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海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探究和应用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新理念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教师应该为学生酝酿好学的激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好知识,而且有足够展现逻辑思维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得以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那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准确性
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提炼。语言是文字表达的重要工具,语言过多或过简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对各种概念、定理、公式的表达的准确性。数学课堂中对于语言的表达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语言的准确,是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定义、概念、法则、公式归纳与总结,是前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探索、研究、推理、总结出来的科学结晶。作为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准确、精简,能达到表达效果,这就要对语言文字进行提炼,短小精悍。例如,在除法教学中,就要对“除”和“除以”进行提炼,不能混为一体,搬弄是非,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指出“除”和“除以”的区别与联系,先读被除数就读“除以”,如果先讀除数时,则只读“除”,如12÷4可以读作12除以4,也可以读作4除12,但是,12除以4商是多少,列式是12÷4=3, 12除4商是多少,列式是4÷12=,例如,在教学倒数时,就要根据学生情况,转抽象为具体,针对倒数的概念进行推敲,谁与谁互为倒数,几何图形中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表达要求斟字酌句,正确掌握知识内涵与外延,对语言的推敲和提炼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中的语言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既富有趣味性,又要浅显,又要符和学生发展的思维,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在学习中时常出现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趣味性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转化。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思维仍然处于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需要在感谢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教学方程时,利用等量平衡原理示意图——天平,还有鸡兔同笼问题,鸽巢问题,举出生活实际,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变为具体,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合理化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布局与安排。内容过简单、过繁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冲淡主题。因此,主次分明,层次清楚,教学环节紧凑是课堂设计的关键。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可以根据公式导入,列举三种不同条件下圆面积的求法,在教学中环环相扣,互相衔接,富于联系。所以,教学内容上力求精简、完整、合理,同时利用数形结合。
五、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尊重学生学习地位不但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既要严肃,又要活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不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阻碍社会教育的发展。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一问题时曾经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制止。”真正的教育者须把这两种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只有对学生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认为“尊重和热爱学生能使学生道德和智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说:“凡是教师缺乏愛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尊重、关心和热爱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把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来学习,应该尊重其学习地位,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育资源应用
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已经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使用方便的教育教学资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提升。但是,如果教师对资源使用不熟悉,就好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熟练,资源选择恰当。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投身于教育事业,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热心,对事业要一片衷心。并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