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的启示

2017-07-10 16:19徐飞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飞挖坑砍树

徐飞

小时候在农村曾见过一种砍树方法:先在大树树冠处系一条粗长绳,然后围绕树根挖坑,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直至树根主干完全裸露。这时,众人一字排开,拉着那条粗长绳,往一个方向同时发力。树身被拽着逐渐倾斜,倾斜,最后一声震响倒伏于地。

现在想来,这种砍树法颇为高明,它比抡着斧头直接对准树身蛮干要省劲且安全得多。想要将大树砍倒,却先来挖坑,这颇具生态系统的思维特点。起先的几锹下去,对于这棵树并没有任何影响,但随着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这棵大树倒地的命运也就逃避不了了。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它的复杂性远远高于砍树,但砍树却能给作文教学带来启示。其一,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不在写上,所以只对着学生写作行为用力,即便指导得再细致,效果也不会很明显。關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体悟、读写趣味以及生命状态,看上去与作文无关,实则密切相关。其二,当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整体变革无能为力时,我们可以从微小变革开始,积小变成大变,从局部改良引发整体变革。

“双飞圆桌”栏目的创办意旨也正在于此,我们不求系统但求自成系统。从“双飞茶座”到“双飞圆桌”,栏目开办两年来,我们探讨过“支架与范式”“语言与表达”“体验与写作”“性情与文字”“叙述与描写”等关系,讨论过写作评价、写作意识、写作的效度、写作核心素养、读写结合等话题,还研究过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荣维东老师的交际语境写作……一路走来,作文教学的风景无限。

也许读者诸君会觉得我们讨论的话题比较散,不成系统,但作文教学的系统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正如挖坑时的东一锹、西一锹,看似散漫,毫不着力,但始终围绕着树的主干用力,效果终将呈现。

有句老话:“大树不倒,挖坑太小。”只有把坑挖到足够大,让树的根系从深深的泥土里全部凸现出来,把树放倒才能成为可能。“双飞圆桌”已经探讨过的话题还是太少,即便有的已经探讨过,但可能还没有点到要害处,所以我们要继续“把坑挖大”,探讨作文教学的更多话题。2017年,我们将会围绕高考作文教学、中考作文教学及作文好课等话题展开讨论,也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我在本期“双飞圆桌”组稿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合力之重要。本期圆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我们邀请了俞发亮、张华和严爱军三位老师。他们三位角度不同,或案例剖析,或技术介绍,但都各有绝活,见解不俗。三篇稿子放在一起,可以互为参照,构成思维的张力,利于读者诸君加深思考。

张华老师的文章中出现较多的是“技术”一词,这与他近几年提出的“技术作文”的主张有关。在今年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创课”活动中,我与张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向我介绍了“技术作文”的教学主张和教学实绩,并在活动的评课环节,向大家倡导“从作文教学之‘道走向作文教学之‘技”。对于张华老师对“技术”的迷恋,我深深理解,“技术作文”是对当下空泛的“人文作文”的一种纠偏。但我也提醒张华老师,不可让“技术”走向极端,作文教学应该主“眼中有技,心中有道”,实现“道”与“技”的融合。

我们的争论自然没有结束,同时都很期待能继续探讨下去。张华老师和我一样,对作文教学满怀热情。我们的争论,恰如对树根的砍击,尽管用力方向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想起这些,在寒冷的冬夜,心中备感温暖。

猜你喜欢
双飞挖坑砍树
我给老爸挖坑
秀才砍树(部级优课)
挖坑
去地球挖坑吧!
今夜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苹果里有五角星
冬天不要砍树
只忙着砍树
跨世代双飞本田飞度改装案例(GD&GK)
手提式挖坑机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