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吴晓云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当代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
张晓东,吴晓云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迎来了一批大规模化的毕业大部队,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得较大的改变和突破。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大学生就业较为流行的一种趋势,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起步较晚,再加上政府和社会缺乏较为完善的创业服务相关政策,因此,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仍存有很多问题与矛盾。
就业创业特点;就业创业现状;就业创业路径
大学毕业生相关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民生改善的社会问题,更是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不断取代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而不断成为在就业市场方面的一个核心和重心问题。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来讲是关于大学生群体在面向全社会所产生的就业压力,造成了供求总量上面的矛盾以及结果上面的矛盾,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来讲是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上主观愿望与其自身现实情况以及社会客观现实上面的矛盾,手高眼低。因此,在当代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之下,如何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或进行自主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和毕业生必须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以20到30万的趋势和速度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教育网所发布的信息来看,在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是765万,比2015年增加了16万。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社会不断进行转型,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首先,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不断地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精英时代下的大学毕业生属于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通常是由国家进行安排就业,基本上不存在相关的就业压力。而大众化阶段下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不同学历、不同高校以及个体间的就业竞争开始变得激烈,通常会出现高薪职位下“一职难求”的状况。其次,大学毕业生的流向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在我国,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等经济和技术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区域经济的发展较为不平衡,因此,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会把自己的就业目标放在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才需求较为旺盛的大城市,导致了就业地区较为集中,从而引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最后,崇尚自主创业与就业的依赖性并存。经过在大学四年中的学习与锻炼,大学生的认知、思想及心理等方面都开始逐渐的成熟,他们对自己就业不仅关乎国家、学校及家庭,更关乎到自己的未来生活与前途方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心智方面尚未完全的成熟,当就业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产生矛盾冲突时,更容易出现彷徨、盲从、举棋不定的心理。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毕业生心理预期高,然而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等,造成就业困难。国家目前鼓励毕业生创业,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提高。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周围很多学生的现实情况,还是社会舆论对于大部分高校生的引导,都使得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了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其次,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极其经验不足。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过于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儿,从而忽略了自身知识的拓展。显而易见,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人生阅历、社会经验都有限,对于市场的发展及特点了解都不深入,而且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难以很好的解决。最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从事着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创业的成功率一般比较低。国家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各类有关自主创业的设计大赛,但是,由于企业多涉及低科技含量的行业。而且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都是初涉社会,大多都会选择启动资金较少、开业风险较小的传统性行业。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之下,才会有人敢从事网络、软件等高科技行业。
想要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不仅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还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的研究进新不断地加强,从而构建更为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制。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现状分析,对于如何更好的开拓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政府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期间所遇到和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与国家在创业机制建设方面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首先政府要不断的优化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促进政策,通过对政策倾斜的运用,不断的扩大就业方面需求,吸引更多的东部投资商以及外资对中小城市进行开发,通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不断地带动就业需求的扩大。其次,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法律体系进行系统的构建,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得到不断的加大。最后,使社会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方面的城乡分割及区域分割状况得到改变。
4.2 对高校就业、创业的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学校应该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在校内形成立体监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指导与评价标准。其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服务机构建设要不断加强,不仅要搭建现代化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市场可以互联互通并资源共享。然后,学校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利用,促进大学生对就业、创业危机意识的正确树立,从而可以使自身的就业期待值得到很好的调整。最后,要对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建立,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职业规划得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得到最大化的拓展。
[1]唐秋红.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2):68-68
[2]周燕.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探析[J].科技信息,2011(35):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