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成
摘 要: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各地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客观分析了鲤城区的产业现状,其次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隐患,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并提出通过强基固本、技术改造、管理创新、扶优扶强、盘活招引、共克时艰等措施来实现目标。希望能为今后鲤城区乃至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常态 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a)-133-0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依赖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尤为迫切。长期以传统产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鲤城区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总理签批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1]”。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并正式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鲤城区作为泉州市的中心城区,更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
1 鲤城区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鲤城区已形成了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鲤城区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构筑了以光电信息产业为特色的都市型先进产业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三大产业仍是鲤城区工业支柱的格局未变;(2)纺织鞋服的产业规模和税收贡献仍占半壁江山,是鲤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增长乏力,需要加大力气扶持产业转型升级;(3)机械汽配产业由于载体、外迁等因素逐渐萎缩,税收贡献减弱,并有持续下滑的趋势;(4)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长,实现产值翻番,但扣除铂阳精工后,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税收贡献能力未增强,效益下降,需要鲤城区加大培育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壮大;(5)重点高新企业特别是铂阳精工贡献突出,对产业发展支撑明显。
2 鲤城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隐患
2.1 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鲤城区地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著名侨乡。海、陆、空交通网络完备。高新园区集聚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二是科技优势。鲤城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50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4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6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三是产业优势。鲤城区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实力和竞争优势,并始终围绕着加强和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不断拓展和积累。纺织鞋服产业形成了(除漂染外)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体系;机械汽配产业是国内“四轮一带”产品和汽车底盘紧固件的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称号;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機-系统优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称号。
2.2 发展隐患
一是发展载体不足导致企业外迁。鲤城区工业用地基本告罄,项目用地相当紧张,剩余的未开发土地多为居住聚集区,开发建设成本巨大。不少企业发展壮大后由于发展载体不足而搬迁至周边县(市、区),特别是对用地需求较大的机械汽配行业,如培新机械、华盛机械等。二是龙头企业少。鲤城区以民营经济为主,草根经济发达,呈现出星星多、月亮少的现象,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为鲤城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缺少体量大、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是鲤城区经济的薄弱环节。2016年全区202家规上企业中仅4家企业纳入省级经信龙头企业,17家企业纳入市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产值规模偏小,高成长型企业凤毛麟角。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低。鲤城区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依靠大批量生产产品,以微薄利润换取生存空间,产品附加值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导致产业规模大而获利能力低,易受外部经济影响。特别是纺织鞋服依靠外贸订单生产、机械汽配产业主要加工组装,缺少研发技术投入,企业高端产品不多。“受经营者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市场准入等因素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突破现有行业进入技术层次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领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困难重重[2]”。四是企业负担重。企业管理成本高,由于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用工需求量大时招不到工人或者招来的工人素质参差不齐,用工需求量小时又不得不养着工人;企业负担员工的社保费率高,负担沉重。五是产学研不配套。鲤城区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研发实力。“欧美的装备制造业已然摆脱以产品为主的传统发展路径,进入“后工业时代”,依靠品牌经营及专业解决方案等非制造领域的优势占据全球高端市场 [3]”。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有待加强,较少企业涉足前沿科技,全区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足2.8%等。
3 鲤城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融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三项行动计划,巩固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主导产业,培植发展光电、微波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清洁安全的先进产业高地。
3.1 促进主导产业高新化发展
机械汽配业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水平,重点支持液压工程机械整机生产、特种专用汽车装配等装备制造业龙头项目;大功率工程机械轴承,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四轮一带、汽车紧固件、扭力胶芯等关键零部件项目;环保餐具生产设备、针织机械、纸制品生产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优势项目。纺织鞋服业要重点支持碳纤维、PTT纤维、竹纤维、复合差别化纤维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建设,超细绵纶、抗菌防臭、导湿快干等新型高端纺织面料开发。提高制鞋设计能力及水平,重点发展高档化、功能性、舒适性的鞋类产品。大力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支持企业搭建互联网协同平台,做大做强纺织鞋服生产基地。
3.2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光电产业要敏锐把握世界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重点支持高效单晶异质结双面(HDT)太阳能电池和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生产设备等项目研发。着力突破高密度LED显示屏、裸眼3D-LED显示器、LED照明灯具设计等技术,紧跟并力争引领LED应用变革。微波通信产业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优势,引导微波通信产业积极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实现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数字对讲机、数字视听、互联网+、高端电容器、高端伺服驱动系统等产业项目。其它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支持石墨烯、高性能镍氢电池等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项目。
3.3 促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要重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与开展工业4.0升级行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是通过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重塑制造业格局[4]”。鼓励与引导企业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梯度应用、综合集成和交互推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开展工业4.0升级行动,提高鲤城产业网络化应用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普及产业生产线自动化应用,实现制造工艺和过程创新。大力促进“数控一代”在企业的应用,组织本地数控装备生产厂家和应用厂家对接,在纺织服装、制鞋、汽车配件等领域建设数控自动化示范生产线,根据各自特色产业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全面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发展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
4 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今后,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应考虑立足做大做强现有三大产业集群,致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1 注重强基固本
一要坚持稳住大盘,加快对存量优化调整。要做好高新产业“培土施肥”和传统产业“挖潜拓荒”文章,实施抓大扶小计划,扶强现有存量骨干企业,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个时代,社会的主体结构将从分层转向结网,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人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地张扬,集中在政府的权力将开始分散,权利的最终流向,是社会、是大众、是一个个独立的公民个体[5]”。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家转型升级的自觉意识,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移过剩产能,压缩低端产能,拉升高端产能。三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自身承接协作配套能力,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提高鲤城区产业链合作水平。鼓励企业利用鲤城的区位、人才、科技优势,将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关键生产环节留在鲤城。四要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融资咨询等服务,助推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4.2 加强技术改造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促企业产品升级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对接落实好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1211”工程等政策,推进“数控一代”应用提质扩面,全面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作,推动传统产业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二要加快推动项目建设。重点实施省、市、区技改项目。抓好七星电气、佰源机械、华盛机械、华硕实业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加快7个光电信息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海天时尚梦工厂、中织源网络科技互联网+针织智能制造项目、安邦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促项目尽快投达产。三要继续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支持彩清洁生产技术。
4.3 推动管理创新
一是加强培育鸿星尔克、火炬电子等一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引导企业注重管理机制变革,向先进管理要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责任量化管理、生产承包管理等形式,挖掘人力效能、细化生产工艺、加大节能降耗,提升产量质量。二是全面推进“企业家和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有计划的遴选事业心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家参加培训,加快有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业创新激情、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三是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树立商业模式创新标杆,通过新模式、新思路、新发展的理念,鼓励企业重塑产业生态链,拓展营造新型盈利模式,带动产业变革。
4.4 大力扶优扶强
一要发挥政府战略引导和服务推动作用,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集中各类资源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先进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二要持续深化“万家企业手拉手”活动,推动订单对接、产能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深化专业分工。要筛选一批有创新潜力的重点企业、机构、项目名单,确定一批具有支撑性、关键性的年度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对重点扶持对象资源倾斜力度。三要主动帮助企业减负,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4.5 盘活招引并举
積极开展“三闲”资源招商工作。摸底调查鲤城区“三闲”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每月跟踪通报招商进度;研究出台园区僵尸企业及闲置厂房退出机制,开展僵尸企业排查,建立企业库,积极开展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为引入高端重大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空间;积极开展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加大对进入破产重整企业招商力度,力促企业卸下负担,经过重组后焕发生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定期更新闲置资源招商手册,利用各种平台渠道进行招商推介,加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和高端重大项目的招商力度,推动鲤城区产业发展。
4.6 强信心克时艰
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不容乐观,整个经济大盘下行压力仍未有根本性改观。“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制造业也步入了新常态,钢铁、机械、汽车、食品、医药、能源等行业近年来普遍增速放缓[6]”。
但越困难越要有坚定的信心,越要用好政府的帮扶之手,政企同心、两手合力,共克时艰,切实把实体经济抓上去。针对当前形势下一些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不想转型、不敢转型、不懂转型的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区、街两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处级干部走访企业制度,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企业信心,积极引导企业专注实业、坚守实体,深入研究发展前景、技术走向和产品创新,加快推进产业整合、技术改造和品牌运作。
总之,不断探寻的转型升级之路,关乎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关键是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创新转型,推动主导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动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高新产业驱动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5(4).
[2] 吕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模式与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2-09-07(5).
[3] 邵安菊.上海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对径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4).
[4] 梁倩,侯云龙.“两化融合”接轨第三次工业革命[N].经济参考报,2012-07-04(008).
[5]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 王钰,张连城,张自然.对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5-2012年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