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

2017-07-14 02:36:18张倩闫瑞琼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范畴外语教学原型

张倩,闫瑞琼

燕山大学

原型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

张倩,闫瑞琼

燕山大学

词汇教学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难点,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词汇量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词汇教学中,并给出相应教学策略,希望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经验。

词汇教学;原型理论;《现代大学英语》

外语学习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只有从学习者的知识习得出发,才能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原型理论的提出对外语的教与学有所启发。目前,国内主要有语法形式与结构原型的差异对语法学习的影响和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原型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两种基于原型理论的外语教学应用(陈静秋2014)。大学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词汇是理解文本的主要障碍,因此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原型理论源于对经典理论的哲学批判。经典理论认为不同范畴有清晰边界;同一范畴的成员地位平等(姚亿兵2010)。19世纪中期,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强烈批判这种高度理想化的二分法(梁晓波、李勇忠2006)。随后,美国哲学家Rosh(1975)正式提出原型理论,认为不同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同一范畴的成员有中心和边缘之分。

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原型理论,被应用到了以外语教学为主的很多领域。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所以很多研究者把原型理论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探讨外语教学新策略。梁晓波和李勇忠(2006)认为外语教师应对多义词的原型效果及基础词汇比较给予关注。徐密娥(2013)根据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提出五点建议。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并没有将原型理论应用到具体课程中。陈静秋(2014)分析了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课的应用,但只关注了内部的语言现象,忽视了社会文化、语言风格等外部因素。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的词汇为例,从以下三点探讨原型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比中英常用语法和结构原型;基础词汇的教学与上下义词的教学。

二、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词汇教学策略

(一)强调中英常用语法原型的差异

汉语中没有单复数名词和动词的标记,因此中国学生容易将汉语名词和动词形态直接转换到英语中,忽略单复数和时态的连贯性,而英语中,当物体数量超过一时,需用复数,原型是加“s”后缀。如,在第一单元中,单词“misgiving”常以复数形式“misgivings”出现;同时教师需要对动词时态进行归纳,让学生了解各种时态中所用的动词形式。以第二单元中“approach”为例,在一般现在时中,是“approaches”或“approach”;在过去时中,变成“ap⁃proached”;而在完成时中,需变成“has/have approached”。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差异。

(二)讲解基本词汇

原型理论认为基本范畴是人们划分具体物体的工具,同时让人以最少的认知获取大量信息(王寅、李宏2013)。据前人研究,如果学习者知道5000个最常用词汇,就能理解标准文章的97%(汪榕培1997)。

在《现代大学英语》中,很多词汇出现频率高,但也有许多偏词。如在第四单元中,“office”自2010年在四六级考试中出现11次,而“conclude,deposit”只出现过一次,“khakis”出现频率更低,因此教师要更注重高频词的讲解。

(三)注重上下义关系词

上下义关系指概括词与具体词的关系,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蔡丽霞2012)。例如,“bird”是上义词,“dove,swallow”等是其下义词,所以教师可根据上下义词的范畴理论给出上/下义词,让学生找出其对应的下/上义词。

在第二单元中,“oak”作为上义词“tree”的下义词,同时可引申出“maple,pine”等其他下义词,学生就能以组为单位记忆词汇。在第12单元中,“California,Iowa”等可以被看作是上义词“Ameri⁃can State”的下义词,这时教师可给出美国50个州让学生记忆,提高词汇量。

三、结语

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了原型理论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词汇教学的积极作用,希望给精读教师一些启示。但本文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缺少实证支撑,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以上建议是否可行,其他课程教师也可尝试将原型理论带入课堂,验证其促学效果。

[1]Rosh,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Semantic Categori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5(4).

[2]Yang,L.M.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陈静秋.基于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日语精读教学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4(3).

[4]梁晓波,李勇忠.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4).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6]王寅,李宏.原型范畴理论和英汉构词对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

[7]徐密娥.原型理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9).

[8]姚亿兵.国内语言学界原型范畴理论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0(9).

张倩(199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市人,在读硕士,单位:燕山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闫瑞琼(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市人,在读硕士,单位:燕山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范畴外语教学原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包裹的一切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42
原型理论分析“门”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