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澄
[关 键 词] 教育改革;劳动技术教育;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75-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纳入了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这无疑使学科地位、学时分配、知识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香坊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是哈尔滨市首家成立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拥有20个专业教室和先进的设备,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创新教育模式,开设了布艺、结艺、陶艺、木艺、纸艺、摄影、机器人、形象设计、沙画、纤维、软陶及烹饪等专业。自2001年5月建校以来,在市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实师资力量,拓展活动范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开创了香坊区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发展定位,树立全新理念
在办学理念上,确立了“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为内容的理念,让学生“实践体验、手脑相济;陶冶情操、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创新活力;融入生活、增长才技”。并把各专业的内容开发定位在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引领于生活;逐步强化了办学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注重提高各专业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为各中小学校安排好劳动和实践的专业课程,让参与实践的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告别传统思维,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引领教学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打破传统,从备课的层面,从授课的角度,从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角度,逐步向着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角色转变;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制作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内化而生成创新意识,用探索专业课程的开发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真正使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丰富活动内涵,打造全新特色
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我们通过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一)坚持“立本求源”,自主研发专业教材
经过思考研究,我们找到了针对我校发展特色建设上的切入点,深入研发学校的专业教材,从“立本求源”的角度来把我们的创造力培养做实。所谓“立本”即保持劳动技术教育学校各专业校本教材适时而动的根本,时刻保持与学生能力、生活的实际相结合。“求源”即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能时刻在创新的层面上加大研究新方法、新策略,为专业找到创造之源,为学校找到特色之源。“科研先导教学,教学促进科研”走科研教学特色办学之路。先后开发校本教材12套,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结合“十二五”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做好教师子课题立项工作,让个人课题研究真正促进个人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加强本校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育科研人才,并能对教师群体起到示范、辐射、激励和带动作用,从而提升学校科研研究的质量,形成我校“科研兴校”的氛围。
(二)坚持鲜明特色,灵活设置内容
随着校本研修的深入,我校把新专业的开发和老专业的更新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信息技术应用、传统工艺制作、现代手工技艺、生活服务技能等四位一体的劳动技术教育。及时组织教师以“提升专业技能、夯实教学基础、扩展教学内容、挖掘创新元素”为主题的基本功比赛。并结合市里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丰富教师专业拓展的能力与水平。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对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资源优化,更新教学手段
在市装备处和我区技术装备科的协调帮助下,增配了更先进的教学设备。组织专业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策略,充分利用多媒体深入教学,多媒体使用率达到100%,各专业完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内容不断丰富。新专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探索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方式,对整个专业的教学实施和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创新示范,突出引领辐射效应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鼓励一专多能;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实践,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造,主动设计的能力。学生自己进行科技实践的活动,在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创意、创作、创造,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拓展工作外延,谋求全新发展
“巧手工锦绣,慧眼看未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和省市教育技术装备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工作,确立服務好区域内中小学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专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拓展工作外延,使学校不但是劳动基地、德育基地,还要成为心育基地、科技基地。
完善学校的内涵建设。在专业方面: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贴近学生生活的手工实践操作传承发扬)和科技文化(电动电子环保等)进一步研究探索,将区域内的中小学生都能融入参与其中。在教师方面:开阔教师眼界,打开教师的思维;发挥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优势,争取外援教师资源形成合力,达到师资资源共享。
今后我们将立足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展示空间的办学理念,让他们的创造力飞扬,放手实践,心灵的梦想才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