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摘 要:文章针对时代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特性,明确指出大学体育课程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而实践教学则是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来加以巩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新一代技术人员的必要环节。笔者从当前大学体育体系的现状以及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大学体育 课程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26-02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高等院校的专业体育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培养了大量的从事体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回报国家,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也应不断地改革创新完善自己的体系,从而避免原地踏步而步步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大学生体育课程体系也要从锻炼自身的体质,增加自身健康和提高整体的体育素养为主,以便拥有超前的发展趋势,在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上有显著的提升。
1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合理
长久以来,各所高等院校仅仅关注到学生们的所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很少培养学生们学习知识后的应用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现如今的社会需求则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单方面的理论人才,所以说这才是摆在大家面前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
而各大高等院校中,学生众多导致上课时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实践较少这个短板,导致现实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严重不合理,通过中国学生的考试不难看出,中国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笔试占比较多,从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大家要知道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教学都以上课听课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只能被动地去接纳知识,却不懂得应用。
1.2 大学体育课程的过激性
各大高等院校之所以设置大学体育课程,是因为需要把学生培养成身体、道德、心理、社会适应性健康的完美人才。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高校只是把理论知识放在重要位置,却没有实践的机会,从而不能达成塑造完美人才的方案。
正常来说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应该有如下几方面。
(1)具有文化传承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对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2)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教育并是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
现今的大学体育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转折点,也是对于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大学的体育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室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适当地在学校的领导下组织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外的体育训练,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以便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完美人才。
1.3 大学体育文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当代的大学体育的教学理念严重偏离了学校的价值方向,甚至发生了与教育事业的脱轨。大学体育课程的体系应以竞技体育为教导的核心,以普通的教学理念为辅,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而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也对学生们的体育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校园的体育文化组织较为松散、缺乏连贯性,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意识较弱,从而形成了不小的问题,所以人们一定要改进这个问题,要以育人为核心,发展和发扬对学生的培养问题。
2 大学体育的核心
大学体育的核心应该是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不同需求,从而彻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其核心的价值则是提升国民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地打造出完美的教育体系,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断地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新鲜的血液。
在我国的学校课堂里,期末考试一向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即便上课睡觉都可以考出相当不错的成绩呢?主要是因为学校大致的考试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快速使用,遗憾的是常常这种记忆都是短暂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直接导致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点不全面。举个例子,就像很多高校的大四实习生应当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而并不是在学校强制的学习或者被学校强制地分配到跟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因为學校中的学习和社会上、企业上的工作有一定距离的脱节,所以一定要靠实习才可以充分地掌握当代大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论。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人们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3 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终生健康为目标
3.1 创建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运行机构
首先将终身目标化为可实现、可操作的两个层次、3个方面、5个目标,以便发展大学生终身健康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其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然后需要运用妥当的思绪来确定课程构架与内容开发等工作,这样就会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发生的各类困难与问题。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就是面向社会上的个人,培养其适应社会以及社会的服务能力的积累过程,如此这样才可以培育出更优秀的专业综合性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
大学生体育课程是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大学生体育课程是为了尽快地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健康化教育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形式上则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便促进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质量。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从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中改进,更需要深层次地加深读书育人的教育思想观念,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具有综合性体育素质的人才。
3.2 加大高校现有的创业覆盖面
从现有的高校中来说现有的创业教育方式对于创业的激励是不利的,并会流失很大一部分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就创业来说,对于学生本身便是一次又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以便与学生们更好地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但由于学校创业教育的方式不正确导致人才的流失,对于未来社会上的就业问题也增添了些许的负担。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改革便是改变大学生现有状况的良好开端,使得大学生实践经验加深加强,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提高了很大的适应性
3.3 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内容
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大学中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体育通识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构成、教材建设以及体育设施保障与调配。但目前来说体育场馆的设施能否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人们应当建设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课程,实现现如今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正确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网上的平台来实施对于大学体育的监控以及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审所遇到的困难。
4 结语
以大学生终身健康为目标的大学生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充分反映了当下各个高校关于课程改革方面所欠缺的不足,同时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会更好地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变未来发生的各种困难,建立好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以便更好地从旁协助处理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体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困难的问题,各个院校还应注意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使改革具有创造性和独具性。
参考文献
[1] 于军,周军华.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整体优化[J].科教导刊,2013(4):57-59.
[2] 葛耀,施鲜丽,魏增光,等.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框架体系设计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