻松地进行口语学习和练习。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尽量用俄语授课,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作为出发点,让师生交流产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生活化、真实化、趣味化的课堂互动活动。

其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语言活动。“中俄语言文化角”就是我们给学生创建的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我们在2016年3月成立“中俄语言文化角”协会,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了正音课,邀请高年级留学生纠正发音并讲解发音技巧;针对高年级学生举办了口语大赛和原声电影赏析等活动;为即将毕业的学生開设了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及面试模拟场景。2016年4月27日,组织本院中国籍学生与留学生成功举办了以“你好”为主题的语言角活动;2016年12月23日,举办了与中俄谚语俗语相关的活动。语言角是一种自由、宽松的集体活动形式。在语言角里,学生没有上课的压力,只是用自己熟知的知识自由地去表达、交流,把在课堂上所学但是没有机会说出的话借此机会“释放出来”,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想说俄语的愿望,越说越想说,越说越好。

(三)引导学生运用俄语思维

教师应改良教学方式,在课文讲解中,尽量不用中文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尽量要求使用俄语回答,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复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用俄语思维的习惯。

总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灵活有效地使用媒介语是十分重要的。采取提供优质平台,提高教学质量,转换教学方法,丰富校园生活以及学生自觉重视口语并采取行动等措施,能够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井焕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J].林区教学,2010(08):32-33.

[2]郭利,鞠荣庆.克拉申习得-学得假说输入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新建县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J].大江周刊·论坛,2012(06):144-146.

[3]许明珠.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1(08):158-159.

[4]易兴霞.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06):157-160.

[5]葛梦兰.浅议如何培养大学生俄语交际能[J].林区教学,2009(09):94-95.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职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