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当下,就是成就自我

2017-07-10 19:29李文泉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坛特级教师语文

李文泉

那是1998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接到绍兴县教委人事科的一个电话,说要推荐我参评浙江省第六届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殊荣。我十分敬仰特级教师,但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要成为特级教师。所以我以特级教师荣誉太高,我还没达到要求为由而谢绝了。

第二天,人事科又来电,说经过筛选摸排,还是决定推荐我参评,并要求下午必须去教委拿表格并抓紧填好报上级教育部门。

就这样,经过层层考核评审,我成了一名特级教师。

后来,常常有人问我:你是怎样成为特级教师的?我偶尔也会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希望能在回望中发现一些令人心动的亮点,可惜没有。

一次,我问我爱人这个问题,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她略加思索后说:“你呀,说白了就是个野生的!”我不解:“为什么这么说?”她解释道:“你没有刻意想要得到什么,只是在教学的自留地里实实在在地耕耘着;你没有参加过高级别的教师专门培训,独自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你的一切都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堂课后,在不经意间积累得到的。”

她的话讓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真的没有什么高远的目标和理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值得称道的故事,只是用心做好当下,在不自觉的积累中成长了。

一、初涉教学之路

1983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绍兴县钱清乡中心小学工作,那是一所农村学校。刚工作后不久,学校要承办一次全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我被指定上一堂公开课。在活动前,为了解我这个新教师的教学素质,时任钱清区校业务校长的周一贯老师带着区语文教研大组长提前来听我上一节语文课。那天,我上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以课堂情感导读为主要手段,精心设计指导学生朗读的层次,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学懂课文。课堂上学生学得很投入,读得也很动情,整体的效果很好。听课后,周老师大加赞赏,说我是一个“情感派”。他对我说:这样的课堂风格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这样的课是很见教师功力和学生朗读表达水平的,你接手这个班级时间不长就能上出这样的课堂效果确实难能可贵。鼓励我坚持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下次活动就这么上课。在一周后正式活动时,我上的是《第一场雪》,运用情感朗读的教学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年春天,钱清学区要组织一次小学语文“老、中、轻”三代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教师代表同上一篇课文,来展示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语文教学达到同样的效果。活动邀请县内外10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规模不小。我作为年轻教师的代表承担了上课任务,上课内容为五年级《渡船》一课。那时的我,经周一贯老师的传播已在全区乃至全县小学语文界有了点小名气,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当然想要努力上好这堂课。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并多次与周老师进行讨论研究,多次借班试教。活动那天,我带着自己的班级到区校上课展示。这堂课我紧紧抓住渡船上人们的情绪变化作为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进行深入的情感朗读指导并辅以形象别致的板书设计,上课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得到全体听课教师的称赞。

一年中两次课堂教学亮相都获得了成功,使自己坚定了要当好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的信心,也促使我走上语文教学研究之路。

二、沉浸教学之乐

那段时间,我一方面认真上好每一篇课文,同时也开始读一些教学研究书籍和杂志,我觉得自己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吸收。所以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我都争着参加。无论是听课还是听讲座,无论是区内、县内还是市内、省内的活动,我都不加选择地积极参加。我觉得不论活动水准的高低、信息的多少,参与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记得1984年下半年的一天,我们得知杭州安吉路小学有一次语文教学活动,由北京的蒯福棣老师上课,语文教学界泰斗袁微之先生作报告。我与当时钱清区校的吴汉华老师一起去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们俩第一天下午就赶到杭州,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来到安吉路小学。校门还没开,我们好说歹说才说通门卫,到了听课礼堂。可是,礼堂的大门也还锁着,为了能找个好位置,我们俩就爬窗而入,并把从学校里带去的一架笨重的燕舞牌双卡录音机放在台边,我们要把这一天上课和讲座的内容都录下来。整整一天,我俩边听课边守着录音机,还时不时地上前更换录音带,中午为看管录音机还得轮流跑到外面去吃饭。许多来听课的教师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但我们一点都没觉得过分。回来后,我们俩还在录音机前趴了一整天,整理、讨论、研究其中的内容。

那时,我就是那样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田地里快乐自由也漫无目的地生长着。没有“教坛新秀”“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之类的课堂教学评比。我努力地上课、听课,只有一个目的:想让自己的课上得好点。那时也没有需要发表论文的学校考核和职称评定。我努力研究语文教学,撰写论文发表,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现在想来,“做好当下”确实不失为一种成功策略。这样或许更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与快乐,让人生在自然状态中更好更舒展地成长。所以,在不久后举行的绍兴县首届教坛新秀评比中,我获得第一名,也被评为绍兴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在首次教师职称申报时,虽然自己只申请了小学二级教师职称(因为根据年资条件我只能申请这一职称),但我还是被县职评小组破格首评为小学一级教师,据说当时全县就两位教师被破格晋级。

三、感悟教学之道

“做好当下”,还得经受得起跌宕起伏。

有一年,我被推荐为绍兴市参评浙江省教坛新秀的候评人,那年的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刚好由钱清区承办,市教研室领导要我在会上上一堂公开课,并明确这堂课作为我参评省教坛新秀的考评课。这在无形中给我增加了心理压力。我努力想上好这堂课,在课前也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可是事与愿违,由于我带班上课,把学生从四里地外的农村学校带到镇上的大会场时,看到了黑压压一大片前来听课的教师,这场面不要说学生,就连我自己也有点怯场了。上课一开始就放不开,加上彼此情绪影响,使这堂课上得不尽如人意。省教坛新秀的头衔也与我失之交臂。

我很沮丧,好长时间我都不敢接受各种公开课任务,很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几个月后,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燕骅老师来当时的绍兴县实验小学(现柯桥小学)上课。我听了她的《找骆驼》一课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语文课应该上得如此的缜密与精细——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每一句过渡语的运用都要有如此周密的设计;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应该如此巧妙地在课堂上变成教路;对学生的学情变化应该如此精准地把握并点化成现场的生成;对课堂走向的预设应该如此周到全面;课堂的完整性应该如此滴水不漏。这一切,在我以往的课堂上都没有做到,我所注重的只是自我的教学设计,课堂的行进更多的是依赖学生现场学情的展现,一旦课堂有变就会把握不住。我終于明白:课堂教学表现得是否精彩,归根结底是教师自己的备课问题,要上好课就得备好课,备好课就得备好自己,备好学生,备好教材。

于是,我重新振作,重新理解备课,重新理解课堂教学。

这以后,我就十分重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那段时间,我带的班级上公开课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校级的、镇级的、县级的、市级的教研活动课;家长开放课、学校工作考核课、上级调研课、外来者参观课……以至到后来如果有两个星期没有人到班里来听课,学生就会问我:“李老师,什么时候有人来听课?”——他们居然觉得课堂上没有别人来听课就没劲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历练,我的课堂教学成熟了不少。

1991年上半年,钱清镇校承办了全国学习学理论研讨会,我在会上上了《麻雀》一课,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突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来学懂课文,得到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不久后,绍兴县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钱清镇校召开,我在会上上了四年级的《朱德的俭朴生活》一课,在教学设计上,牢牢把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在课堂上学生成了主角,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自主设问为课堂推进的引擎,就连最后形成的板书都全部由学生完成,给人以清新、有教学力度的感觉,反响很好!

我重拾了课堂教学的自信。

四、践行教学之实

这么多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解,我从不喜欢在语文教学前面加任何定语以此来确认自己的教学风格。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风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一个语文教师也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个风格和一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不同的教学心态在课堂上表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如果把自己的教学固守在一个风格、一个模式里,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一直坚持“真实、朴实、扎实”的行为理念,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进行着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这些年中,我虽然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我始终坚持语文教学的研究,不断写一些论文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后来我虽然担任了校长,但还坚持上课、听课、作讲座,坚持分管教学业务工作,认真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认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认真地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渗透到学校的全体教师中去,形成学校群体的教育思想,为促进教学做贡献。

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的教育积累。因此,当省政府出台小学教师可以评中学高级教师的政策后,我就顺利通过评审;在绍兴市政府出台中小学教师享受正高级待遇的政策时,我也第一批就通过了评审。

因为不管什么情况下,我都在做好当下应做好的事!

“做好当下”,其实就是不停积累,不停前进。不管你的心有多高,但脚必须在地上,不然,即使你的心再高,也只是空中楼阁,是不会成功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没有“至千里”的雄心,也没有“成江海”的奢望,但我在“积”,在“积”那“跬步”,在“积”那“小流”,而所有这种“积”,无须刻意谋之,只需做好当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312000)

猜你喜欢
教坛特级教师语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以梯级荣誉制度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一切皆有可能
我的语文书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