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
漫画家朱德庸说: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高档的车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精心装修家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选择从事的工作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送孩子读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品味、格调或成绩,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的眼光为唯一标准,这种人被称为“橱窗人”。这种病态的行为严重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扭曲着人们的灵魂。一言以蔽之,人生短短数十年,都在为他人做嫁衣。当它日渐侵蚀人们内心、逐渐动摇人们三观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分析现象,探究原因
有这样一对夫妻,A夫妻明智有远见,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多才多艺,于是为了孩子前途,让孩子走了艺术之路。B夫妻恩爱和睦,且孩子是乖乖女,成绩优异,但生活拮据,然而为了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自己有远见的教育理念,毅然将孩子送出国,没想到孩子在外国遭受校园暴力,回国时已精神恍惚,前途堪忧。而那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子,一点一点稳步提升,成为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可见,炫耀毁了多少孩子的花季人生。悲剧的背后,应该是深刻的反思,而不应是茶余饭后咀嚼的渣滓。这不是个例,也不是最后一例。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拔苗助长,这一观点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得到教育家孔子的推崇,为何在今天,许多家长却看不懂、做不到?
这一现象深层次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在意别人的目光,总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努力,总是为了别人的赞扬而拼搏,总是为别人而活。一句话,没有自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復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由此可见,自我实现需求是每个人活着的最高需求。人活着一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简而化之,人是为自己而活,在人生的舞台上,自己才是主角。你获得的所有,你赢得的赞誉,都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都是自我能力表现的结果。你只是得到了一个作为个体的生命体悟人生的过程,它本不需要夸饰,因为它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所以我们要明确自我实现需求是每个人活着的最高需求,人活着,一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炫耀,为别人而改变自己。
二、任其发展,贻害无穷
近日,一则《网络惊现90后炫富女!钞票满天飞!》的网络帖子,掀起诸多波澜,更有甚者,将钞票当厕纸,赤身裸体开宝马,将猎豹当宠物,这一系列升级版“橱窗人”,让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这一幕幕刺痛着人们的神经,多少人每天6点起床、手里拿着俩包子、挤着人山人海的公交车、忍受着老板的责骂和同事的虚伪的笑声,在残酷的社会中艰难跋涉,而你们如此,叫人情何以堪?长此以往,人们之间可还有温情,社会各阶层可还有温度?
早在10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若一个社会正常的公共生活没有建立起来,理智、相互尊重、基于逻辑的公共交流与讨论就无法形成,人们看似抱成一团,其实一盘散沙,群体之间充满误解,互不关心,进而相互敌视、相互仇恨、相互冷漠,信任谎言和流言甚过信任对群体真实的关照。这种种炫耀的背后,正活生生地应验和演绎了托克维尔的话语。所以,我们在愤怒之后,狂吼之余,需冷静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畸形的发展演变,是非常严重的社会冷漠症。 如今,社会各阶层之间,特别是富豪与平民、精英与草根,这些社会关系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一场唇枪舌战和强烈对立情绪。试问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建立在互相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有多少是摒弃了道德正义和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因为相互冷漠,拒绝交流和理解,发起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冲锋。过程与结果早已没有意义,反而更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冷漠,社会的冰冷与隔阂。道路以漠视,是我们追求的结果么?
三、理性思考,绝处逢生
当愤怒平息后,当理性恢复后,当目标明确后,我们应明确自己的内心,也应勇敢正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管选择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前方,就不要随波逐流。面对一件新鲜事物,人们的内心很容易动摇,这十分正常。但对于为自己而活或用虚假的自己被别人赞扬这就是两回事了。做好自己,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做人,要有李白的自信,要有苏轼的豁达,要有鲁迅的刚毅。虽不能事事顺心,但至少無怨无悔。
人生,不一定登绝顶俯众山才是辉煌;幸福,不一定腰缠十万贯才是标准。生命是自己的,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便是最好。待到古稀之时,还能快然自足,才不失为人生真境界。