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文 谭成清
摘 要: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研究,归纳出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艺术装饰经历了3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融合发展阶段,21世纪的全面创新阶段。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剖析,找出我国大型团体操艺术装饰发展方向,为今后团体操创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型运动会 团体操 艺术装饰 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01-04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listhenic Artistic o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Large Games in China
Tang Taiwen Tan Chengq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Abstract:Research of calisthenic artistic o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large gam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and calisthenic artistic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in its development:In the 50s to 70s Exploratory Stage;In the early 80s to 90s of the Fusion Stage of Development;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Stage of 21st century.The author hope that through analyzing the three stage of calisthenic artistic and found out it development direction,offering advice for designer and editors of group calisthenics.
Key Words: Large games; Calisthen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团体操的特殊价值在于由展示民族文化而体现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特殊的教育性。它的存在有着重要意义,宣扬当时社会风貌,弘扬人文精神,对凝聚党心、民心有着重要意义,是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文化风气、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团体操的动作、图案、艺术装饰都发生巨大变化。艺术装饰作为构成团体操要素之一,在团体操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在我国团体操艺术装饰上的研究不深,涉及的不够全面。所以该文通过对团体操艺术装饰演变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来促进团体操艺术性的发展。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我国团体操艺术装饰演变特征划分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视频分析发现,团体操的艺术装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不同历史背景,各时期团体操艺术装饰的不同特征,将团体操艺术装饰的演变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初步形成阶段、融合发展阶段、全面创新阶段。(见表1)
1.2 各阶段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特征
1.2.1 第一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人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国际上分裂势力企图破坏中国,形式严峻。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急需改变中国形象,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新的社会风气,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此时,团体操的创编内容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性和教育性。
(1)场地结构。体育或对体育场进行再加工形成符合团体操表演需要的表演场地,包括舞台、灯光、背景等。[1]。这一阶段团体操的场地结构比较简单,三届全运会都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表演场地就在体育场的中间空地,没有搭建舞台,表演时间在白天,完全借助自然光线。此阶段都以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为团体操背景,第一届全运会没有运用任何装饰,第二届与第三届全运会都对看台进行大力装扮,表演前由近万人手持画好的图稿,站或坐在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表演时,根据场地中央的内容,呈现不同的图案,作为背景。看台背景的融入使团体操的表演更加生动,主题思想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突出,气势更加磅礴,整个表演更加富有表演力。这是一项大的突破,一次质的飞跃,是团体操在艺术装饰的演变过程中里程碑式时刻。
(2)服装。团体操表演中,服装既是烘托节目气氛,增加表演色彩与张力、又是宣扬民族文化的载体。这一阶段表演服装主要是借用平时工作和生活服装展现劳动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服装类型单一,款式简单[2]。
表演服装的特征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和追求视觉上整体划一这两方面。在人物塑造上会根据职业特征进行搭配,比如:第一届全运会的主题是《全民同庆》,那么在内容的表达上就要由不同阶层的民众来体现。因此,在服装的搭配上就要体现出职业性,从而鲜明的展现各阶层的民众。在视觉效果上,则会考虑到队形图案变化时不同着装的组合带来的表演效果,在服装颜色上的运用以单色调为主,追求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3)道具。团体操中道具的运用不仅能扩大表演的张力形成强大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对深化主题,突出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如表2所示。
通过对表2的研究发现,小型轻巧的道具使用更多,这与追求简便灵活、动作整齐划一的表演风格相符。另一方面表演道具主要表现出“注重写实、设计简单、配合队形图案凸显政治色彩”的特点[3],如代表劳动生活的麦穗;一颗红心向光明的向日葵;便于組成五星、火炬的红旗等,它取材于生活,但都体现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拥戴。
(4)音乐。视觉上的观赏能直接进入脑海,而听觉上的震撼能直击人的内心。在大型团体操表演时,音乐的选用、编排起着主要作用,即为整体表演增添光彩,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通过对这三届全运会上团体操音乐的研究,发现主要以大型乐队伴奏为主,歌曲类型单一、弹奏曲风单一、表现形式单一、主要特色是节奏感强,节奏鲜明激昂。
1.2.2 第二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融合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西方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与我国交流的更加紧密,对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艺术装饰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结构。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既是中西经济的碰撞,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正好是展示中国文化,展示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好平台。此次在场地设置上,最大的突破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背景内容;二是舞台灯光的。背景内容上改变了以往大量出现的政治性口号,标语,注重突出新时期国家的风貌,时代气息,注重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展示。比如第六届全运会上,用各种各样的色块组成的现代化城市风貌;用色块组成的椰树、木棉来展示南国风情;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象“飞天”和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长城”等,树立我国新时期,新风貌,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灯光的运用,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之举,此次团体操表演,首次配合大型灯光创编了夜间团体操,上千人堆砌的巨型灯光与暗场灯火表演交相辉映,个人的视觉产生极大的震撼,这是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表演。
(2)服装。表演服装是为表演内容而服务的,是为增添节日气氛,对节目主题的突出有辅助作用。随着这一时期团体操创编内容的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表演服装在创作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朝着“类型多样,色彩鲜明”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①时代特征,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服装改变了上一阶段由角色搭配衣服的方法,更加偏向舞台效果,服装的款式增多,色彩搭配更加绚丽。比如在第六届全运会“迎宾”环节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纱裙,这是在上一阶段不曾出现的。在她们翩翩起舞时,犹如四片不同的云彩,犹如四条彩色长河,极大地丰富了表演形式,增添了舞台效果。而在“腾飞”环节出现的太空服,更是对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一次侧面展示,体现出我国的时代特征。②民族特征,注重对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挖掘,表演服装的创作设计体现出民族特征,如,在北京亚运会上,太平鼓、威风锣鼓等表演形式,就必须配合特定民族的服饰,才能体现就这一民间演艺形式的表演风格。[4]③仿生特征:团体操表演为了突出主题,更多的借助仿生服装形象来展现表演内容所要求的表演特色(仿生服装:指表演服装提取仿生对象的本质特征,在服装上进行模仿式的表现,在服装的形态,色彩两方面对这一自然物象进行模仿创造)[5]。比如,第六届亚运会的“迎宾”环节出现穿着小羊服装的儿童进行表演,羊是广州的象征,也是这届全运会的吉祥物。通过仿生服装的表演,更加突出此次表演的主题,这不仅仅以鲜活的形象对广州进行宣传,也让整个的表演层次得到升华。
(3)道具。一方面,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见识面越来越广,对舞台效果的追求也就越大,期待看到更多新道具的运用。另一方面,团体操的创编者也推陈出新。在舞台的创编中根据时代的变化,道具的使用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使道具的功能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现将第六届全运会和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道具的使用情况加以概括。
通过表3的研究发现,这一阶段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道具朝着“大型道具在递增,小型道具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比如大型的喷泉池,飞龙、火龙、升降舞台等。同时,出现了专门化的道具,如吉祥物。
(4)音乐。这一阶段的音樂运用更加丰富,编曲的风格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整个的团体操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背景音乐风格的变化,出现类型多样的风格,多种伴奏结合。针对不同时期表演的主题不同,音乐的节奏或欢快、或激昂,或轻柔。如:第六届全运会“迎宾”环节音乐的创作,一方面吸收了某些广东民歌;另一方面吸收了通俗歌曲的唱法。在“腾飞”环节,响起悠扬的电子琴音乐等,仿佛置身于一场交响乐中。二是,音乐不在以纯音乐的形式出现,如邀请到一些明星进行主题曲的合唱,这都极大的丰富了这届运动会开幕式。
1.2.3 第三阶段(21世纪至今)全面创新阶段
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团体操艺术装饰方面更是变化巨大。
(1)场地结构。①背景:这一阶段在创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创编设计,改变了以往有人工翻背景本来完成的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完美的展现出科技时代的力量,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长147 m,宽27 m的巨大LED屏幕,以及直径为18 m,重达16 t的蓝色星球,是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制作最精彩,科技含量最高的创作。②舞台灯光:在舞台灯光的运用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发挥到极致,充分将表演内容与灯光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表演时使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灯光设备,配置各种电脑灯具仅3 000台,全方位,三维照明灯光艺术,它能根据表演内容的不同,表演节奏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灯光的角度、色彩、亮度等。这一时期,是科学技术与灯光高度结合的时期,是全面创新的时期。
(2)服装。进入21世纪,表演服装在创作上趋向“综合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服装风格繁多,设计更加贴合主题。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服装有47款,15 153套。在服装的设计上,会考虑到表演内容、气候等因素,如北京奥运会服装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服装的面料是纱质,主要考虑的是当时炎热的夏季;二是:LED在服装的运用,使整个服装展现出流动色块,使舞台效果更加精彩。在服装的款式上,这一阶段更多是将民族特色与国际元素进行搭配,就是把中国的东西用世界的语言向全世界观众展现出来。
这一阶段,团体操表演服装加大高科技的突入,在烘托奥运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更加注重服装功能的开发。
(3)道具。进入21世纪,一方面表演形式更加多样,表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细腻;另一方面,中西方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等,使得观众欣赏美和观赏美的能力显著提高,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一阶段,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更加多元化,舞台效果更加美观。表演道具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主要特征体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新型道具为主”。比如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缶”,就是在利用我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器械结合灯光、信息技术创造的新型道具。其次,重16 t,直径18 m的“地球”,它由9个钢环,各环之间用细网状的特质钢丝相连构成,外表装上LED屏幕。
这一阶段,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在立足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国际元素和科学技术,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更是将我国大型运动开幕式表演推向顶峰。
(4)音乐。这一阶段,对大型运动会开幕式音乐突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创作形式上推陈出新,朝着多元化的发向发展,整个音乐呈现类型多样、曲调多样、弹奏方式多样。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有18位作曲,编曲人员创编了100多分钟的音乐。首先体现在形式上的变迁,一方面不在依靠以前那种单调的音乐伴奏;另一方面音乐与表演内容结合更加紧密,在某些环节完全依靠音乐来表达主题思想。其次,音乐功能上的变迁。不在单纯的作为烘托节日气氛,更多转向展示时代变迁、东西方文化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主题曲的演唱。在歌舞表演中,以东方的琴声为主调,配以西方的现代舞蹈,交相辉映,迷人之极。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表演的协奏曲等,都体现出音乐功能更加多元。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第一阶段,我国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艺术装饰各个方面的特征表现为:“类型单一、款式简单、贴近生活”。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装饰各个方面以凸显时代气息为主,主要特征表现为:“类型多样,色彩鲜明”。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艺术装饰各个方面更加注重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主要特征表现为:“科学技术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更加多元化、艺术化”。
2.2 建议
(1)注重国际艺术的交流。一方面将民族特色与国际元素结合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对国际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借鉴,融入到我国团体操的表现形式当中,有利于团体操的走出去。
(2)注重对艺术装饰功能的开发。创新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根本。一方面注重与现代科技成果的创新,提升团体操表演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发掘民族特色、民间艺术,有利于团体操焕发更大的活力。
(3)注重对相關学科的学习和提升。通过对美学、服装艺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增强团体操艺术装饰的协调性和艺术性,有利于团体操表演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高留红.论团体操的内涵及表演模式的发展演变[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1):92-99.
[2] 郑丹蘅,齐占霞.我国大型团体操表演服装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42-45.
[3] 费兆国.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道具的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1.
[4] 黄宽柔.我国团体操的发展与展望[J].体育科学,1994(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