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长柄V型石英玻璃管做高温化学实验

2017-07-13 02:32马逸群
化学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

摘要:借助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碳酸钙高温分解”等四个高温条件下的中学化学改进实验,达到了实验简约、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结论可靠的实验教学效果。

關键词:石英玻璃;长柄V型玻璃管;高温化学实验;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6–006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长柄V型玻璃管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德前发明的一种玻璃仪器[1](其结构见图1),用它可以设计出不少的中学化学实验[2~5]。

如果选用石英玻璃管制成长柄V型玻璃管,那么用它还能做一些高温(一般指500℃以上)条件下的中学化学实验。

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

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教科书第50页,安排了“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学生探究实验[6]。

1.1 原实验的不足

教科书上利用棉花作为吸水材料提供水蒸气,其吸水量不易控制(若吸水过少则水蒸气不足且棉花易炭化,吸水过多则会冲走铁粉甚至引起试管破裂)。另外,按照课本上的方法进行实验,不仅仪器较多、操作繁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1.2 对该实验的改进

1.2.1 实验用品

主要是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酒精喷灯、铁架台、剪成斜口的饮料吸管、小试管等;还原铁粉、吸水饱满的湿粉笔、滴加几滴洗涤剂的水、稀盐酸等。

1.2.2 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2。

1.2.3 实验操作

(1)取一支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用剪成斜口的饮料吸管将还原铁粉送入直管中部,并使铁粉平铺;在还原铁粉的左边(靠近直管口),直接放入半截潮湿的粉笔;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弯管里注入滴有洗涤剂的水,注意使水面稍微超过弯管的上壁。

(2)如图2所示,连接实验装置(附塞)。

(3)点燃酒精喷灯,先预热长柄V型玻璃管的直管部分,然后用外焰对准还原铁粉加热(潮湿的粉笔因为靠近高温的火焰而很快就挥发出足量的水蒸气)。

(4)不到2分钟时间,就会有较多的气泡从滴有洗涤剂的水中连续冒出。用玻璃棒轻轻拨动气泡(或用洗耳球吹动气泡),单个的气泡就会缓缓上升;再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弯管口,点燃气泡,会产生爆鸣声(并伴随黄色火焰)。上述实验现象说明,玻璃管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该反应产生了氢气。

(5)当水中逸出的气泡很少时,停止加热,移走酒精喷灯。

(6)等玻璃管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能被完全吸引;倒出黑色固体于白纸上,观察不到变色;再取少许黑色固体装入小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几乎没有气泡。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反应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7]。

(7)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实验用品。

1.2.4 实验结论

1.3 改进实验的优点

(1)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方便学生设计、组装;实验操作较为简便,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2)实验只需要一个热源,节约资源;实验在细玻璃管里进行,有利于水蒸气与还原铁粉充分接触、快速反应。

(3)实验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促进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实验结论,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现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10页、沪教版(上海市教材)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08页,均安排了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8~9]。

2.1 原实验的不足

木炭还原氧化铜属于固相反应,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研混程度、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该实验的成功率一直很低。

2.2 对该实验的改进

2.2.1 实验用品

主要是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酒精喷灯、铁架台、玻璃棒、剪成斜口的饮料吸管、研钵、小试管等;木炭、氧化铜、浸有石蕊试液的脱脂棉(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稀硫酸等。

2.2.2 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3。

2.2.3 实验操作

(1)分别取木炭与氧化铜适量,并使两者的质量比控制在1:6~1:12之间;将木炭、氧化铜一起放入研钵,充分研磨,确保固体粉碎、混合均匀。

(2)用剪成斜口的饮料吸管取上述黑色粉末足量,送入长柄V型玻璃管的弯管里,自然堆积;再借助于玻璃棒,将浸有石蕊试液的脱脂棉(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到直管的中部。

(3)如图3所示,连接实验装置(附塞)。

(4)点燃酒精喷灯,先预热长柄V型玻璃管的弯管部分,然后对准黑色粉末加热。当加热到大约1分钟时,浸有石蕊试液的脱脂棉瞬间变为红色,说明氧化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加热到大约2分钟时,黑色粉末开始呈现红热状态,此时熄灭酒精喷灯,反应仍然继续进行(因为该反应放热)。

(5)反应结束,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倒出红色固体于白纸上,观察到有少许细小的“铜珠”。再取少许粉末状的红色固体装入小试管,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若红色固体完全不溶,说明还原产物全部是铜;若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对应的反应是Cu2O+H2SO4=Cu+CuSO4+H2O),说明还原产物既有铜又有氧化亚铜。

(6)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实验用品。如果玻璃管内壁附着金属铜,可用热的饱和烧碱溶液浸泡2分钟再清洗(因为加热生成的金属铜渗到了玻璃表层,而烧碱对玻璃表面有弱腐蚀作用,能使渗入的铜自行脱落[10])。

2.2.4 实验结论

2.3 改进实验的优点

(1)对药品的要求不高(普通木炭即可),而且药品的用量少。

(2)反应物自然堆积在长柄V型玻璃管的弯管部位,有利于集中受热,因此反应速率较快,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3)使用固化的石蕊试液(渗入试纸或棉球中)验证二氧化碳,方法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异思维。

(4)实验操作比较简便,因此加快了实验进程。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现行沪教版(全国教材)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24页、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第59页,均安排了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1,12]。

3.1 原实验的不足

该实验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必须对尾气进行收集、验纯,这就使实验者较长时间地通入一氧化碳,因而造成药品的用量大。即便如此,也时有爆炸发生,因此不少教师对该实验采取播放视频或黑板“演示”的无奈之举。

3.2 对该实验的改进

3.2.1 实验用品

主要是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酒精喷灯、铁架台、100mL的注射器(保留金属针头)、小气球、玻璃棒、小试管等;氧化铁粉末、一氧化碳气体、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浸有石蕊试液的脱脂棉)、硫酸铜溶液等。

3.2.2 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4。

3.2.3 实验操作

(1)用水量法测出长柄V型玻璃管的容积约为20mL。

(2)借助剪成斜口的饮料吸管,将适量的氧化铁粉末送入长柄V型玻璃管的弯管里,注意使粉末覆盖于弯管底部但不触及弯管上壁;借助玻璃棒,将2~3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浸有石蕊试液的脱脂棉)送入直管,贴在直管的中部。

(3)取一个规格为100mL的注射器(确保活塞与管壁之间润滑性良好),抽取100mL已验纯的一氧化碳气体(此时注射器活塞处于100mL刻度线)。

(4)如图4所示,连接实验装置。

(5)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向长柄V型玻璃管里通入一氧化碳,当注射器活塞处于80mL刻度线时,说明已向玻璃管内推入20mL一氧化碳,进而说明玻璃管内的空气已基本排尽。

(6)点燃酒精喷灯,预热长柄V型玻璃管的弯管部分,然后对准氧化铁粉末加热,同时继续向玻璃管内缓慢、匀速地推入一氧化碳;当加热到约1.5分钟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明显变红;加热到约2分钟时,氧化铁粉末开始变黑;加热到3~4分钟时,红棕色的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小气球也明显变大了。

(7)熄灭酒精喷灯,停止加热。

(8)等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后,取下小气球,点燃尾气;然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能被完全吸引;再取少许黑色粉末装入小试管,倒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如果黑色粉末全部变红,说明还原产物全部是铁;如果黑色粉末部分变红,说明还原产物既有铁也有四氧化三铁[13]。

(9)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实验用品。

3.3 实验结论

3.4 改进实验的优点

(1)引入定量设计,能及时知道玻璃管内的空气是否排尽,因此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也节省了药品(一氧化碳的用量不到100mL)。

(2)氧化铁粉末处于弯管位置,既能充分受熱,又能充分接触一氧化碳,因此有利于还原反应的快速进行。

(3)实验原理简单易懂,设计富有探究性,因此也适合安排为学生实验。

4 “碳酸钙高温分解”实验

现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第56页、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02页及沪教版(上海市教材)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13页,均安排了“煅烧石灰石”和“生石灰溶于水”等演示实验[14~16]。

4.1 原实验的不足

教科书上的设计方案,均是在空气中煅烧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如石灰石、大理石、贝壳或鸡蛋壳等),这样设计虽然操作简便,但是分解出的气体产物却无法观察和验证。另外,由“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一系列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不够明显。

4.2 对该实验的改进

4.2.1 实验用品

主要是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酒精喷灯、铁架台、镊子、药匙等;片状、颗粒状、粉末状的几种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如大理石、石灰石、水垢、石灰浆墙皮等)、红色的石灰水(滴有酚酞试液)等。

4.2.2 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5。

4.2.3 实验操作

(1)分别取3~4块片状(拇指盖大小)的大理石或石灰石、6~7块颗粒状(黄豆粒大小)的石灰浆墙皮、适量粉末状的水垢,借助药匙的小端、镊子等工具,将它们放入长柄V型玻璃管的直管中部但不触及直管上壁,注意使颗粒状、粉末状物质填充在片状物质的空隙里,并将它们尽量压实,以减少空隙(这样有利于相互之间传递热量);然后向弯管里注入滴有酚酞试液的石灰水,注意使液面刚好接触弯管的上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要使用贝壳、鸡蛋壳,因其含有机质,会干扰后续的实验。

(2)按照图5,连接实验装置(附塞)。

(4)停止加热(弯管里的液体有被倒吸的趋势,但绝不会进入直管部分),等到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拔掉橡皮塞,用玻璃棒将少许灰白色固体推入弯管里的液体中;稍后,用手触摸弯管处,能感觉到发热,并且液体又逐渐变为红色。

(5)取出玻璃管内剩余的灰白色固体,不难发现,它们容易被捏碎(已变得酥脆)。

(6)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实验用品。

4.3 实验结论

4.4 改进实验的优点

(1)本实验是在相对封闭的体系里进行的,并使用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使得碳酸钙分解的两种产物都在玻璃管内得到了检验,因此拓展了实验内容,丰富了实验现象,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

(2)滴有酚酞的石灰水具有多个作用(既检验二氧化碳,又验证了氢氧化钙,还为氧化钙的溶解提供水),这一素材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性与思维严密性。

(3)本实验将碳酸钙分解、氧化钙溶于水、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等三个反应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构建“钙三角”的知识体系,树立化学物质的“变化观”。

(4)選用几种不同形态的含有碳酸钙的物质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认识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分布,同时体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组成的相似性和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5 结束语

长柄V型玻璃管具有直管和弯管两部分,因此可以代替多种常规玻璃仪器进行化学实验,而且减少了仪器的连接,其微型结构又节省了药品。对于石英材质的长柄V型玻璃管,因其质地坚硬、耐高温,还能用来做一些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实验。该仪器取材不难,既可以自己加工,也可以网购。

总之,在化学实验中,长柄V型玻璃管的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和借鉴。利用长柄V型玻璃管进行化学实验,简便易行,节俭环保,现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前,杜玉芬.巧用长柄V型玻璃管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J].化学教学,2013,(8):41~43.

[2]陈立铭,李德前.利用长柄V型玻璃管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J].化学教育,2014,(21):56~57.

[3]雍世伟,李德前.长柄V型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J].化学教学,2016,(11):70~73.

[4]胡海铭.巧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化学教育,2014,(23):52~53.

[5]李德前,魏海.有色物质在水中扩散实验的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6,(3):60~64.

[6]宋心琦,王晶,李文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0.

[7]马逸群.铁还原氧化铁的产物是氧化亚铁还是四氧化三铁[J].化学教育,2011,(11):72~73.

[8]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10~111.

[9][16]姚子鹏,陈基福,洪东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8,113.

[10]梁会敏.巧除试管壁上的铜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26.

[11]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24.

[12]毕华林,卢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59.

[13]刘怀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证探索与教学思考[J].化学教学,2007,(11):13~16.

[14]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56~57.

[15]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102~103.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探究有效的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