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突出职业特征,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十几年来,我们在桓仁凤鸣电站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和设施,建立成厂中校,探索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厂中校;人才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目前职业教育“弱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难题上,要让“另一头”即企业也热进来,除政府统筹、协调、政策、法律支持外,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是校企两个主体中需要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多赢[ 1 ]。
我院信息与电气化系与本溪凤鸣发电有限公司合作,在凤鸣电站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工作站,为水电站动力设备(简称水动)专业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简称机电)、供用电技术(简称供电)等专业相关实习与实训提供条件。
一、打造合作育人的“厂中校”
学院于2001年在凤鸣电站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供机电与供电专业进行机电检修、电气设备运行实习及顶岗实习。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拓展,于2014年成功申办水动专业,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16年在凤鸣电站重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厂中校与教师工作站。
凤鸣电站在职工之家提供了可容纳50名学生吃、住、学习的场所,我院投入近4万元资金对住宿场所进行了维护与改造,安装必备的生活设施。
二、厂中校教学任务实施
在完善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条件下,根据生产季节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实习任务。枯水季节机组停机检修,包括:一般检修、小修和大修,可安排机电、水动专业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习、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实训;在机组发电运行时可安排学生进行电气运行、机组维护与检修及顶岗实习。安排电站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与授课。
三、校企双主体,共赢求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的设备、资金与技术和学校的资源相结合,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双赢。
(一)校方获益
与企业共同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直接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参与指导,使教师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厂中校”为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了企业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进行教学,为学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补充了教师的不足。学生在“厂中校”中学习与实训,感受到了企业氛围,为顶岗实训创造了条件,避免了顶岗实训带来的管理难,安全隐患多,费用高等问题。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电站参加真实的生产过程,使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系统地了解和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电气设计,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故障的维修等技能,为毕业后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
(二)企业获益
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也是某些企业的一个追求,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师资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企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可以发现一批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后续发展贮备人才,毕业生进入到社会工作后,还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任务,以及为企业推广产品。
由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小组,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力量进行科技革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等,也可以为电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
四、厂中校建设的思考
厂中校的建立,形成“以学校教学为主导,企业实施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内容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学生培养与员工培训相结合,科研与开发结合”,融入厂中校建设的要素中,以厂中校搭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发挥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专业培训的优势,为企业服务,解决技术、管理、经营的难题,以服务换支持,以真情求支持,以贡献赢合作[ 3 ]。
校企合作难在各自利益诉求不同,更要关注的是生产与教学矛盾。事实上,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共同的利益链客观存在。学校应该主动对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校企结合互利互赢的切入点,必将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卫,刘小宁.深化高职校企合作的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1):58-61.
[2] 张兴福,王艳宝.校企合作“校中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时代,2013,21:293.
[3] 韦林,陈文勇,王大江.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29:165-166.
作者简介:
张萌(1989-),女,汉族,辽宁辽阳县人,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