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2017-07-12 13:54韶关学院512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内涵

陈 勇 (韶关学院 512000)

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陈 勇 (韶关学院 512000)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来看,对于风光或雄奇无限,或旖旎万千的自然山水,国人一直对其推崇有加,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将之提拔到哲学高度的认知层面之上,认为山水具有灵性,同时,这种审美观亦直接影响到历代书画大师,历朝历代层出不穷的山水画作品便是这一明证。从山水画本身来看,这种艺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寥寥数笔便能够精准地烘托出艺术情境,这种美术创作风格使得山水之美跃然纸上,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审美观。为此,本文将从山水画的起源入手,就中国山水画的内涵——天人合一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精神内涵;哲学意蕴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或者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古代的中国山水画,还是现代的山水画,都以其中国传统哲学观的渗透,体现了山水的灵性,传承了传统文化与传统的哲学思想。那么山水画起源于什么,又是如何发展,如何具备天人合一的内涵的?本文将作出具体的探究。

一、山水画的起源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从我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发展历程来看,最初一个时期,创作者仅仅是将自身生活环境中的山川河流简单地描绘出来,并且这一阶段的创作多为自我娱乐,仅仅被视为日常劳作过程之中的消遣。

根据相关史料显示,现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画家为敤首,后世均将其奉为中华民族美术创作活动第一人。《画史会要》中说道:“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汉书·古今人物表》亦有里记载:敤首舜妹,最早做画的人。《列女传》盛赞她善画,“造化在心, 别具神技”,山水画也是画嫘所创。此类较为朴素的美术创作思维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美术创作者。至秦汉时期,山水画改变了先前过于朴素、随性的创作方式,而是逐步开始实现了创作的规范化,进而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注重写实性,从而使得美术创作者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得以正式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公众日常赏析的对象。如此一来,山水画作品的创作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欣赏,而是成为艺术装点方式之一。此种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发展至宋代,使得山水画终于颇具气象。彼时,苏东坡针对山水画艺术创作抛出了著名的观点---“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邹”,随着苏东坡观点的广为流传,自此改变了先前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使得山水画创作理念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重大的转向,即追求作品表现的神似而非形似,如此一来,使得美术创作者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之中,进一步强化了自娱的创作倾向。到了元代,倪云林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余绘画不求形似,草草数笔,以解胸中之逸气耳。”之后,明代唐伯虎的“寄乐于画”,石涛的“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等,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画山水画目的就是怕悦自我,陶冶性情而己。而这一理念也从古至今不断传承,始终如一。

二、中国山水画的内涵——天人合一

从山水画的艺术特质来看,其着意于形神兼备,倡导着道法自然的山水画创作风格。也就是说,山水画创作者笔下的作品,不仅源自其对自身山水、河流等景观的观察,同时,更将创作者自身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还有就是,相当一部分山水画作品,亦是创作者用于承载和抒发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的最佳载体。就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来看,其注意对宏大结构的把握,对于枝节性问题则不过分拘泥。由此,使得中国山水画均使人观来产生大气磅礴之感。此外,在画作布局方面,多数创作者注重对“势”的凸显。所谓的“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从山水画在宋代之后的发展情况来看,此时的创作者习惯将诗作加入于作品之中,从而借助诗作的形式,烘托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这种艺术创作风格是西方油画作品所不具备的。同时,在这种山水画创作理念的影响之下,展现出创作者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形而上思考。如“百丈飞泉洒面凉,桃花片片写沧浪,道人白足元无垢,自爱空山日月长。”(题文征明仿李唐《沧浪濯足》)这不仅洋溢着对自然的深沉热爱,而且表现出艺术家内在生命与宇宙精神的巧妙契合。自然与人有机合一,使中国画的山水题材具有普遍的审美基础。从我国美术创作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山水画自唐代之后,便成为国画创作的主要创作题材。正所谓:“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树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沈括《图画歌》)不管在哪位画家的眼中,山水画均彰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以及博大的自然情怀。因此可以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山水画,其之所以能够成为国画艺术作品的杰出典范,关键在于其承载了画家本人对于自身生命意义、对于世间万物认知的厚重思考。这体现出中华艺术对于宇宙精神的深入思考与独特洞见。

三、结语

从山水画艺术自身所承载与彰显出的哲学意义来看,其直观地体现出画家对于生命同自然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进而体现出生命个体的有限性之于宇宙空间无限性的揭示。这种山水画艺术创作倾向,正如同苏东坡笔下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不但体现出苏东坡对于壮美山河景观的赞美与颂扬,同时,亦表现出苏东坡对于个体同宇宙关系的辩证思考。可以说,对于中国山水画创作者而言,万事万物并非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之中,创作者将内心的艺术创作体悟同其所观察到的外部景物相结合,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山水画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1]周浩明.“天人合一”理念在当代设计中的误读[J].装饰,2008(06).

[2]郑芳.再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J].艺术教育,2006(01).

[3]汪雪媛,江葆华.天人合一,与山传神——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情趣[J].中国陶瓷,2006(02).

[4]冯民生.“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J].文艺研究,2006(04).

[5]张瑞.对山水画精神属性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6(06).

[6]巫极.“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山水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7]危磊.论中国山水画圆融和谐的艺术境界[J].中州学刊,2004(06).

[8]张洪亮.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似”与“真”[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陈勇,韶关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山水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