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军
2015年,被誉为“新高考改革的元年”。2016年是改革的第二年,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5个省市使用了由国家统一命制的试卷,如此格局会保持短暂的稳定。为此,分析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征,对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作文备考都有现实的意义。
一、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简析
2015年,全国各地作文试卷共15套。2016年,根据教育部的调整与安排,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安徽、重庆、四川等省市取消自主命题,统一使用全国卷。所以,2016年只有9套作文题。整体而言,去年的作文题,守正学科本位,提倡创新精神,凸显思辨色彩,实现由“百花齐放”到“几枝独秀”的平稳过渡。
(一)命题材料
视界开阔,贴近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倡导创新精神,关注生命成长。
综观全国9套命题材料,我们发现,命题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倡导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呼吁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年,就有多套作文题与之呼应。如全国卷Ⅲ中关于“小羽创业的故事”:“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越来越大,小羽集中精力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正是因为创新精神,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才突破自我的局限,实现了众人的共赢,其根本在于创新精神。
青春阅读,是灵魂的对话,是体验的共享,是精神的对流,这对青少年来讲,是精神成长的核心话题和主要内容。如全国新课标Ⅱ卷要求学生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在“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中,思考哪一个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关注的是阅读内容与途径的问题。同样的还有,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激发学生思考:书签之所以神奇,是精神的巨变还是经典的永恒?依然关注的是阅读促进精神成长。更为直接的是天津卷,用“我的青春阅读”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历中搜集经验的“金蔷薇”,在阅读地图的爬梯中构建精神图谱。
(二)能力指向
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辨性的论述空间与角度。
2016年之前的作文材料,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二元对立的思考。在材料中会出现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相互转化,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辩证性,也容易形成“骑墙式”的“伪思辨”。比如2014年江苏卷的“青春”“腐朽”与“不朽”,上海卷的“坚强”与“柔软”等。这些题目,虽然能撬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但是只是打开了两扇门,易引导学生陷入“非此即彼”的泥淖。
但是,2016年的作文题,在对学生思辨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比如,全国新课标卷Ⅰ提供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可以从教育者、受教者、社会、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度阐述,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角度。
再如,新课标卷Ⅱ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的比较,呼吁的是三个层面和多个方向的深度阐述,而不是“非此即彼”简单式的优劣归类,思维空间比较大。
总之,这些题目内容,切近考生实际,聚焦于自我反思,而思考的方向则是完成了“外向”到“内向”的转变。
二、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一)关注生活,审视自我
引导关注生活,学会关注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文化热点话题。比如就2016年上半年而言,一些作家、作品、大师等文化热点事件,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曹文轩、闫肃、梅葆玖、杨绛等等。繁复多变的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成为信息的俘虏,被信息所占领。面对这些事件、热点,占有素材是第一步,同时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归类与整理。
审视自我。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明确指出:“认清自我”。作为现代公民,要培養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要学会返躬自省,进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砥砺自身,提升思辨分析水平,必须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自身精神成长的困惑,然后才能寻求到属于自我的成长方向和途径。
(二)打造阅读的“银河系”
就目前而言,现在大多学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苏东坡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为精神奠基,可以促进能力提升。要学会“一招鲜、吃遍天”的秘诀,努力构建个性化论据的“银河系”。
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对中外作家作品有所涉猎,主动与中外文化昆仑,如简·奥斯汀、甘地、史怀哲、昂山素季、索尔仁尼琴、纳兰容若、胡适、梁漱溟、林徽因、沈从文、龙应台、余秋雨等,进行高端对话。还可以指导学生观看经典电影。电影是文本具象化了的视觉艺术,经典电影之所以经典,就在于经过时间的淘洗,其深刻的思想依然存在于观众的心里,成为人们的精神因子,丰富思想素养,培育精神成长。学生可以分主题进行选择性地观看,比如时政人物类:《昂山素季》《成事在人》等;比如底层人物类:《鞋子的天堂》《萤火虫之墓》等;再如励志类:《肖申克的救赎》《为奴十二年》等。
改进积累方法,养成积累习惯。语言是思想的外壳,积累名言,实则是积累名家的思想与观念。积累素材,概述名人轶事。积淀思想,这是积累的最高形式,对名著或名篇进行评点。
(三)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多元思考
目前,议论文仍然是绝大多数考试的首选文体,但考生的议论文写作问题多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分析说理,往往是演绎概念,观点先行,再去寻找与观点一致的材料。为此,学生需要的是对事件、观点寻找突破口,从多角度来分析、说理。
指导学生重温哲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论人、事、物等,要全面地看问题,千万不可片面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动态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持发展的观点;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等等。
加强说理技巧的训练,引导多元思考。比如,具体事例分析能力,写议论文应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不断丰富论点内涵,从正面的、反面的、偶然的、必然的、历史的等相互矛盾的事例中进行具体分析,甚至寻找“黑天鹅”,进而得出一个更严谨与更深刻的结论。再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假想敌的手法,运用“也许有人说”,提出反面观点,对自我的观点进行反驳,进而在漏洞中修补自身观点,从而让观点更严谨与有力。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学生还应在审题立意方面加强训练。俗话说“文章千古立意高”,在审题立意中,力从想得准、想得深、想得巧、想得广等方面,深入思考与审视,巧妙寻找角度,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