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旨口译的困难与训练方法

2017-07-13 21:48李雪婷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困难

【摘要】口译(又称传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翻译活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加深,国际上对口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在国际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广泛。因此,合格、优秀的口译人才在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口译中的主旨口译,及其基本理论基础,并以笔者带领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个案研究,旨在分析主旨口译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简要探讨主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训练方法。

【关键词】主旨口译 基本理论 困难 训练方法

一、主旨口译的基本理论

释意理论是主旨口译依托的基本理论。释意理论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巴黎高翻的一个探讨翻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其创始人为口译研究学者塞莱斯科维奇及勒代雷。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D.Seleskovitch & M.Lederer(1989)认为巴黎释意理论在听力理解和双语转换中主要强调意义的重要性,强调脱离语言外壳。也就是说译者通过翻译所表达的是原文中非语言的意思而非语言意义。针对主旨口译的要求,口译听力理解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译员听到的内容可能比较零碎,庞杂,只有在听完以后,才能对信息进行整理、重组,然后将主要信息概括出来。同时,译者需要表达译文的言外之意,挖掘作者深层次的意思,这要求译者不仅要脱离源语言的结构及语法束缚,而且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把握作者的意图,把作者的原文价值以可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此外,根据Gerver对听力摘要能力与交替传译能力之间相关性所作出的研究表明,两者呈现双向正相关,听力摘要能力强,主旨口译表现的也就好;主旨口译口头表现好,其听力摘要能力也较强。

二、主旨口译中存在的困难

大部分口译初学者有这样的感受,当听完一段话以后,只能记住一些断断续续的单词,似乎每一句话都听懂了,事实上,却没有抓住重点,主要原因可能有语言能力弱,译员对原文理解不透彻,缺乏逻辑分析,理解充分但记忆存在问题等。鉴于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口译学习杰出者,其接受和表达内容这一过程应该不会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我们尚可以推断,在整个口译过程中,理解和记忆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口译学习者面临的主要困难。

1.理解。这里的“理解”指的是理解原材料的主旨观点而不是单纯的听懂了某个单词、短语,因为译员需要译出的是主旨观点。在口译过程中,言语意群纷至沓来,译员不应当在某一意群上花费过长的时间,否则将会错过一些关键信息点。

2.記忆。口译就是译员听取原语信息然后用目的语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译员需要回忆听到的内容。作为口译信息处理的瓶颈,记忆是口译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训练译员良好的短时记忆能力就意味着译员将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和保留更多的信息。

基于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西北赛区总决赛选手其主旨口译的现场表现,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选手在做口译时遗忘了许多关键信息,他们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回忆之前听到的所有内容。此外,一些选手在口译时,前言不搭后语,翻译的语言比较混乱,缺乏逻辑,抓不住核心信息。显然,这些选手在记忆原语信息过程中,未能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或原则来记忆关键信息,仅仅是混乱地将原语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以致在用目的语输出原语意思时,造成信息混乱或遗漏。因此提高主旨口译的短时记忆能力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三、主旨口译的训练方法

1.基于释意理论的理解能力训练。所谓释意,即解释原语的意义。在实战口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对改善短时记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译理解的特点是有意识地摆脱原语形式之后传达意义。释意理论指出,除了一些记忆超常的人,几乎没有人能记住长达几分钟的发言内容,也不可能凭记忆将他们一字不差地表达出来。因此译员要摆脱原语的语言形式,同时要充分理解原语意思,进而用目的语重新准确表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其次,在口译理解中,译员还要注重逻辑分析。口译中的逻辑思维指的是对原语的信息结构进行的逻辑分析和推理,其中包括去除原语多余信息,迅速捕捉原语内容的要点和整体结构,调整逻辑性欠佳的内容以及对后续内容做出合理推断等。具体讲,逻辑分析包括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辨别关键信息和主要信息,找到逻辑层次;横向分析是指分清各信息点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逻辑分析的目的是对原语的讲话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这也说明逻辑分析是口译理解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译员获取原语信息的平台。

2.基于意群组块的短时记忆能力训练。口译是一种用目的语来译出原语信息的交际方式。口译基本分为三步:首先是理解意思,然后是在记忆中储存信息,最后则是用目的语将其表达出来。然而,口译过程中,记忆不可能以一个孤立的阶段而存在,而是贯穿口译的整个过程。无论是理解原语信息还是用目的语输出原语信息,记忆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研究口译记忆在口译教学中也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

口译主要依靠的是短时记忆,其信息保留时间短,容量小。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组块,信息保存的时间约为一分钟。在如此短暂的保留时间和有限的储存空间内,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似乎不可能记忆大量信息。然而,译员可以将零散的信息点(小意群)组织成较大的信息单元(大意群),从而扩大其信息容量。这说明短时记忆并不受信息单位数量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有意义的组块的数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组块是一种有效克服短时记忆局限性的方式。译员可以利用长时记忆储存的知识来组织短期记忆储存的信息,从而形成熟悉的较大的意义单位,也可以根据意义的层次将原语分为不同的组块,每个组块承载着从每个意义层次提取的关键字词,然后将原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贯穿于这些有意义的组块中,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记忆的效果。组块的另一个作用在于能够减少信息的流失。一个包含十几个信息项目的句子经过组块后很可能只包含几个有意义的信息单位,这样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短时记忆中信息点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了信息流失的概率。如果译员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单位具有意义,使用较少的符号承载较多的内容,那么就能减少记忆负担,扩大记忆容量,充分地储存和加工信息。

四、结语

虽然口译任务的完成主要靠短时记忆,但口译的整体记忆效果还依赖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作用。所以,译员在训练扩大短时记忆容量和延长信息保留时间技巧的同时,还应在平时了解、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促进长期记忆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供短时记忆需要的信息打好坚实的基础。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互协调合作,加快信息检索、提取和加工的速度,逐步提高口译水平。海峡两岸口译大赛选手在主旨口译部分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口译中理解与记忆的重要性。在此,笔者希望借此文可以引起更多口译学习者对这两点的关注,并继续发现、讨论和研究有关主旨口译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Seleskovitch & M.Lederer,PEDAGOGIE RAISONNEE DELINTERPRETATION.1989.

[2]Gerver,David,Selection Tests for Trainee Conference Interpreters [J].Translators Journal,1989,(34):724-735.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邓建华,安宇.论主旨口译训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

[5]戴晓玲.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主旨口译中的听力障碍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

[6]王玮薇.记忆能力对主旨口译的作用:案例分析[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雪婷(1986-),女,陕西凤县人,硕士,现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汉英笔译与口译。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困难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诸葛亮的困难
困难时刻显担当 为民解难展作为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浅析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