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受肺炎治疗的186例患兒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独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停止时间(5.32±1.01)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31±0.13)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3±0.62)天、住院时间(6.21±2.5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咳嗽停止时间(&63±1.27)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13±0.16)天、体温淡复正常时间(3.17±0.11)天、住院时间(8.26±5.62)天;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6.02%。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恢复情况,及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肺炎;头孢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由细菌或者病毒引起,以病理形态为依据可分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种类型,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多为病毒引发。该疾病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春、冬气候骤变及寒冷等季节。临床表现通常为: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发热等。如果治疗不彻底,则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本文作者以提高小儿肺炎治疗效果为目的,提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验证其临床效果及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受肺炎治疗的1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3±2.5)岁。观察组,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43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7±3.6)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医学诊断标准,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的患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具体用药方法:针对新生儿至2个月婴儿,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每天30~50mg/kg,分2~3次;针对2个月以上小儿,同样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每天50~100mg/kg,分2~3次,连续用药5天。
1.2.2观察组 给予头孢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其头孢他啶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阿奇霉素用药:连续用药5天,第1天,按体质量10mg/kg顿服,一天最大量需控制在0.5g内;第2~5天,按体质量5mg/kg顿服,一天最大量需控制在0.25g内。
1.3观察指标
1)以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咳嗽停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等。
2)以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将护理后治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治愈、好转、无效。治愈:X线检查病灶炎症全部吸收,肺部体征及临床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好转:X线检查病灶炎症得到部分吸收,肺部体征及临床相关症状得以减缓;无效:X线检查病灶未吸收,肺部体征及临床相关症状完全没有改变,甚至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治疗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2.2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6.02%。且两者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3讨论
小儿呼吸呼吸道具有相对狭窄、咳嗽排痰能力弱、支气管柔嫩、纤毛运动能力差等特点,同时小儿淋巴与血管相对丰富,从而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一旦发生肺炎后,具有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症状严重等特点,如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病理形态为依据可分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种类型。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更多为支气管肺炎,其主要由支原体感染所致,呼吸道为其主要传播途径。
近年来,我国小儿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高峰逐渐迁移。治疗小儿肺炎应选用对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影响作用较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阿奇霉素恰属于大环内酯广谱抗生素。
阿奇霉素属于第三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主要通过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而发生相应机理作用,从而感染其蛋白质合成。阿奇霉素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为35~48小时,并且在细菌蛋白抑制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该药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如果血药浓度为2μg/mL时,那么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如果血药浓度为0.02μg/mL时,那么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5%。可见,当巨噬细胞迁徙至感染灶后,再次被释放出细胞,当巨噬细胞浓度可以达到细胞外20~30小时,那么在小儿肺炎受感染部位,主要针对肺组织浓度、支气管分泌物会产生较高的浓度作用。另外,阿奇霉素还具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头孢他啶,该药品属于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其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相似,其能够抑制转肽酶细胞壁合成的最后一步交叉连接,促使交叉连接无法完成,从而使细胞壁合成受影响,最终消灭细菌溶菌。传统医学理念认为抑制菌药物阿奇霉素与细菌药物头孢他啶联用无法起到良好临床效果,但近年来临床医学表明两者合同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本文为验证其临床效果及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咳嗽停止时间(5.32±1.01)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31±0.13)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3±0.62)天、住院时间(6.21±2.5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咳嗽停止时间(8.63±1.27)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13±0.16)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7±0.11)天、住院时间(8.26±5.62)天;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6.02%。
综上所述,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恢复情况,及提高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