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80年代的“反语法运动”以来,外语教学界就没有停止过关于语法教学的争论。如何上好语法课,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针对语法教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两点教学建议,一是要在语法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聚焦语法结构的表意功能,二是要在语法教学活动中多做英汉对比。加入了这两种教学方式的语法课堂,可以减少学生对语法规则死记硬背的需求,更好理解语言形式的深层含义,产出丰富正确的句子结构。
【关键词】教学方法 英语语法 表意功能 英汉对比
一、引言
1.语法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和教育界开始产生了一系列针对传统语法教学的反对之声。80年代的“反语法运动”谴责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语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使用,忽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自80年代的“反语法运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交际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在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学界及许多教师错误的认为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理解和表达外语的准确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教学过于强调语言的形式,过于强调语法教学的作用,而对语言的意义不够重视。以交际语言教学途径为代表的教学法和教学途径强调语言表达的意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对语言形式不够重视,或者说对于如何在强调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语言形式的问题认识不够清晰。
2.语法教学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语法教学面临的困境,学界已经意识到需要在语法教学活动中将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表意功能结合起来。然而究竟如何在语法教学活动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始终困扰着学界。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课堂上仍然在使用传统语法翻译法进行语法教学,更有甚者仍然使用语言规则灌输加习题操练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对语言的理解仅限于对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既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又容易丧失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因此外语教学界急需找到真正能够将语言形式和语言的表意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有助于将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聚焦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功能语言学从使用语言的目的的角度出发,对语法有了新的认识,即语法不是用来判断语言正确与否的规则,而是用来表达各种意义的语言资源。换而言之,如果外语教学工作者或者一线教师从分析语言形式表达的各种意义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才能还原出多种多样语言结构背后的本来面貌,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结构,举一反三,生成合法并合语境的句子。下面将以英语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为例来说明如何在语法课堂上,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语言形式的深层含义上,如何通过关注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变革传统语法教学。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是绝大多数语法课教师关于句法结构的第一课,学好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也是学生形成句法结构概念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绝大多数的语法教师,在教授这一概念时,还只是简单介绍英语中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是什么。因而学生只是单纯能够对各种简单句的实例对号入座,既不能理解五种基本句型在英语句法结构中的根本性地位(并列句、复杂句都是在简单句的基础上生成的),也无助于学生输出合法的句子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聚焦英语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背后的表意功能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对此知识点活学活用,为学好句法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范畴化是人们运用语言将所处的世界进行分类的一种认知过程。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的划分就体现了范畴化的过程。英语简单句之所以被划分为五种基本句型,是由英语中动词的性质和分类决定的。根据动词后面是否要接宾语以及可以接几个宾语,可以把动词划分为单及物动词、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动词后面是否要接补语,可以把动词划分为完全动词和不完全动词。据此,英语中的动词根据其性质可以分成五大类,不及物不完全动词(例如,be动词和感官动词),不及物完全动词(例如,run),双及物完全动词(例如,give),及物不完全动词(例如,keep和make),及物完全动词(例如,like)。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就是基于这五种动词类型生成的,而这五种动词类型的划分正是范畴化的体现。以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为例,及物动词体现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有一个真实的承受着(例如,love作为一个动作,有一个动作的承受者);不及物动词体现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没有一个动作的承受者(例如,run作为一个动作,是没有动作的承受者的)。也就是说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划分正是体现了人们运用语言将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了划分的范畴化过程。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英语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时可以从动词的类型和语义入手,给同学们讲解五种基本句型的表意功能,既五种基本句型的产生基于人类的表意需求。从人们的五种不同的表意需求入手,讲解五种基本句型的不同表意功能,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五种基本句型的产生,还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五种基本句型的用法。
2.聚集英汉语言形式的对比。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影响对第二外语的学习有负面影响,不利于第二外语的学习。实则不然,外语教学完全可以利用母語对学生的影响,通过英汉语言形式的对比解释语言规则的使用原理,加深其对英语语言形式的理解。下面将以定语从句的教学为例解释英汉语言形式对比在语法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定语和状语的学习早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开始,然后绝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以后仍然对其用法不慎明了,部分学生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源自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定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使用简单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定义、根本缺乏理解,只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毫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英汉句子中定语成分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深刻理解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分词、定语从句或其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如果仅仅用这种下定义的方式让学生对定语的概念加以死记硬背,不仅不抽象难以理解,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在短语“a beautiful girl”,“a happy day”中,“beautiful”和“happy”在短语中分别修饰名词“girl”和“day”做定语。对于这种简单短语中的定语成份对于学生来说根据定语的定义较好判断出来,但是一旦定语成分变长变复杂,仅仅根据定义来判断什么是定语对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了。例如“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如果让学生判断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定语成分,对学生来说就会十分困难。由此可见,仅仅靠下定义的方式并不能有助于学生对定语这个概念的理解。实际上英语句子中充当定语的成分在汉语中常用“……的”表示。早在小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句子成分,语文教师们就开始为学生区分“的”、“地”和“得”的用法区别。学生对于“的”的用法非常熟悉,既汉语中“……的”修饰名词时,此成分在句子中做定语。因此,上述两个例句“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分别译为 “那是个硕果累累的会议。”,“英语是一门容易学但是难精通的语言。”通过这样的一种英汉对比,学生可以很容易能得出上述句子中的做定語的成分分别是“fruitful of results”和“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
由此可见,通过英汉句子结构的对比学习,通过让学生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相较于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有着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优点,因而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三、结语
针对英语专业的《英语语法》课程目前面临的教学困境,笔者在文中提出了两点教学建议供高校英语教师借鉴。当然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本身的优缺点,文中所提到的两点教学建议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英语语法》课程的知识点上,一线教学工作者们仍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Matthei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2004.
[2]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3,(04):62-70.
[3]张保培.英语简单句结构的范畴化认知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4]旋元佑.英语魔法师之语法俱乐部[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徐博闻(1989-),女,陕西西安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