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堂 崔恩铭 李青 杨锦钊
(江门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
梁启堂 崔恩铭 李青 杨锦钊
(江门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HCC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采用DTI检查(ADC值)。分析治疗效果及ADC值。结果 82例HCC患者,20例完全消退,32例部分消退,20例病情稳定,10例疾病进展。根据临床有效率分为A组和B组,A组包括完全消退、部分消退、病情稳定,共72例,B组为疾病进展,共10例。术后3~7d、3、6个月A组ADC值均低于B组(P<0.05)。经穿刺活检及AFP等实验室指标监测,9例复发灶,设为复发组;73例未复发灶,设为未复发组。术后3、6个月复发组病灶ADC值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8,t2=2.636,P<0.05)。结论 DTI对诊断HCC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其术后疗效评估指标。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原发性肝癌,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腹水等,严重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进而导致其死亡。射频消融术作为治疗HCC有效手段,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并发症,但术后复发率较高[1]。DTI是目前唯一可有效观察与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式,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临床关于DTI对HCC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估价值研究较少,故本研究选取82例HCC患者,探究DTI对HCC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估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HCC患者,其中包括男42例,女4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1±10.26)岁;体质量22~30 kg/m2,平均体质量(26.25±2.58)kg/m2。
1.2 检查方法 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3~7 d,3、6个月对82例患者行DTI检查。DTI应用SE-EPI序列:轴位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0.5 mm、层数16、视野24×30 cm、矩阵128×128、b=500 s/mm2、扩散为9个方向、扫描时间16 s、TR/TE 3500/70 ms。并将DTI原始图像输至飞利浦MR工作站,进行数据分析,获取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于相应区域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定ADC值。
2.1 治疗效果 82例HCC患者,20例完全消退,32例部分消退,20例病情稳定,10例疾病进展。根据临床有效率分为A组和B组,A组包括完全消退、部分消退、病情稳定,共72例,B组为疾病进展,共10例。术前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3、6个月A组ADC值均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复发和未复发病灶ADC值 经穿刺活检及AFP等实验室指标监测,9例复发病灶,设为复发组;73例未复发病灶,设为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未复发组和复发组ADC值分别为(1.33±0.15)×10-3mm2/s、(1.16±0.04)×10-3mm2/s,术后6个月未复发组和复发组ADC值分别为(1.32±0.13)×10-3mm2/s、(1.21±0.05)×10-3mm2/s。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8,t2=2.636,P<0.05)。
目前,HCC呈逐年升高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每年HCC新发病例高达78万,死亡病例占74万,其中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占全球病例50%以上[2]。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酒精。朱丽娜等[3]研究表明,单一应用射频消融术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HCC无法完全消灭肿瘤,致使肿瘤周围病变组织不完全失活,导致肿瘤复发。
临床常采用CT进行疗效评估,但其不适用于直径<1 cm病灶,加之术后靶病灶周围肝实质内易出现炎性反应,并呈现强化特征,与复发病灶强化特征极为相像,从而导致CT诊断准确度低。DT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新型技术,可根据水分子扩散运动无创性探测生物组织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夏伟等[4]学者研究表明,DTI可直观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有效区分病灶区、正常白质区及灶周水肿区。其中为显示与说明临床图像,弥散张量的失踪或平均弥散图需联合应用示踪ADC图、FA图进行评估,且信号强度与ADC值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 d,3、6个月A组ADC值均低于B组,且术后3、6个月复发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P<0.05),说明DTI可有效评估HCC射频消融术后疗效,鉴别术后复发病灶。原因在于射频消融术后,坏死肿瘤组织细胞膜崩解,增加细胞外水分,减少细胞膜表面水分,增大肿瘤内部细胞间隙,进而降低细胞密度,水分子向细胞外间隙移动,自由扩散程度扩大,导致ADC值降低。
综上所述,DTI对诊断HCC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其术后疗效评估及复发病灶指标。
[1] 蒋涵羽,刘曦娇,宋彬.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5,6(2):91-97.
[2] 陈旭兰,付靖楠,李颖,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5):41-45.
[3] 朱丽娜,谢宝杰,赵京旗,等.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臂CT引导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30):87-89.
[4] 夏伟,杨应明,陈伟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辅助高级别胶质瘤导航术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77-80.
R 445.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103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